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冬明
新課改革對讀寫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讀寫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開展廣泛深入的自主閱讀與探索學習,限制了學生在讀寫方面的發(fā)揮,“牧式”教學旨在盡可能地開發(fā)學生讀寫方面的天賦與潛力,讓學生掌握讀寫學習的主動權,本文旨在通過“牧式教學”下的小學語文讀寫方式的轉變提出自己的看法。
“牧式”教學旨在加強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學生不再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習,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與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再向教師請教,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也能夠最大程度地解除了傳統(tǒng)讀寫教學對學生的束縛,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一、“牧式”教學的內涵
“牧式”教學作為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中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為了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有著更加親密的聯系,并且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身份,也強調了教師應當更多地激發(fā)學生自我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可能發(fā)揮出其聰明才智,而不是一味地為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而學習。在“牧式”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與理解,不僅要為學生答疑解惑,還要在學生對生活產生疑惑時,對其進行開導。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好伙伴,好朋友,才是“牧式”教學最根本的意義。
二、“牧式”教學對于小學讀寫教學方式的改變
1.“牧式”教學使讀寫教學更加生活化
“牧式”教學使得學生的閱讀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而是涉及到學生喜愛的各類讀物,以及對于學生價值觀形成有所幫助的經典名著,學生對其廣泛地閱讀,讓讀寫學習更加生活化。
例如在《臘八粥》這一課中,學生將在課文中了解到這樣的傳統(tǒng)民俗,在臘八節(jié)時家家戶戶用多種食材熬制臘八粥,通過吃臘八粥慶祝一年的豐收。在“牧式”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教師要求學生對傳統(tǒng)習俗進行廣泛的了解,在節(jié)日時,閱讀有關介紹節(jié)日習俗的資料報紙,甚至觀看電視節(jié)目,了解相關節(jié)日習俗的介紹,擴展學生對于不同節(jié)日習俗的了解與認識,使得學生將閱讀訓練日常化,常態(tài)化。
2.“牧式”教學便于激發(fā)學生潛能
“牧式”教學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發(fā)揮學生在讀寫方面獨特的天賦與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寫作。例如《珍珠鳥》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珍珠鳥的可愛,作者通過耐心細致的喂養(yǎng)最終取得珍珠鳥的信任,教師可以在學生對文中的寫作技巧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安排他們對喜愛的事物或者寵物進行相應的寫作練習,寫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一方面使學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寫學生熟悉的事物有助于提高他們寫作的信心。
3.“牧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傳統(tǒng)教學通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表達能力的提高,而“牧式”教學的讀寫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細致地感受到自身的成長。
例如《祖父的園子》的作者在文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祖父園中各式各樣的昆蟲與爭奇斗艷的花卉,以及童年與祖父一起在花園里鋤地,種花的快樂回憶。在“牧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也描寫自己童年的樂事趣事,或者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述自己童年最難忘的經歷,這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對于“牧式”教學的反思
“牧式”教學是一種自由開放的教育理念,意在輕松愉快的教育氛圍中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他們以主動的態(tài)度接受知識并且提高自身的認識,“牧式”教學并不等于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失去掌控,而是要求教師通過更加靈活巧妙的教學方式,將教學進程從布置學習任務轉變?yōu)橐龑W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牧式”教學正處于探索與實踐時期,采用“牧式”教學這樣的新式教育理念,并不意味著對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完全拋棄??陀^地說,傳統(tǒng)教育理念存在著一些不足,也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牧式”教學應用的過程中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盡可能地將“牧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優(yōu)勢結合,通過融合彌補二者之間的不足,在不斷的實踐驗證中,總結出能被廣大師生接受的新教育理念,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做出改變,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針對“牧式”教學,提出自己的指導意見。只有廣泛地采納意見,才能更好地促進“牧式”教學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