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富縣,素有“陜北小江南”的美譽。無邊無際的草原此起彼伏,惟余莽莽;舉目遠眺,只見山連著山,此起彼伏;群山環(huán)抱,顯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頗有當初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 子午嶺原始生態(tài)林,明媚的陽光使得一年四季的變化顯得涇渭分明。特別是清晨,穿梭在林間,腳下踩著厚厚的落葉,聆聽著山間時不時的傳來此起彼伏的各種鳥的鳴叫聲,加上太陽透過樹枝的縫隙,投射進來的絲絲金光,在地面上時隱時現。讓人會心情無限舒暢愉悅,從而遠離都市的喧囂,享受著天然氧吧的愜意。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著小溪流水有條不紊的流淌著,各種綠色野菜更是郁郁蔥蔥,可清晰見到上面的露水珠,能嗅到一種清新的味道。
在云天霧海之間,隱約可見秦直道的遺跡。這就是素有“千古一帝”之稱的秦始皇修建的古代高速公路,現在就唯有葫蘆河流域內保留著最完整的路段,同時也是路線最長的一段。使得現在也有許多人慕名而來,真正體會秦直道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現在的人們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秦直道比羅馬大道要早200多年。特別是每年一度的全國青年自行車大賽,更是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自行車愛好者踴躍參加。近年來,隨著秦直道旅游公司舉辦有自己特色的開發(fā)項目,野外生存探險、小特種兵、夜營更是有自己的特色,從而吸引著參加活動的各個年齡段的人絡繹不絕。
境內有葫蘆河、洛河兩大水系交錯,葫蘆河水人們很早的就開發(fā)利用,利用地勢修攔河壩,把河水修渠引到水流到不了的地方,灌溉土地,種植水稻及蔬菜。由于光照和水土的因素,水稻頗有名氣而聲名遠播。土地種植小麥和油菜,到了油菜開花的季節(jié),地面金光閃閃,蝶飛蜂舞,美不勝收。在市場經濟下,栽上蘋果樹。十月是收獲的季節(jié),成熟的蘋果沉甸甸的掛滿枝頭,自是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風景。外地客商云集,特別是北道德東村的蘋果一枝獨秀,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地質的差異,使得這里的蘋果口味獨特。咬上一口,不僅僅是酸甜可口,都能清晰地看到果肉里面的天然糖分。有口皆碑,遠銷南方等一線城市。
河的上游是家喻戶曉耳目能詳的直羅戰(zhàn)役就是在這里打響的。離直羅鎮(zhèn)南邊差不多30多里的地方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石泓寺石窟,。廟里的佛像在地下,據傳是在一個雨季的時間,天降大雨,淫雨霏霏,差不多下了數十天的連陰雨,水土流失嚴重,引起山體滑坡,放羊人失足跌進一個山洞意外所發(fā)現。經過相關專家的考察論證,從而確定了石窟寺的地位,列為國家級3A旅游示范區(qū)。
進入縣城隨處可見的就是高樓聳立,隨處可見“龍林傳媒”的公益廣告。由于國家政策的戰(zhàn)略調整,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小城鎮(zhèn)棚戶區(qū)的進一步改造,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樓房頗有規(guī)模。進入縣城有地方特色的金色的梅花鹿,遍體金黃,高達數十米,四蹄騰空而起。廣場附近有跳廣場舞的人群,載歌載舞的樂此不疲。西山公園,新建的音樂噴泉特別吸引人,每到晚上去參觀的人是絡繹不絕,公園內燈光璀璨,色彩絢麗,各色的燈光映射出變幻不同的色彩,讓人目不暇接眼光繚亂。隨音樂的節(jié)奏噴泉會沿不同的方向往外面噴水,時高時低時大時小,噴出的水柱隨音樂的變化而變化,孩子們在水邊嬉戲。境內的彩虹橋,它橫跨于整個洛河上,特別是晚上彩燈把橋面裝點得如詩如畫,似人間仙境一般。到處都是路燈和花草樹木,河邊的路上隔三差五的有涼亭供游人納涼,涼亭呈八角型,是仿古建筑,不時的可以看到石碑上刻有杜甫的詩詞及畫像。極具有詩詞故鄉(xiāng)的文化底蘊。
作者簡介:
王偉系深圳福田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陜西日報》刊登農民難當獲得反響,作品“李鄉(xiāng)長駐村”被國家文化部主管中國文化人才庫收錄。先后在《火花》、《中國百年詩歌精選》、《中華文學》、《陜西廣播電視報》、《蓮花山》、《人民作家》、《中國詩歌報》、《中國好詩》、《法制周報》等各級報刊發(fā)表小說、散文數百篇。小說‘駐村干部獲得“經典杯”文學大賽二等獎,“暴雨前后”獲得《中華文學》2019年度三等獎。現有43余萬字的長篇小說《追夢》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