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園園
摘要:古詩吟誦在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吟誦講求抑揚頓挫和節(jié)律,小學生通過吟誦古詩文不僅可以更好地背誦和記憶古詩文,同時還可以體會古詩文中包含的情感。隨著國學的不斷發(fā)展,吟誦教學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鑒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學階段古詩文吟誦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吟誦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049
據(jù)大量的研究分析表明,古詩文吟誦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作者的思想,加深對古詩文的記憶。鑒于此,本文先對古詩文吟誦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進行分析,然后再分析吟誦指導策略。
一、進行古詩吟誦的重要性分析
吟誦是古詩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對提高學生的語感和記憶力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就目前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來說,借助吟誦模式具有以下優(yōu)勢。和傳統(tǒng)刻板記憶、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相比,古詩文吟誦教學不僅可以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為小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在很多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重視教學結果,即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以至于長久以來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興趣都不高。而如果將吟誦和古詩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到古詩文的意境和內(nèi)涵,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詩歌和散文、小說不同,具有非常強的韻律性和節(jié)奏性,不同的韻律表達的感情和風格也各不相同。舉例來說,在古詩文中,入聲韻往往較為急促和快速,而平聲韻則較為舒緩。借助吟誦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巧妙地掌握詩歌中的韻律之美,從而間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二、提高語文古詩文教學效果的吟誦教學方式
1.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吟誦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文吟誦是比較新鮮的事物。6~12歲的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小學生對外部世界具有非常強烈的探索欲望。鑒于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來展開教學,從而幫助學生系統(tǒng)化地學習古詩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應該按照學生的接受程度展開學習。
例如,在教授小學生《笠翁對韻》這篇古詩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學生喜歡的民謠、兒歌。通過民謠的旋律來輔助吟誦教學。雖然學生對吟誦比較陌生,但是學生卻對歌曲比較熟悉和感興趣。可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
2.開設吟誦基礎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吟誦規(guī)律
在日常的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都會采用刻板記憶模式進行教學。雖然這類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記住需要背誦的古詩文,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就會遺忘。那么,如何讓學生從內(nèi)心記憶并了解這類古詩文呢?教師可以從吟誦基礎教學入手,通過古詩文吟誦來教學。
例如在教學《春曉》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吟誦,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動畫短視頻來吸引班級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多媒體幻燈片上標注出《春曉》這篇古詩的平仄之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二聲為平聲,而三四聲為仄聲。在誦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發(fā)平聲時需要將聲音拉長,而仄聲聲音縮短。除了向學生展示平仄的發(fā)聲規(guī)則之外,教師還要適當引入一些實際案例。如古詩文中的竹、木、綠、月、藥、一、葉、七、學、雪、絕等,其韻字和偶數(shù)位的平聲字屬于長音,而入聲字則是短音。在《春曉》這篇古詩文中,其中“春眠不覺曉”屬于平平入入仄,而“處處聞啼鳥”屬于仄仄平平仄。當學生基本上掌握吟誦的規(guī)律和技巧之后,教師可以從古詩文中挑選出幾篇代表作品供學生進行練習。通過反復的吟誦,學生不僅可以迅速掌握古詩文中的生字詞,同時也可以掌握古詩文的吟誦節(jié)奏。還是以《春曉》為例,其吟誦節(jié)奏如下所示: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當學生吟誦到曉、鳥、少字時,可以適當將氣息拖長,從而增強吟誦的節(jié)奏感和美感。
念到“曉、鳥、少”時,字音要適當延長,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
除了掌握吟誦技巧之外,在日常的吟誦教學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感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古人吟誦時的動作,讓學生邊走路邊吟誦詩歌,或者在吟誦時搖頭晃腦。這樣做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吟誦教學的質(zhì)量,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吟誦規(guī)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3.將吟誦和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
古詩詞在古代本屬于歌詞一類的性質(zhì),不僅可以吟誦,同時也可以用音樂形式進行表達。鑒于此,為了豐富課堂吟誦教學的趣味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歌唱、舞蹈的形式來豐富吟誦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詩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教師在教授《詩經(jīng)》的過程中,可以加入適當?shù)囊魳钒樽啵ьI學生跟著自己一同歌唱。如果教學時間充裕,教師還可以將詩歌音樂編成舞蹈,通過肢體語言加深學生對詩歌的記憶。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將《詩經(jīng)》和古琴、笛子、琵琶等樂器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吟誦的積極性,同時又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教師在針對小學生開展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將目前較為新穎的吟誦教學和古詩文教學結合起來進行授課。通過古詩文吟誦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間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對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陸瑩.總有一種方式讓你愛上古詩文——淺議走出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吟誦指導的誤區(qū)[J].課外語文,2019(34).
[2]董慶麗.巧妙整合,有效解讀——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發(fā)現(xiàn),2018(5).
[3]張榮.創(chuàng)造古詩詞教學的別樣精彩——蘇教版小學語文第9冊《清平樂·村居》教學建議[J].小學教學參考,2017(10).
[4]王柯玲.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之我見[J].新一代:理論版,2018(21).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學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