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瓊
摘要:習作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思維及情感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學生社會生活經(jīng)驗及理解認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小學語文部編版習作教學為例,提出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089
習作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思維及情感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學生社會生活經(jīng)驗及理解認知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受習作教學方法內(nèi)容落后、方向目標模糊及課時數(shù)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習作教學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應從理念目標、內(nèi)容方法及考核評價等層面來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為實現(xiàn)小學生文學素養(yǎng)及創(chuàng)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礎。
一、觀察實踐,積累素材
許多小學生粗心大意,缺少觀察分析意識,概括總結能力也不強,無法準確理解甚至可能會錯誤理解編者意圖,不僅會浪費習作教育資源,也會增加小學生習作學習障礙與難度。教師通過對比分析部編版語文教材單元知識結構與其他版本語文教材相關單元編排特點的方式來引導小學生明確編者意圖,幫助小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學習側重點,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勤于對比分析的習慣。另外,部編版教材設計具有較強針對性與全面性的習作單元,結合小學生觀察習慣、分析能力及理解認知水平等來設計該單元版塊內(nèi)容,既從以往單元課文中選取多個經(jīng)典片段來讓小學生分析與尋找其不同之處。比如,課文精讀也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兩篇主題相同但風格不同的文章,比如交流平臺,促使小學生意識到認真觀察的重要性。最后,部編版教材設有實踐訓練欄目,促進小學生寫作理論知識的內(nèi)在轉化,為小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觀察分析的機會,讓小學生掌握更多實用性更強的觀察技巧與總結方法,引導小學生從外觀、功能等多種層面來觀察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從而為小學生日后創(chuàng)作提供更多且真實豐富的素材[1]。
例如,部編版教材課堂素描版塊意在引導小學生掌握觀察和描述物體的順序步驟,幫助小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該物體的立體圖形,提高了其物體描述的順序性與層次性。在觀察蘋果時,可以從整體出發(fā)來觀察描述蘋果的形狀、顏色、大小,堅持從外向內(nèi)、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來觀察描述物體,利用嗅覺、味覺等方式來了解描述蘋果的味道。在觀察小雞等動物時,可以堅持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基本順序,在觀察動物外貌特征之后,可以觀察描述動物吃東西、睡覺、玩耍、喝水等行為習慣,從而實現(xiàn)了其觀察的目標性、完整性與動態(tài)性。最后,教師還應鼓勵小學生認真觀察周圍事物,主動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特點,為小學生創(chuàng)作提供更多真實有趣的素材。
二、閱讀指導,構思創(chuàng)作
閱讀是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與創(chuàng)新寫作思維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生學習文章結構、漢字詞語運用技巧及情感表達技巧的主要手段。部編版教材在科學分析寫作與閱讀學習互為影響促進關系的基礎上,從教材內(nèi)容篩選、版塊設定等層面來提高兩者融合運用效果。比如,親子讀書、我愛閱讀等欄目,意在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部編版教材還提出海量閱讀與廣泛閱讀的觀點,并逐步提高其在語文教材及教學體系中的地位。教師應傳授小學生精讀、略讀的技巧,既要讓小學生快速流暢地讀完文章,從文章中找出重點段落和語句,也要小學生細細品位與認真分析文章中的優(yōu)美段落與語句,感受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及遣詞造句方面的特色,進而對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及寫作風格等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另外,教師還應讓小學生背誦文章重點段落語句及唐詩宋詞,鼓勵其將這些語句運用到文章創(chuàng)作中。最后,還應要求小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摘抄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鼓勵小學生準備一個單獨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本,經(jīng)常閱讀上面的語句,從而實現(xiàn)小學生語文知識面的拓寬與閱讀儲備知識的增加[2]。
例如,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上的“我愛閱讀”欄目,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自由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作品,讓小學生寫一篇關于其閱讀文章的讀后感,既可以是對文章故事、人物角色、寫作風格、語言特點等方面的評價分析,也可以對文章進行續(xù)寫或改編,從而實現(xiàn)了小學生閱讀寫作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另外,部編版教材《我有一個想法》欄目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交流彼此閱讀文章的觀點與看法,鼓勵小學生對文章思想主旨提出不同的觀點與看法,讓小學生在交流互動與溝通探究中實現(xiàn)自己思想情感的升華,讓小學生獲得更多的寫作靈感,幫助小學生明確寫作主題與寫作方向,讓小學生創(chuàng)作文章蘊含的情感更加真實。
三、模仿寫作,循序漸進
部編版教材文章較為典型,是從眾多與小學生興趣愛好、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及語文知識水平等相吻合的文章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對教材文章進行深層學習與模仿寫作,可以模仿文章整體布局,也可以模仿文章某一片段、語句等。同時,教師從小學生的文章中挑選出其認為比較不錯的文章,通過小學生之間傳閱或小學生朗讀的方式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熱情。另外,教師也可以分析點評小學生文章,對小學生文章進行改寫,讓小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寫作體系與方法中有待完善之處,從而實現(xiàn)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3]。
例如,部編版習作《我來編童話》欄目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閱讀《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文章,與小學生共同分析文章整體結構、語言特點及寫作風格,鼓勵小學生模仿這些文章的風格特點來編寫故事。在學習閱讀《美麗的小興安嶺》之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按照時間順序來描寫某一地區(qū)風景,幫助小學生明確寫作方向,有效地避免了小學生寫作思路混亂等情況的發(fā)生。
辯證看待習作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小學生文學素養(yǎng)等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通過觀察實踐、閱讀指導、模仿寫作等途徑來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庫,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技能,為實現(xiàn)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及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亞娟.小學語文部編版習作教學策略例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1).
[2]宋淑玲.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4).
[3]王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第二小學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