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建
摘 要:銅鏡是我國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文化載體,它端莊大氣、精美絕倫。文章使用現(xiàn)代儀器對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的成分及銹蝕物進行了檢測,并在監(jiān)測分析的基礎上采取了清洗、去銹、粘接、做舊、封護等工藝對其進行修復保護,做到了修舊如舊的效果。再現(xiàn)該銅鏡原有的歷史風貌和藝術價值。
關鍵詞:戰(zhàn)國銅鏡;修復;保護
1 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保存現(xiàn)狀
2011年11月20日新鄉(xiāng)市博物館新館開館,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從文物庫房中提出,與觀眾見面。該鏡直徑9.3厘米,厚0.2厘米,三級文物,出土時器身銹蝕嚴重,因長期藏于沒有溫度、濕度監(jiān)測及控制設備的文物庫房中,隨著多年庫房環(huán)境的變化,現(xiàn)該銅鏡生有粉狀銹,已通體銹蝕,點狀粉狀銹比較嚴重,局部已經銹透。通體有龜裂紋,三分之一處已經裂透。
2 影像采集與檢測分析
2.1 進行詳細的圖像資料提取
圖像資料提取所用的主要器材是相機,型號為尼康D80。分別對側面、鏡面、背面及各個細部進行詳細拍照,提取盡可能多的修復前器物的影像資料,尤其重點拍照傷殘部位或(疑似)病變的地方,必要時應對重點區(qū)域進行攝像提取信息。圖像資料提取完畢之后,制成至少兩份以上的備份,并異地保存,以保證資料的安全可靠。
2.2 粉狀銹檢測
對于器物表面淺綠色粉狀銅銹,我們可使用硝酸銀滴定法檢測分析,用手術刀剔除一些疑似粉狀銹的淺綠色銅銹,放入蒸餾水中,先滴入調配好的5%硝酸酸化處理,排除其他干擾離子,然后再滴入硝酸銀,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產生。經檢測有白色沉淀,可確定銅銹中含有氯離子。
2.3 青銅合金成分檢測
用能量色散熒光分析儀檢測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的成分,檢測結果具體分析數據見表1。
2.4 XRD分析儀檢測
為揭示青銅鏡的保存狀況,理清“有害銹”的結構特點及分布,探討青銅鏡的腐蝕特征及腐蝕機理,以便為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的保護修復提供依據。對銹蝕物的顯微結構及基本性能等進行分析檢測,分析結果證明該青銅鏡有氯離子存在,粉狀的淺綠色銅銹為Cu2O、CuOH、SiO2等,所以要進行脫鹽、除銹處理。
3 保護修復工作目標
遵守國家文物修復保護原則,在認真觀察和科學檢測的基礎上,根據器物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修復保護方案,確定保護修復工作目標。在修復之前必須對文物修復保護所需材料進行科學嚴謹的分析篩選,制定修復材料的選定方案,最終制定最適合該器物標本的修復方案,盡最大努力保護器物本身附帶的所有歷史信息,即修舊如舊,恢復文物最佳原貌,控制文物劣化病變,延長其存世壽命,從而進一步展現(xiàn)青銅鏡的固有價值。
4 修復保護
4.1 清洗
使用KQ—5000VDE型三頻數控超聲波器清洗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去離子水溫最低20攝氏度。超聲波清洗過程中水溫不斷升溫,最高50攝氏度,采用三頻28千赫茲、45千赫茲、100千赫茲每隔3分鐘循環(huán)反復清洗。一方面清洗表面的附著物,一方面進行可溶鹽置換。
4.2 去銹
由于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生有厚厚的一層銹,特別是危害性極大的粉狀銹,清除和防護工作刻不容緩。對于該銅鏡上的粉狀銹應加倍重視,可以利用機械法和化學法結合處理,把粉狀銹清除干凈,并除去銹垢及表面污染物。對于比較精細的圖案部分,需要在放大鏡下進行。該銅鏡上的點狀有害銹,可采取稀釋碳酸氫鈉和過氧化氫置換法進行脫鹽,在置換處理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4.3 粘接
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銹蝕礦化非常嚴重,采用傳統(tǒng)錫焊方法已無法焊接,根據器物礦化的情況,采用高分子粘接材料進行加固、灌封、粘接。
4.4 做舊處理
選用漆片和礦物顏料進行作銹做舊,結合傳統(tǒng)手工著色作銹方法使銅鏡和諧自然,達到腐蝕生銹的古樸效果。銅鏡修復完成后表面連接補配痕跡明顯,用傳統(tǒng)漆片調色、上色、做舊,使修復保護后器物在視覺上具有一致性和美觀效果。
4.5 緩蝕封護
隔絕銅鏡保存環(huán)境中的氧氣、水分,可以有效保護銅鏡不再受到腐蝕,達到防止銹蝕蔓延的目的,使其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1]。對修復好的銅鏡,依據其表面保存狀況,采用3%濃度的苯駢三氮唑酒精溶液進行緩蝕處理,再用B-72溶液等材料進行封護處理[2]。
4.6 建立文物修復檔案
修復檔案應把器物編號、名稱、時代、材質、級別、尺寸、重量、器形、紋飾、修復起止時間、修復后總結報告、修復前后照片、采樣檢測數據和修復中用材工藝流程等進行記錄,并歸入修復檔案[3]。器物的完整原貌得以展現(xiàn),文物的自身強度得以提高。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修復保護以后,其保存環(huán)境也很重要,一定要為修復后的器物提供良好的保存環(huán)境。首先要采取一些能使其保持干燥的環(huán)境控制措施;其次要定期檢查器物封護保護層的變化,其實保護材料也有保質期限,時間長了保護封護的隔離劑也會老化,應定期涂抹保護層,使該銅鏡存世時間更加久遠。
5 結語
本文使用XRD現(xiàn)代儀器對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的成分及銹蝕物進行了檢測,確認了銅銹主要成分,并監(jiān)測出銅銹含有致腐蝕的氯離子。根據分析結果和文物外觀狀態(tài)確定了修復保護方案,采取了50攝氏度超聲波去離子水清洗,進行手動和使用5%倍半碳酸鈉化學溶液浸泡相結合的方法去銹,選擇高分子粘接材料進行粘接,用傳統(tǒng)漆片調色、上色、做舊,采用3%濃度的苯駢三氮唑酒精溶液進行緩蝕處理,再用B-72溶液等材料進行封護處理[4]。以上做到了修舊如舊的效果,再現(xiàn)戰(zhàn)國夔龍紋銅鏡原有的歷史風貌和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魯茜.戰(zhàn)國四山紋銅鏡的保護和修復[J].文物修復與研究,2016(00):56-60.
[2]張倩.戰(zhàn)國楚系銅鏡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
[3]趙振茂.青銅器的修復技術[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4]高薇.新干青銅器清洗與保護[J].文物修復與研究,1995(00):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