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問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而學生由于剛從初中步入高中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加上高中生的基礎知識并不十分穩(wěn)固,在學習化學新知識的過程中容易受挫,進而對化學產生反感心理,從而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化學成績。因此,老師需要善于運用“提問”方法,通過設計有針對性的、啟發(fā)性的問題,打開學生心扉,逐漸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雖然鼓勵老師在課堂上多拋出問題,讓同學們踴躍舉手回答問題,但那并不意味著在課堂上提問越多越好,以至于造成“問題滿天飛”的亂象,反而阻礙了正常的授課進程。還有一種情況是老師問的問題太簡單隨意,沒有緊扣教材大綱和重難點知識提問,導致學生不能明確上課的重點是什么,回答的問題也多敷衍,對于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沒有多大的幫助?;诖?,老師要走出“提問越多越好”的誤區(qū),緊緊圍繞教學要求設計題目,并且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設計的問題會不會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這樣設計出來的問題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如果能夠回答上老師的問題,將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會表現(xiàn)得更加活躍積極,與老師的互動變得更為密切,這便打破了以老師為主體的單向講學模式,幫助學生把潛能發(fā)揮到極限。比如在講到“金屬及其化合物”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在講常見金屬的性質時,可以問學生,諸如鈉、鎂、鋁的金屬性質是什么? 在生活中有什么樣的應用? 它們與酸和堿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在一步步提問中將學生帶入課堂主題,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問題。
常見的提問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可以簡單用“是”或“否”來回答的封閉性問題,一種是需要用語言加以具體描述、不能輕易用“是”或“否”回答的問題。比如“鈉是不是金屬”就屬于封閉性問題,“鈉具有什么樣的特性”這種需要具體闡述的則屬于開放性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應多問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經過一定思考再回答,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打破常規(guī),引導他們找到更多不同的答案。開放性問題的疑問詞一般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問“是什么”有利于讓學生明晰事物的本質,問“為什么”則啟發(fā)學生去追根溯源,尋找事物表象下面的深層原因,問“怎么做”則有利于引導學生調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考問題的解決之道。這樣子的提問過程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也不一定要按照這個順序來提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同時還可以將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結合,比如老師問學生“鈉是金屬嗎”,學生回答“是”或“否”以后,老師再進一步提問“為什么判定鈉是金屬? 如何判定鈉是金屬?”
老師向學生提問的過程不僅僅是設計問題、拋出問題的過程,還要注意如何應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問學生一個問題后不要急著給出答案,應該多給學生一點時間思考,事實證明由學生自己主動想到答案的問題印象會更深刻。否則便會損害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吸收。第二個要注意的地方是學生回答問題后老師的反應。老師作為學生學習之路的引領者,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當學生沒有回答好時,老師不應過于苛責,應以鼓勵和善意提醒為主,讓學生在沒有回答好問題后不要有多余的心理負擔。教育不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只會按照標準答案回答的“機器”,而應把他們看作是具有無限發(fā)展可能性的“人”,老師的主要職責是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潛能,把這種潛能轉換為現(xiàn)實。而當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得很好時,也不要一味夸贊,在給予肯定的同時再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讓學生看到這個問題的其他可能性,這樣就不容易造成學生的自滿心理,激勵學生下一次有更好的表現(xiàn)。并且老師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和能力回答問題,盡量保證提問的公平性。
什么樣的問題能吸引學生注意,并讓他們有想要回答的沖動呢?那一般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在提問中增加趣味性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也可以從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還可以從奇妙的化學實驗入手。在生活實際方面,老師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化學現(xiàn)象,運用書本中的化學知識加以解答。如,鐵銹的形成是由于鐵遇到水并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最終形成了紫紅色的氧化鐵,即我們常說的“鐵銹”;而去除鐵銹的方法是加入鹽酸或稀硫酸,生成氯化鐵或硫酸亞鐵和氣體。也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做化學實驗引起學生興趣,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鍛煉他們的操作技能,并在實踐過程中加深他們的記憶,在此期間可以適當地拋出與該實驗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回答。比如老師做加熱試管中硫酸銅晶體的實驗,發(fā)現(xiàn)藍色晶體逐漸變?yōu)榘咨勰?,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老師就此提問學生這個白色粉末,運用了什么化學方程式。學生在學做實驗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化學的樂趣,就越能自發(fā)自主地想要學習化學。
總而言之,學習化學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學會提問以后有利于他們加深對問題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積累和鍛煉發(fā)散性思維。老師在提問學生的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不斷提問的過程中提高對化學的興趣,在提問中獲得長足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