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鐿鴻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古人把“孝”排在第一位。
家喻戶曉的《二十四孝》故事中,“親嘗湯藥″中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扇枕溫衾"中的黃香酷夏時為父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已的安危,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了,這些耳熟能詳?shù)墓适虑楣?jié)無不體現(xiàn)著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孝感?!队巫右鳌愤@首詩為什么會戳中無數(shù)人的淚點,究其原因,是世間情感之重莫過于母予子之愛,莫過于子予母之“孝”。
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父母從小就教育我要向祖先學(xué)習(xí),要向父母行孝。同時,他們也用實際行動給我做出了榜樣。
我的外公是一位尿中毒患者,每個星期要去醫(yī)院做三次血透析,因為外公的尿中毒疾病并發(fā)了心臟病,一走路就氣喘吁吁,所以每到外公做血透析的日子,爸爸一下班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外公家,小心翼翼地把外公從樓上背下來,不辭辛苦地在醫(yī)院陪著外公做血透析。
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平時工作已經(jīng)很忙了,但是他仍然沒有忘記從百忙之中去照顧外公。有時,我看到爸爸眼中的血絲很是心疼,爸爸卻常笑著說:“親情是最美好的”。俗話說:“行孝一日易,行孝百日難呀”,而爸爸卻讓行孝成為了一種行為習(xí)慣。在外公住院的日子里,媽媽就每天給外公送飯,喂飯,喂藥,洗臉,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了使外公心情舒暢,常講一些開心的事,逗得外公臉上的皺紋好似盛開的金菊。也許行孝是并不需要多少華麗的詞藻和多么偉大的豪言壯語去刻意描繪,而用行動往往使孝道更具體化、生動化。
父母的言傳身教,讓我沐浴著“孝”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耳濡目染地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孝心的種子。
每到周末不上課時,我就拉著爺爺奶奶的手高興地走向郊外的“天然大氧吧”,呼吸著甜潤的空氣,讓人身心舒適,心曠神怡,爺爺奶奶的身體也會更健康,又或是陪爺爺奶奶去電影院看電影,豐富他們的業(yè)余生活,奶奶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說道老了老了,還趕上時髦了”。孝心就在我對爺爺奶奶的關(guān)愛上,讓他們感受到親人的溫情。
看到媽媽因照顧生病的外公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心里既感動又心疼,連忙端上一杯煲好的大棗枹杞茶,“媽媽,快喝茶!保證讓您疲勞一掃而光,您喝完茶只管在沙發(fā)上好好休息,碗我已洗好了”。媽媽高興得笑靨如花。
在學(xué)習(xí)上,我樹立正確的學(xué)習(xí)目標(biāo),保持嚴謹?shù)膶W(xué)習(xí)態(tài)度,與手機中的游戲和抖音完全絕緣,“功天不負有心人”,期末檢測我取得了年級第一名的好成績,爸爸高興地向我豎起大挴指,我從爸爸的神情中感受到,孝心還是認真學(xué)習(xí),不讓父母擔(dān)心。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但要孝敬自己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小孩子,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fēng),這也是我們新時代學(xué)生一種盡“孝”的責(zé)任。同學(xué)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將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傳承下去!
(指導(dǎo)老師:倪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