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成為了眾多教育工作者推行的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的實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有著極大的好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物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為學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較大的問題,需要解決。
生物學科較其他學科有較大的不同,學生在其生活中從未接觸過它,這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因此,為了可以使學生產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將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可以真正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教師需要了解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為之后的教學進行全面的研究,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1]
例如,在學習“生物變異”時,教師就可以運用生活中耳熟能詳?shù)恼Z句來進行知識的導入,比如說,沒有哪一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這樣的現(xiàn)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容易見到的,同樣是人類,外貌特征卻有重大的差異,同樣是雙胞胎,也有自己獨特的特點。而孩子與父母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比如父母二人一人單眼皮,一人雙眼皮。生出來的孩子有可能是單眼皮,也有可能是雙眼皮。比如父母二人都是雙眼皮,但是孩子卻是單眼皮,這就是生物上所說的生物變異。教師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意識到生物存在于生活當中,從而使學生不產生對生物學習的抵觸心理。所以,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fā),讓學生在生活中捕捉生物的影子,這樣一定會增加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當然,在生活化的教學當中,學生之間要對生物知識進行交流與溝通,感受生物知識的奇妙之處,增加生物情境教學的生活化體驗。
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就是將具體的初中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生物知識的奇妙之處,從而使學生可以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知識,教師要對常見的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
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家里養(yǎng)花要放在臥室呢? 這個時候就會有學生回答因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的答案。但是同時,教師也要給予內容上的補充,當白天充滿陽光時,花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但是到了晚上,就會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花是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因此,居家的養(yǎng)花形式并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要用合理的方式養(yǎng)花,這才是符合生活的生物話題,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生物問題,并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增強生物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當學生對生物知識有了深度的理解之后,就會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和保護大自然的欲望。
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生物作業(yè)的輔助。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生物作業(yè)時,要設置相關的生活化問題。當學生在做作業(yè)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進行一次生物與實際生活的綜合實踐,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有著極大的好處,也可使學生擺脫在大量作業(yè)中的苦惱,真正喜歡上生物學科知識。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生物學科的教學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讓學生可以自由探尋生物知識的世界,這些能力在生活化的作業(yè)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
例如,在布置“環(huán)境污染對植物的影響”課后作業(yè)時,只有學生做好相應的實際調查才能夠完成作業(yè)。在調查中要了解環(huán)境污染的類型,以及污染產生的原因。通過合理的分析與探究,會發(fā)現(xiàn)導致環(huán)境污染的許多問題。再比如,在進行噪聲污染相關調查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充分發(fā)揮小組之間的優(yōu)勢,對知識點進行集合與整理,從而順利完成噪聲污染的作業(yè)。所以,當學生可以運用生活實際來解決課后作業(yè)時,證明生物教學已經(jīng)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生物知識的生活化運用,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學問題。實行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發(fā)展特點,并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物教學情境,設計合理的生物教學內容,布置生活化的生物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促進學生未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