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人們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是單純的德育教育,而且其中還融合行為、方法、意識、實踐等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對于學生今后發(fā)展能夠產生深遠影響。賞識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歸屬感和榮譽感,進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另外,這樣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發(fā)展觀和學習觀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學習中,充分彰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優(yōu)勢。由此可見,加強對賞識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由于大多數(sh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者都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教育觀念很大程度受到了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奉行“嚴師出高徒”的想法,導致他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從批判的角度評價學生,吝嗇對學生的賞識。實則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于教師的評價非??粗?,教師的認可和贊揚能夠促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很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賞識意識都比較淡薄,很少會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即便有,往往也是集中在優(yōu)等生的身上,對于其他學生有很大的不良影響。
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無法單純地用分數(shù)來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評價[1]。不過因為長期受到“分數(shù)至上”的觀念影響,導致他們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綜合進步會相對忽視,比如學生思想上的進步、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等。正是因為教師缺乏對于學生這些無形進步的敏感度,無法及時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進而影響學生進步的積極性。
就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賞識教育開展現(xiàn)狀來看,普遍存在低效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為教師對賞識教育的認識不夠全面,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將賞識教育理解為單純的贊美,一句“你很棒”就了事了,忽視了賞識教育的本質內涵,進而影響賞識教育開展效果。二是教師對于賞識教育的理論認識缺失,導致賞識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真正觸及核心,進而無法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團隊是賞識教育的推行載體,他們對于賞識教育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對于賞識教育開展的效果能夠產生直接影響[2]。因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加強對賞識教育的認識和學習,并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模擬實踐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定期進行交流,以此來確保賞識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開展效果。另外,教師對于賞識教育的吸收效果會直接映射在學生身上,因此,教師需要對賞識教育中容易混淆的地方格外注意,比如把握賞識教育的度,不能對學生表揚過頭了,也不能對學生批評過頭了。賞識教育并非單純的好與壞和絕對的對與錯。這就要求教師在不違背大原則的前提下因人而異,根據(jù)學生不同情況靈活地調整教育方法,這樣才能夠將賞識教育的價值充分體現(xiàn)出來。
賞識教育強調學生個體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并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靈活地實施賞識教育。另外,教師還需要改變“分數(shù)至上”的觀念,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的進步。比如學生上課能夠主動問問題、學習態(tài)度變得端正等,并對學生這些進步給予肯定和贊揚,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逐漸產生興趣。
例如,在對《遵守規(guī)則》這一節(jié)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從課程主題進行切入,讓學生投票選出本班“最遵守紀律的一個人”,然后讓當選學生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借助榜樣的作用去感染學生,進一步強化賞識教育作用。
傾聽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還是對他人的一種欣賞,是賞識教育實施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在學生發(fā)言的時候可以耐心傾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尊重以及認可等,進而從內心中渴望交流[3]。而且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并在今后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主動與教師溝通,以便獲得針對性的指導,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與提升。
綜上所述,將賞識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而且對于學生良好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強化自身的賞識教育意識并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靈活地開展賞識教育,以此來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優(yōu)勢充分體現(xiàn)出來,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的持續(x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