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愈
摘要:表揚和批評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方法,在實施班級教育時,班主任應善于把握“度”,做到表揚有“度”,批評有“度”。
關(guān)鍵詞:表揚? 批評
表揚和批評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方法,其“度”的把握程度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班主任工作的“質(zhì)”。因此,在實施班級教育時,班主任應善于把握“度”,做到表揚有“度”,批評有“度”。
一、表揚有“度”
表揚是一種積極的正面強化,是通過外部動機的作用,使被表揚者造成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引發(fā)行為動機,強化其正確的思想行為??茖W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個“塑造值”。若表揚等于“期望值”則效果一般,若表揚小于“期望值”則效果差,若表揚大于“期望值”則效果好。若表揚過度、過頻,會給人以“廉價表揚”之感。多年的實踐使我感覺到,表揚學生應該講究分寸、客觀、合理、公正。對于“后進生”應優(yōu)先表揚,重點表揚。可能班主任的一次不經(jīng)意的表揚便能激發(fā)“后進生”的上進熱情,從而促進轉(zhuǎn)化。對于“優(yōu)生”應慎表揚,多激勵。表揚基調(diào)的確定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該高不高,就不能激勵后進,發(fā)揮典型示范效能。言過其實,任意撥高,會貶低表揚的價值。因此,真誠善意,適當有“度”的表揚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典型性
表揚要考慮到在學生中的參照性,受表揚的學生實際表現(xiàn)應確實比班里一般同學突出,付出的努力多,或是帶有某些需要肯定的特點。這樣使“典型引路”學有榜樣,既教育個體,又教育集體。
(二)及時性
當一件先進事例發(fā)生時,班主任應該抓住動機立即做出積極的反應,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這樣不僅能維護做出先進事例者本人積極性,還能促進班集體積極向上的心理產(chǎn)生。如一個調(diào)皮的學生做了一件好事,這時班主任就應該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其行為。
(三)發(fā)展性
作為班主任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注重捕捉每一個學生的變化。如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一點進步,班主任應該仔細歸因,及時給予肯定或表揚。
(四)范圍性
表揚面如何掌握,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良好的班集體實施表揚的范圍應該“窄”一點,以突出“個性典型”,使大部分學生向榜樣學習,而班級氛圍較差的班級,實施表揚時范圍宜“寬”一點。因為,這樣的班級中,不良習慣和風氣有一定的市場,如果表揚過窄,就會使受表揚者陷入孤立之中,不能充分發(fā)揮典型的積極作用。因此,加大表揚范圍,使典型的積極作用形成合力,教育后進,一起進步。
總之,班主任在實施表揚時應該注意研究學生身心和個性發(fā)展特點,在嚴格要求的基礎(chǔ)上,有分寸地實施表揚,切不可“一粒芝麻眾人香”或是吝嗇表揚之語,“千呼萬換難出來”。
二、批評有“度”
批評是對個體的某種行為采取否定性評價的一種負強化。它使個體在情緒上產(chǎn)生被罰的體驗,而抑制原有的反應,禁止其不良行為。在班主任工作中,為了抑制和糾正學生中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必要的批評要支持,但若處理不慎,運用不當,“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常會使學生產(chǎn)生防范心理,表現(xiàn)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把激憤歸罪于他人的消極不良情緒。造成心理抵觸,往往出現(xiàn)教育效果的“零效應”乃至“負效應”。因此,班主任在對身心尚不成熟的學生實施批評時,應該注意有節(jié)有度,力求批評恰如其分。
(一)場合適度
批評學生要注意選擇恰當?shù)膱龊?,能單獨批評的不當眾批評,盡量避免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學生。有時單獨進行和風細雨的批評,學生往往較樂意接受。其次能當面批評的不背后批評,因為,當犯錯的學生不在場時批評,即使批評正確無誤,也可能因人為因素造成班主任與學生間的誤解與矛盾,從而影響批評的效果。批評時應注意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避免明知錯了也不認錯的現(xiàn)象。
(二)語言適度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班主任在批評語言的運用上應本著文明,健康的宗旨,既準確又入情入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且注意針對性,就是論事,不夸大也不縮小。忌諷刺挖苦、語言粗魯,真正使語言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語言里。
(三)時機適度
常言道:“種田不違農(nóng)時,打鐵須看火候?!迸u要把握好時機,早了晚了都不行。批評早了條件不成熟,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還可能出現(xiàn)僵局。批評遲了就會時過境遷,失去批評意義,使錯誤發(fā)展,危害增大。批評的動機得當,就能一語中的,動人心弦,促其改正,時機把握不當,縱使千言萬語也于事無補,可謂“話不投機半句多”。
(四)方法適度
班主任在實施批評時,如果方法不對路,效果往往會走向愿望的反面。所以班主任必須十分講究批評方法,應以暗示、疏導為原則,可采取旁敲側(cè)擊,反向誘導,長善救失等方法,根據(jù)發(fā)生事件的性質(zhì)、特點“對癥下藥”。如果當場及時批評的可“熱處理”,如果可緩一緩或需進一步澄清原因和事實的,可“冷處理”。
三、結(jié)語
總之,把握表揚和批評的“度”,就是把學生嚴格要求與尊重、關(guān)心和諧的統(tǒng)一在一起。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過的:“我的教育原則是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同時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敝挥邪嘀魅纬晒Φ匕盐者@個“度”班級工作才會有聲有色,才能培養(yǎng)更多社會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中國校內(nèi)教育》 《推進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