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小古文,屬于文言文,是古人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的記錄與感悟。學習小古文,能在小學生的心中播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感知語言的美妙、生活的志趣、思想的深邃。讓學習小古文成為學生重拾童心、再憶幼時的一段美好體驗。
一、玩中問,疑中生趣
好奇、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無限的向往,這是小學生的特點,也是他們學習小古文的優(yōu)勢。小古文大多短淺又妙趣橫生,容易吸引學生,又容易引起他們的思考,學生在玩中會產生各種問題,讓知識的習得變得更加有趣。
在教學《精衛(wèi)填?!芬晃臅r,教師讓學生看與之有關的視頻,教師讓學生對“精衛(wèi)”的長相進行提問,學生剛才看了一遍視頻,將目光聚焦在填海上,沒關注“精衛(wèi)”的形象。于是他們就開始了一邊問一邊猜的模式。一個小組問,另外一個小組猜,看哪個組問得多?!熬l(wèi)”的頭是什么顏色,猜各種顏色的都有。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易的鳥,在頭部畫上花紋,學生立即說道,頭部有花紋,教師展示出“文首”。有學生問,“文”應該寫成“紋”,因為這兒是“花紋”的意思。在玩中,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什么都可以問。教師解釋這是一個常見的文言現(xiàn)象,即通假字,“文”通“紋”。學生還可以相互問答,或一個問另一個邊說邊畫。問中玩,玩中問,小古文給學生以啟迪。
二、玩中學,演中激趣
學習小古文,大多讓學生“知”,如果能讓學生“行”,他們會更感興趣?!靶小本褪亲寣W生穿越時空,演一把古人的生活,感知文本呈現(xiàn)出來的美好。
以《歲寒三友》為例,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從學校課外活動處借來古人的服裝,讓每個學生都穿上。然后再借來一株梅花的裝飾品放在教室里。他們第一次穿上古人的服裝,第一次模仿古人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這是玩,但這又是學習,甚至是深度學習。學生自由組合,兩人一組,一個演父親,另一個演兒子。教師先讓他們將“兒侍父,立庭前”這句話表演出來。他們可能不能單獨解讀每個字的意思,但能從“侍”“立”中知道大概的意思。教師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表演,沒有先去解讀,也沒讓學生看視頻。一組在表演的時候,另外一組還會去加“指導”?!皟鹤印惫P直地站著,“父親”弓著身子撫摸著“兒子”的頭。這樣的畫面,讓他們開懷大笑,讓他們直接進入文本。有學生為了讓表演逼真,讓“兒子”站在講臺下面,“父親”站在講臺上面,從身高上就將彼此的身份展示出來。在玩中,學生感知著古人的禮儀。
三、玩中講,悟中促趣
大多小古文都以精練的語言,簡短地敘述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有些人和事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也成為學生喜聞樂道的故事。讓古人的故事走進他們的日常,成為“玩”的一部分。
教師可每天早上讓學生到前面來講古人的故事,每周一個系列。有勤奮好學系列,有英勇救人系列,有誠實守信系列。學生講的時候,要讓他們盡量用文言文表達,可以夾雜一些日常用語。他們講的時候很隨意,可以加一些內容,可以帶一些道具,可以變換場所。在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解中,能夠感知他們對故事的喜愛。這種玩的方式,讓他們收獲了更多快樂,也能體驗更多古人的智慧。
小古文里有許多充滿童趣、充滿智慧、充滿生活氣息的內容,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學生如果能帶著“玩性”去閱讀,就能在閱讀中收獲一份樂趣,那整個小古文學習就會趣味盎然。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市立新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