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剛升入七年級的學生對于記事類文章的寫作,其實際情況如何呢?
先來看一次我校七年級期中語文檢測的寫作題目《家的味道》,其基本要求是通過記好一件事或幾件事,表現(xiàn)家的特點,力求寫出真切體驗與獨特感受,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學生對這個題目的寫作,總體來看,還是比較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因為這次寫作是一次嚴格的檢測,學生寫作時,既沒有教師的具體指導,也沒有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及其他相關的寫作資料可參考。所以學生呈現(xiàn)在卷面上的文章,是原汁原味的學生的真實寫作狀貌,所以從中探尋出的敘事類文章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是確確實實的問題,最具可信度和說服力。
筆者根據(jù)這次七年級學生的期中檢測寫作為樣本,抽取了100份作文,在閱卷的基礎上又做了一番細致入微的整理統(tǒng)計,分析歸納工作,從中探尋出了七年級學生對于記事類寫作的實際存在的主要問題,現(xiàn)略述如下。
一、記事的虛假性
對于記事類文章的寫作,記事的真實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記寫真實的事情,才能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獨特的經(jīng)歷,說出的話是內心的,也才是最感動自己和他人的。從這次寫作實踐來看,通過對學生寫后的問卷調查,在抽查的100份試卷中,只有45份的作文寫的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真實的事情,而余下的65份的作文學生回答說全是自己虛構的,學生虛構得最多的事件是:1.自己夜里突然感冒發(fā)燒,爸爸或媽媽送我去醫(yī)院。2.下雨天,爸爸或媽媽給我送傘。3.公交車上有人讓座。4. 同學之間鬧矛盾,轉學等等,這樣的作文內容學生不厭其煩的寫了又寫,實在是令人吃驚!這種危險的寫作學情不得不引起教師們的深思再深思!
二、選材滯后陳舊
在學生的寫作中,選什么材料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著文章主題的表達是否明確和突出。對于剛剛升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對于選材的問題表現(xiàn)得更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選材的滯后和陳舊上。如有的學生寫的事件仍是三歲時學做飯;八歲玩火引發(fā)火災,家人安慰我;小學時與好友爭執(zhí),賭氣不吃飯,媽媽煮面給我吃;小時候晚上發(fā)燒爸媽送去醫(yī)院,第二天醒來慚愧;小學六年級早飯沒吃放學后吃到媽媽做的飯等等,學生的寫作視野仍停留在小學階段,帶有明顯的小學學習生活痕跡,而人在初中,心仍停留在小學,初中的生活還是沒有完全進入他們的大腦,這是剛入初中的學生生活經(jīng)歷決定的,也要引起教師的警覺。
三、記事空洞
清楚具體也是記事的基本要求之一,一般要寫出事情的六要素,特別是寫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事情的經(jīng)過是記敘的主要內容,要重點寫,詳細寫。而通過梳理統(tǒng)計上面的45份寫得真實的作文中,有的同學雖然做到了寫得很真實,甚至是剛剛發(fā)生的事情,但就是不具體,沒有認認真真地細致地敘寫一件事情,只是概括性地泛泛而寫,對事情的最重要的內容發(fā)展及經(jīng)過沒有作重點寫,詳細寫,記事不夠清楚具體。描寫不具體,致使文章內容空洞無物,更談不上感人了。如有的同學寫的是家的味道是媽媽做的飯最好吃,至于文中媽媽做飯的過程是怎樣的卻沒有具體一步一步的寫出來。
四、事例不典型
在寫人記事的文章中,要選取典型事例進行細致描寫。所謂典型事例,就是指能夠揭示人物和事件本質的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事例。它能突出人物特點,始終為中心服務,具有“以一當十”的作用??v觀學生的這次作文,其中還存在著所寫事例缺乏典型性的突出問題。有的學生的作文,所寫事件太一般,沒有什么深刻意義和思想內涵,更談不上什么典型性了。比如,有的學生寫早飯沒吃,放學后吃到媽媽做的飯,感到家的味道。試想這樣的內容它能突出人物的特點,表現(xiàn)家的味道這個中心嗎?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學生可能認為,只要寫了具體的事件,就能符合要求;其實學生在選材的典型性上,在小學可能沒有掌握這個知識,或者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鑒于以上問題,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記事類作文的時候,要針對剛升入初中學生的真實寫作學情,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具體指導逐一訓練,各個擊破。筆者根據(jù)自己的寫作指導實踐,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對策克服之。
1.豐富學生的各種生活實踐,解決記事的虛假與滯后
如何讓學生寫作不再“撒謊”?要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要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和讀書生活,除了在課堂上舉辦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外,在課間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余生活活動,比如定時定地舉辦各種社團活動;也可以開展各種節(jié)慶活動,比如舉辦讀書節(jié)、體育節(jié)、音樂節(jié)、科技節(jié);要豐富學生的家庭生活實踐,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要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比如到敬老院獻愛心,到社區(qū)參加公益活動,還可以進行各種研學游活動等等。所有這些不同的活動,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同時豐富學生的各種經(jīng)歷,積累大量的寫作的材料?!霸诟鞣N生活中,我們更要讓孩子們對生活變得不再麻木,即使是平淡無奇的生活,也要讓他們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找到今天與昨天的進步,這個人與那個人的區(qū)別,這件事與那件事的不同點。細品這些區(qū)別,享受發(fā)現(xiàn)這些區(qū)別的快樂?!?/p>
“多數(shù)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發(fā)現(xiàn)生活細微差別的能力就是洞察生活的能力,這將造就孩子們的一生?!敝挥羞@樣去積極正確引導學生,才能夠使學生的寫作內容真實具體,克服了選材敘事的虛假性,也同時解決了選材敘事的滯后和陳舊,可謂一舉多得。
2.學會記事細節(jié)化,解決記事的空洞與不典型
記事細節(jié)化是對人物、事件等表現(xiàn)對象的細微刻畫。好的記事細節(jié)化,一般有三個特征:真實、典型、生動。真實,指具有生活氣息;典型,指貴精不貴多,能反映特征;生動,指惟妙惟肖,形象感強,寫人則如見其人,記事則如親歷其間,這是記事細節(jié)化追求的目標。在記事細節(jié)化中,“特寫”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指根據(jù)要著重表現(xiàn)的特點,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心理的細節(jié),加以“特寫”。而聯(lián)系這次語文期中檢測學生作文的寫作情況,在記事細節(jié)化上存在的問題最突出,如上所述,只是概括性地泛泛而寫,對事情的最重要的內容發(fā)展及經(jīng)過沒有作重點寫、詳細寫,即沒有進行記事細節(jié)化,對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心理的細節(jié),沒有加以“特寫”。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枚舉例文”的推進策略來學習相關知識指導寫作,無疑特別有效。比如: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中細節(jié)化“特寫”,記寫魯迅先生包裹書的事件,“魯迅先生包一個紙包也要包到整整齊齊,他常常把要寄出去的書,從許先生手里拿過來自己包。許先生本來包的多么好,而魯迅先生還要親自動手”,魯迅先生“把書包好了,用細繩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準歪一點或偏一點,而后拿著剪刀,把捆書的那繩頭都剪得整整齊齊",甚至“若小細繩上有個疙瘩,也要隨手把它解開的"。蕭紅在這里使用巧妙的細節(jié)化特寫方法,目的是要突出魯迅先生的做事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和嚴謹認真的思想,所以她不惜筆墨做了特寫,這一筆可謂神韻之筆,為寫事件又添上了濃濃的色彩。聯(lián)讀悟寫,教材中的舉例式寫作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理解寫作知識,對開發(fā)思路啟發(fā)寫作有明顯的促進引導作用。教師通過大量的枚舉式教學,使學生漸漸找到了提高記寫事件能力的門徑。當然,在記敘類文章中,人物與事件是互不可分的,對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xiàn),同樣也要細節(jié)化描寫,突出的外貌,個性化的語言,細膩的心理活動,典型的動作等等,都要活靈活現(xiàn)地記寫出來。
記事細節(jié)化,通過“特寫”的方法,細致刻畫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心理,讓事件敘述更生動、更有畫面感,更能突顯事件的典型意義和深刻內涵,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總之,隨著學生學習生活及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閱歷豐富,和年級的升高,接觸面的擴大,及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以及學生寫作訓練的不斷深入,最后我們相信,學生的記事能力和寫作素養(yǎng)一定會漸次提高。
[作者通聯(lián):山東鄒城市田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