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問題導學模式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也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變革與發(fā)展。在該模式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在課堂中提出一系列的相關問題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逐漸深入的理解與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對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進行深入的鉆研,在課堂中提出合適的問題,提升閱讀教學的課堂質量,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培養(yǎng)其語文閱讀能力。
一篇文章的結構是該文章作者的思路體現,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般教師也應該首先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梳理,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著眼于文章結構進行主問題設計,通過一步步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感知文章的能力。教師應該根據所教學文章的結構在課堂中循序漸進地提出問題,引領學生對文章進行一步步的探索。例如帶領學生閱讀《春》這篇文章時,我首先提出問題:“同學們快速通讀一下文章,思考本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可以分成哪些部分?”,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索出“盼望春天——描繪春天——贊美春天”的文章結構脈絡,隨后我進行進一步的追問:“作者為什么要以這樣的順序來寫春天? 如果把‘盼春’這一部分放到最后,會怎么樣呢?”,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結構的意義,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
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每一位作者都有自身獨特的語言特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語言特色的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著眼于語言特色進行主問題的設計,促進學生語言審美能力的提升。例如我在針對《紫藤蘿瀑布》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這篇文章運用的寫作手法非常多,我便提出“同學們在文章中都發(fā)現了哪些修辭手法呢?”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之后我進一步提出問題:“作者用這些運用這些手法展現了紫藤蘿什么樣的特點呢? 這些手法在描述中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對相關語句進行解析,使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品味語言之美,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提升作用。
敘事角度是指作者寫作是所用的人稱角度,不同的敘事角度所展現出來的文章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從課文的敘事角度著眼進行主問題設計,讓學生了解其在一篇文章表達中的作用,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最后一課》中,文章主要講了一個教學的故事,表達了愛國的思想,我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時,提出“文章以‘我’角度進行敘事,這是什么敘事角度?”的問題,引導學生認識第一人稱,之后進行進一步追問:“全文采用第一人稱展開敘述,這有什么好處?”,引導學生了解敘事角度在文章敘事中的作用,隨后我再次提出問題:“文章如何以‘我’的角度,塑造韓麥爾先生的‘可憐’形象?”,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索,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人文思想的教育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文章展示的人文思想進行主問題設計,培育學生的人文思想意識。教師在進行人文思想方面的問題設計時,要注意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點,深入挖掘課文所表達的思想。例如在教學《白楊禮贊》這一課時,我針對文中所體現的愛國精神、頑強的生命意識、團結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等人文思想提出問題“文章中表達了白楊樹什么樣的形象及氣質? 象征著什么樣的含義?”,“文章僅僅為了禮贊白楊嗎? 其主要是為了贊揚誰?”,“‘白楊’有哪些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等,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索文章中的人文思想,培養(yǎng)其愛國意識,加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人文教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
總結:主問題設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其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方向。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所教學課文的結構、語言、人稱、思想等角度入手對主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應該是根據課文內容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這樣的主問題設計能夠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和探索課文中的知識,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及思想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