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平,妙 苗,白 楊,陳 程
(1.西安醫(yī)學院,陜西 西安710021;2.陜西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陜西 西安710065)
復方丁香油是由丁香、砂仁、白胡椒3味中藥材混合提取而成,對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有顯著療效。其中丁香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健胃消脹、促進排氣的功效,多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者;砂仁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白胡椒具有溫中下氣、消痰解毒功效,多用于治療寒痰食積、嘔吐清水、脘腹冷痛、腹瀉等癥。這3味中藥材用于治療脾胃虛寒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其揮發(fā)油中[1-3]。微乳是由水相、油相、乳化劑和助乳化劑按合適的配比混合而成的分散體系,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強穩(wěn)定性,且存儲方便[4]。本研究中探討了復方丁香油微乳的處方中,乳化劑與助乳化劑的選擇及其用量,微乳中油相與水相的配比,以及乳化劑與助乳化劑的配比選擇,再采用偽三元相圖對其形成微乳的工藝條件進行篩選和優(yōu)化[5-6]?,F報道如下。
DF-101S型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Allegra 64R Centrifuge型高速冷凍離心機(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SB-5200DT型超聲波清洗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E602F型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精度為0.1 mg);ZEN-3600型激光粒度儀(Malvern Zetamaster.UK);SK200型顯微鏡(麥克奧迪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98-1-13型電加熱套(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丁香、砂仁、白胡椒均購自陜西省藥材公司;吐溫-20、吐溫-80、吐溫-85、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純,均購自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丙三醇(分析純,天津市風船化學試劑有限公司);1,2-丙二醇(分析純,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目前,從中藥材中提取揮發(fā)油的常用方法有水蒸氣蒸餾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法、水酶法、超聲提取法等[7-10],其中水蒸氣蒸餾法試驗設備簡單,制得的揮發(fā)油不含有機溶劑且產率較高,故本研究中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復方丁香油。取丁香20 g、砂仁30 g、白胡椒10 g,置100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藥材8倍量的水,浸泡2.5 h,用電加熱套加熱提取,待其煮沸開始計時,提取8 h,即得。
乳化劑選擇:本研究中選用吐溫類(聚山梨酯類)作乳化劑。稱取一定量的乳化劑,置80mL小燒杯中,加入復方丁香油,利用磁力攪拌器,在1 000 r/min、(20±5)℃條件下攪拌,混勻,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溶液由澄清變渾濁再變澄清,或由渾濁變澄清,繼續(xù)攪拌,觀察,待溶液澄清不再變化時,記錄滴加的水量。繪制偽三元相圖,比較形成微乳的區(qū)域大小,選擇乳化劑。結果見圖1??梢?,吐溫-80的水溶性最好;不同乳化劑所形成的微乳區(qū)域也不同,其中吐溫-80所形成的微乳區(qū)域最大。
助乳化劑選擇:以丙三醇,1,2-丙二醇及無水乙醇作為備選助乳化劑,按“乳化劑選擇”項下方法操作。將記錄的數據以助乳化劑、油相、水相分別作為3個頂點,繪制偽三元相圖。結果見圖2??梢?,1,2-丙二醇及無水乙醇與油相相溶良好,前者作助乳化劑時所形成的微乳區(qū)域最大。
以混合乳化劑(乳化劑與助乳化劑)與油相分別以9∶1,8∶2,7∶3,6∶4,5∶5,4∶6,3∶7,2∶8,1∶9的質量比進行篩選。量取適量乳化劑,置80 mL小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助乳化劑,利用磁力攪拌器,在1 000 r/min、(20±5)℃條件下攪拌至混合均勻,再按不同質量比加入不同量的復方丁香油,繼續(xù)攪拌,混合均勻,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溶液由澄清變渾濁再變澄清,或由渾濁變澄清,繼續(xù)攪拌,觀察,待溶液澄清不再變化,記錄滴加的水量。試驗外觀現象見表1。
同時,借助偽三元相圖(圖3)及粒度分布圖(圖4),篩選混合乳化劑與油相的質量比,再固定油相所占比例,變換不同乳化劑與助乳化劑的比例(Km值)??梢?,當乳化劑 ∶助乳化劑 ∶油相分別為7∶1∶2,6∶2∶2,5∶3∶2,4∶4∶2,3∶5∶2,2∶6∶2,1∶7∶2時,試驗外觀均呈淺黃色,透明,離心未分層。從外觀、穩(wěn)定性(離心法)和粒度分布等方面進行評價,確定最佳Km值。當混合乳化劑與油相的質量比為8∶2時制得的微乳最佳。固定油相占比,變換不同的Km值,從外觀、穩(wěn)定性、粒度分布圖(圖5)等確定最佳Km值為6∶2。
圖1 不同乳化劑繪制的偽三元相圖
圖2 不同助乳化劑繪制的偽三元相圖
取利用染色法將制得的復方丁香油微乳取幾滴,置2片載玻片上,分別涂抹油溶性染料蘇丹Ⅲ和水溶性染料亞甲藍,觀察兩者的擴散速率。從結果可推斷,復方丁香油微乳屬水包油(O/W)型微乳[13]。
量取吐溫-80(乳化劑)31.7 mL,置燒杯中,加入1,2-丙二醇(助乳化劑)11.0 mL,利用磁力攪拌器,在1 000 r/min、(20±5)℃條件下攪拌,混勻,再加入復方丁香油11.1mL,繼續(xù)攪拌,混勻,用膠頭滴管緩慢滴加蒸餾水46.2 mL,可見澄清透明的復方丁香油微乳形成。
表1 混合乳化劑與油相不同質量比產生的試驗現象
圖3 混合乳化劑與油相、水相繪制的偽三元相圖
圖4 混合乳化劑與油相質量比為8∶2時的粒度分布圖
圖5 乳化劑、助乳化劑與油相間配比為6∶2∶2時的粒度分布圖
將制得的復方丁香油微乳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儀檢測,測得平均粒徑為18.70 nm,且粒度分布均勻。
本研究中在預試驗前對乳化劑與助乳化劑進行了粗篩。吐溫類、司盤類、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乳化劑)、60%卵磷脂作為乳化劑,具有降低界面張力形成界面膜,促使微乳的形成,故作為備選乳化劑進行預試驗。司盤屬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具有很好的乳化、分散作用,但親脂性較強,常用于制備油包水型乳劑;OP乳化劑對熱不穩(wěn)定,而復方丁香油微乳要求熱穩(wěn)定性良好,故OP乳化劑并不合適;60%卵磷脂因純度不夠,導致異味,乳化效果不佳,故本研究中并未采用;吐溫屬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親水性強,通常認為其無毒、無刺激性[14],常用作乳化劑和油類物質的增溶劑,由于本研究中復方丁香油在作為油相的同時,也是本試驗的主藥,屬親脂性,而O/W型微乳可增加親脂性藥物的溶解度。故將乳化劑確定為吐溫類。
助乳化劑可以協助乳化劑降低界面張力及電荷斥力,調節(jié)乳化劑親水親油平衡值(HLB),使其在油-水界面有較大的吸附,增加微乳的柔順性和流動性,減小微乳顆粒,常選用的助乳化劑多為短鏈醇、有機氨等,而其中醇類能提高載藥量,增大藥物的溶解度[15]。故本研究中選擇醇類作為助乳化劑。
當乳化劑與助乳化劑的種類和質量比不同時,構成的微乳性質和特點也會呈現較大差異,這不僅影響微乳的粒徑,還影響載藥質量和藥效的發(fā)揮。本研究中采用偽三元相圖法優(yōu)化復方丁香油微乳的處方工藝,方法操作簡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