[摘要] 目的 基于健康生態(tài)學模型(HEM)分析影響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因素。方法 根據(jù)HEM個人特質(zhì)、行為特點、人際網(wǎng)絡(luò)、生活和工作條件及政策環(huán)境等5個層面,應(yīng)用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糖尿病問題量表、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量表和糖尿病足知識問卷,對203例住院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進行橫斷面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處于中等水平。分層回歸分析顯示,性別(t=1.981)、糖化血紅蛋白(t=-3.353)、家族史(t=-2.017)、吸煙情況(t=-2.602)、糖尿病足知識(t=2.180)、糖尿病問題(t=-3.220)、子女個數(shù)(t=-4.345)、社會支持(t=3.195)、工作情況(t=2.380)等是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Plt;0.05)。結(jié)論 基于HEM方法能全面地分析糖尿病足病人的自我管理行為。
[關(guān)鍵詞] 糖尿病足;自我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5532(2020)06-0678-05
doi:10.11712/jms.2096-5532.2020.56.16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
[網(wǎng)絡(luò)出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517.R.20200725.1906.002.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DF) based on the health ecological model (HEM). nbsp;Methods With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DF,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Problem Areas in Diabetes (PAID) Scale, Self-efficacy Scale for Diabetes Patients, and Diabetic Foot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at included a total of 203 patients with DF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five dimensions of HEM: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interpersonal network,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olicy environment. "Results The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F was at a moderate level.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F included gender (t=1.981),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t=-3.353), family history (t=-2.017), smoking status (t=-2.602), PAID (t=-3.220), know-ledge of diabetic foot (t=2.180), number of children (t=-4.345), work status (t=2.380), and social support (t=3.195) (all Plt;0.05). "Conclusion The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F can b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HEM.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self-management; root cause analysis
目前,全球糖尿病足潰瘍的患病率達6.3%,我國糖尿病足患病率為4.1%,截肢率為27.3%[1-2]。糖尿病足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復發(fā)率高,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zhì)量。國際糖尿病中心指出,糖尿病病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可避免85%的截肢事件[3]。目前,我國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較差,其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4-5]。健康生態(tài)學模型(HEM)分為個人特質(zhì)、行為特點、人際網(wǎng)絡(luò)、生活和工作條件以及政策環(huán)境等5個層次[6],強調(diào)個人或群體的健康是其自身與生活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因此,本研究擬以HEM為理論框架,系統(tǒng)探討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8年1月—2019年8月,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在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和青島市市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的203例糖尿病足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合并有糖尿病足癥狀、體征等臨床表現(xiàn);③符合Wagner分級標準;④年齡≥18周歲;⑤病人知情同意。排除有精神病史或認知障礙,以及因語言、聽力障礙等因素影響問卷回答者。
1.2 研究工具
以HEM為理論指導,通過文獻回顧從該模型的每一層面中選擇合適變量。個人特質(zhì)主要包含生物遺傳因素和疾病相關(guān)因素等變量;行為特點主要包含生活方式、疾病應(yīng)對方式和心理因素等變量;人際網(wǎng)絡(luò)主要納入家庭微系統(tǒng)和社會支持等變量;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主要納入文化和經(jīng)濟等變量;政策環(huán)境主要納入了醫(yī)療保障。
1.2.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shè)計,內(nèi)容包括糖尿病足病人的人口社會學和疾病相關(guān)資料。
1.2.2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量表 采用高娜等[7]編制的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量表,該量表包括3個維度:病情監(jiān)測與控制管理(包含6個條目)、日常生活管理(包含6個條目)、足部護理管理(包含4個條目)。評分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總是這樣”計4分,“經(jīng)常這樣”計3分,“很少這樣”計2分,“從不這樣”計1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為越好。該量表各維度的Cronbach’s α值為0.566~0.903,重測信度為0.640~0.812,總量表內(nèi)容效度指數(shù)(CVI)為0.94。
1.2.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8]編制量表,該量表分為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共計10個條目。得分范圍12~66分,分值越高表示社會支持程度越高。本研究評分≤22分為低水平,23~44分為中等水平,45~66分為較高水平。該量表各領(lǐng)域Cronbach’s α值為0.89~0.94,總量表重測信度系數(shù)為0.92。
1.2.4 糖尿病問題量表 主要涉及糖尿病病人相關(guān)的負性情緒,要求病人根據(jù)個人實際想法對困擾自身的20個糖尿病問題嚴重程度做出選擇[9]。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不是問題、很小的問題、中度的問題、有點嚴重的問題、嚴重的問題”分別評為0、1、2、3、4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糖尿病病人心理壓力越大,心理痛苦越嚴重。其中文版量表Cronbach’s α為0.94,重測信度為0.65[10]。
1.2.5 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量表 該量表包括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與高低糖血癥的預防及處理5個維度,共計26個條目[11]。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完全沒有把握、有二至三成把握、有五成把握、有七至八成把握、完全有把握”分別評為1、2、3、4、5 分,總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為0.91,重測信度為0.85。
1.2.6 糖尿病足知識問卷 內(nèi)容包括糖尿病足危險因素、鞋襪選擇、日常足部護理以及運動鍛煉知識4個維度,共35個條目[12]。每個條目答對得1分,答錯或不清楚得0分,得分率=(量表的實際得分/35)×100%。得分率gt;80%為良好,60%~80%為一般,lt;60%為較差。問卷Cronbach’s α為0.89,CVI為0.86,重測信度為0.738。
1.3 資料收集方法
首先獲取內(nèi)分泌科管理者的同意和配合,通過查閱病歷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確定研究對象;調(diào)查者向病人解釋研究目的和內(nèi)容并取得同意后,由病人自行填寫問卷。對于因文化程度低、視力模糊等無法自行填寫問卷病人,由調(diào)查者閱讀問卷條目,根據(jù)病人口頭回答代填寫。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以±s表示,數(shù)據(jù)間比較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guān)方法;應(yīng)用分層回歸分析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糖尿病足病人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220份,回收有效問卷203份,有效回收率92.27%。病人年齡為33~93歲,平均(63.35±11.50)歲,男性114例(56.2%),Wagner 3級或以上92例(45.3%),最近一次糖化血紅蛋白(HbA1c值)(8.21±1.60)%。見表1。
2.2 糖尿病足病人的自我管理行為現(xiàn)狀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總得分為16~64分,平均為(46.22±10.90)分,其中日常生活管理(19.44±4.32)分,病情監(jiān)測與控制管理(16.26±5.29)分,足部護理管理(10.52±3.34)分。
2.3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t=-2.028)、家族史(F=6.482)、Wagner分級(F=2.570)、HbA1c(r=-0.265)、吸煙情況(t=2.195)、因糖尿病足住院次數(shù)(F=3.185)、糖尿病足知識(F=5.714)、糖尿病問題(r=-0.295)、自我效能(r=0.160)、子女個數(shù)(F=5.245)、社會支持(F=7.868)、工作情況(t=-2.620)、常住地(t=-3.310)、醫(yī)療支付方式(F=6.672)對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有影響(Plt;0.05)。見表1。
2.4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影響因素的分層回歸分析
以HEM的5個層面作為分層回歸分析的依據(jù),每一層納入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階層1被選入的變量有個人特質(zhì),階層2被選入的變量有個人特質(zhì)、行為特點,階層3被選入的變量有個人特質(zhì)、行為特點、人際網(wǎng)絡(luò),階層4被選入的變量有個人特質(zhì)、行為特點、人際網(wǎng)絡(luò)、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階層5被選入的變量有個人特質(zhì)、行為特點、人際網(wǎng)絡(luò)、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政策環(huán)境。結(jié)果顯示,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有性別(t=1.981)、HbA1c(t=-3.353)、家族史(t=-2.017)、吸煙情況(t=-2.602)、糖尿病足知識(t=2.180)、糖尿病問題(t=-3.220)、子女個數(shù)(t=-4.345)、社會支持(t=3.195)、工作情況(t=2.380)(Plt;0.05)。每加入一個層面的因素后,回歸模型的解釋力不斷提高,最終階層5共同解釋變異為40.0%。見表2、3。
3 討 "論
3.1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現(xiàn)狀
本研究顯示,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總分為(46.22±10.90)分,處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行為不佳,此結(jié)果略高于前期研究[5],可能與樣本量不同、地域差異等因素有關(guān)。本研究中,病人的日常生活管理執(zhí)行力最佳,與其遵醫(yī)囑用藥依從性強有關(guān);而其足部護理管理能力較差,可能與神經(jīng)血管病變導致足部敏感性減弱有關(guān)[13]。另外,住院期間病人過于依賴醫(yī)護人員的足部檢查治療。
3.2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
3.2.1 個人特質(zhì)是影響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首要因素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女性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行為得分高于男性,與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一致[14-15]??赡芤虼萍に氐谋Wo作用,女性病人足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此與前期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16]。同時,對家族史不明確的病人足部自我管理行為較差,主要與其自身防治意識和自我管理行為有關(guān)。此外,多數(shù)病人未意識到高糖血癥對足部傷口的危害[13],僅在住院期間進行血糖監(jiān)測,居家易忽視血糖測定,病情監(jiān)測與控制管理行為較差。
3.2.2 行為特點是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 本文結(jié)果顯示,不吸煙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明顯優(yōu)于吸煙病人。吸煙是足潰瘍復發(fā)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且吸煙與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過早死亡風險增加相關(guān)[16]。另外,心理壓力越大的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越差。病人需長期進行飲食、運動、藥物等疾病管理,其認知功能障礙、疲勞、抑郁和焦慮等精神神經(jīng)癥也普遍存在,可能與免疫系統(tǒng)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參與相關(guān)的生物行為有關(guān)[17]。此外,病人的糖尿病足知識掌握程度與自我管理行為呈正相關(guān)。建議醫(yī)護人員向病人普及糖尿病足知識,強調(diào)足部并發(fā)癥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使病人形成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進而促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
3.2.3 人際網(wǎng)絡(luò)對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起支持作用德國慢性傷口協(xié)會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慢性傷口護理理念[18],病人與家屬共同參與將對慢性傷口的愈合和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積極影響。本研究顯示,社會支持水平與疾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呈正相關(guān),與配偶及他人等提供的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有關(guān)。另外,本文結(jié)果顯示,子女少的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較好,可能與其自身重視足部的管理有關(guān)。家屬的參與對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水平發(fā)揮積極作用。
3.2.4 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的群體差異性影響病人自我管理行為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退休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得分高于在職者,與CHIN等[13]研究結(jié)果一致,可能是退休病人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管理足部傷口,而在職病人由于工作競爭等因素缺乏執(zhí)行自我管理行為的時間。建議醫(yī)護人員考慮通過微信等網(wǎng)絡(luò)平臺,對沒有時間顧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在職病人進行規(guī)范化的健康教育。
3.2.5 政策環(huán)境保護病人自我管理行為 單因素分析顯示,醫(yī)療保障對糖尿病病人足部自我管理行為產(chǎn)生影響,參與者一致認為持有醫(yī)療卡顯著減輕了疾病費用負擔,如果沒有醫(yī)療卡,他們無法承受相關(guān)的治療護理。由此可見,醫(yī)療政策對保障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有重要性[4]。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處于中等水平,現(xiàn)狀不容樂觀?;贖EM分析影響其自我管理行為的因素主要有個人特質(zhì)層、行為特點層、人際網(wǎng)絡(luò)層、生活和工作條件層等。由于HEM進行慢性病自我管理缺乏統(tǒng)一的效果評價標準,因此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ZHANG P Z, LU J, JING Y L, et al. Global epidemiology of diabetic foot ulcer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Med, 2017,49(2):106-116.
[2] 孫曉,吳嘵嘵,賀學敏,等. 糖尿病足風險篩查與分級研究現(xiàn)況及啟示[J]. 中國護理管理, 2018,18(5):705-709.
[3] POCUIS J, LI S M H, JANCI M M, et al. Exploring diabetic foot exam performance in a specialty clinic[J]. Clin Nurs Res, 2017,26(1):82-92.
[4] DELEA S, BUCKLEY C, HANRAHAN A,et al.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 and amputation in the Irish health system:a qualitative study of patients’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 with health services[J]. BMC Heal Serv Res, 2015,15:251.
[5] 宋娉,段寶鳳,馮云華,等.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J].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9,26(1):18-20.
[6] 毛瑛,朱斌,井朋朋,等. 個人特質(zhì)、社會環(huán)境與醫(yī)療服務(wù)利用:基于健康生態(tài)學的實證研究[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46(2):146-158.
[7] 高娜,劉陽. 糖尿病足病人自我管理行為量表的研制[J]. 護理研究, 2016(10):1173-1180.
[8] 肖水源.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chǔ)與研究應(yīng)用[J].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1994,4(2):98-100.
[9] HUANG M F, COURTNEY M, EDWARDS H,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roblem areas in diabetes (PAID-C) scale[J]. Diabetes Care, 2010,33(1):38-40.
[10] 任潔,洪霞,趙維綱,等. 糖尿病問題量表測評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度和信度[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5(11):806-811.
[11] 萬巧琴,尚少悔. 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 護理研究, 2009,23(17):1589-1590.
[12] 葉晶. 混合運動對社區(qū)糖尿病足危險人群糖尿病足預防作用的研究[D]. 上海:復旦大學, 2014.
[13] CHIN Y F, HUANG T T, HSU B R S,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oot ulcer self-management behaviours among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J Clin Nurs, 2019,28(11/12):2253-2264.
[14] 李靜,張月華,王美君,等.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足部護理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31(18):1357-1360.
[15] 陳淼,譚惠儀,葉雪梅,等. 慢性傷口患者自我管理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分析[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36(20):2776-2782.
[16]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 中國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9,11(2):92-108.
[17] STECHMILLER J K, LYON D, SCHULTZ G, et al. Biobehavior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nonhealing wounds and psychoneurologic symptoms (pain, cognitive dysfunction, fatigu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older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s[J]. Biol Res Nurs, 2019,21(4):407-419.
[18] 胡愛玲,余婷,溫嘉慧. 德國慢性傷口護理專家標準解讀及啟示[J]. 中國護理管理, 2018,18(1):15-18.
(本文編輯 黃建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