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茗
一天,媽媽說帶我去勺湖公園玩。
我們來到公園的南門,門口有一對石獅子,左手邊是一只母獅子,懷抱一只小獅子,她好像在給小獅子喂奶;右手邊是一只雄獅,腳下踏著一只繡球。我抬頭看公園大門上方提有“文通塔苑”幾個大字,才知道原來勺湖公園是我們的俗稱。
進入大門后,我聞到一陣甜甜的香味,旁邊有四棵大桂花樹,上面開滿了金色的桂花。我們踏著石磚路往前走,前面是高聳入云的文通塔,文通塔始建于唐代(公元708年),重修于公元1629年,高13丈2尺,塔身呈黃色,七層八角、無梁無柱,顯得古樸典雅。塔尖鍍金,在藍天的映襯下燦爛無比。站在塔下,我感嘆在古代,人們能造出這么高的塔,真了不起。
文通塔的后面不遠處是一只大石龜,石龜栩栩如生、可愛極了,每個經(jīng)過的人都想摸一摸它,由于太多的人摸石龜,它的石頭都被磨得光滑,特別是脖子那一塊好像玉一樣細膩。再往前是假山,是由太湖石堆成的,媽媽說太湖石具有瘦、透等特點,可惜年代久遠已經(jīng)不能再攀爬。假山周圍是一大片竹子,一陣風(fēng)吹來,竹子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不時還有幾聲鳥鳴,讓人更覺得寧靜自在。沿著石板路,我們穿過第一道拱門,前面是一條幽長的路,路右邊有許許多多的植物,左邊是蕩漾的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金光點點。
穿過第二道拱門,湖水逐漸開闊起來,湖邊的垂柳婀娜多姿,讓我聯(lián)想到王之渙的“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的詩句。路過勺湖碑園往前看,遠處湖面上出現(xiàn)了一座拱橋,猶如一條臥龍橫臥在湖上。我們踏著石階走上橋面來到湖中間,視野更加開闊起來,湖面上幾只水鳥,在夕陽的照耀下像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我不禁想起那美麗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們來到銅鐘腳下,銅鐘上面刻有“皇帝萬歲、國泰民安”的字樣。
再往前,我們到了勺湖草堂,原為清雍正年間書塾所在,門頭上的花磚有松鼠、石榴、仙鶴等圖案,形象逼真雕工精美。我們繼續(xù)往前,穿過了紫藤纏繞的花廊,爬上了公園西南角的小山坡,沿著路返回了家。
這次和媽媽一起游覽勺湖公園,讓我有新的認識,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處處留心觀察,一草一木皆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