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敏
《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重視聽、說、讀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更加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蔣幫清,2016)。然而,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相較其他課型,對于寫作,許多教師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忽視和無可奈何;學生面對新的或是綜合性較強的寫作題目,亦表示無從下手。所以,筆者所在的課題組教師,通過兩年的共同研究,以廈門市第十中學為基地校,以過程性寫作教學(Process-focused Approach)為突破口,試圖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寫作策略,使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意義,內(nèi)化寫作的過程,提升寫作的思維。對學生而言,旨在實現(xiàn)如下培養(yǎng)目標:激發(fā)寫作動機、明確寫作目的,提高寫作策略,內(nèi)化寫作能力,打好勤于動筆、動腦的習慣,在寫作之余,培養(yǎng)自我或相互修改的能力。
教學實踐中,書面表達一貫是學生的弱項。在本課題的前測問卷中,針對此問題的成因進行了調(diào)查,究根結底現(xiàn)總結如下。
1.教師方面
(1)缺乏指導,無所依存
能者方可為師。但是,在一線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紛紛表示,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開展頗具難度,一則源于寫作教學理論的學習嚴重不足。網(wǎng)絡資源及校本材料,無論是質(zhì)還是量都遜色于聽、說、讀課型的研究和探討,這也使寫作教學成為無米之炊、無水之源;二則無優(yōu)秀教學案例或課堂實錄可依循。在實驗基地校中,過往的公開課多以聽說課為主,讀寫課次之,寫作課型寥寥無幾,導致可供研究的寫作成品課極度匱乏。
(2)短線思維,忽略寫作
部分教師認為,初中英語寫作結構簡單、句式單一,無需大費周章、浪費課時。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教師堅持寫作教學的效果甚微,高耗低效,學生寫作分數(shù)與指導前相差無多。這兩類教師否定了學生在循環(huán)反復的交互過程中的意義,寫作技能、技巧的提高亦是在教師及同伴的指導下,通過多稿的復寫,最終得以糾正和鞏固,因此,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線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3)成果教學,缺乏互動
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多采取成果教學法(Product-focused Approach),往往是輕過程、重結果。在寫作課堂上,或是教師評講學生習作為主,或是教師直接提供范文,讓學生背默或模仿。批改時,教師的關注點多聚集于單詞拼寫、語法規(guī)則及句型句式。這種以教師為支配和控制的機械課堂及課后反饋忽略了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需求,缺乏對學生寫作的有力指導,致使其被動寫作、言之無物,喪失寫作興趣。
(4)批改不足,反饋無多
指導、批改、評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寫作教學中,部分教師只完成了指導這一任務。課后的作文批改是教師耗時最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批改時多出現(xiàn)以下情況。一是無限放大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鮮少把批改的主動權下放給學生,如此往往以教師苦嘆學生難以成文、學生亦不知他人作品是何物為結局;二是缺乏清晰的或必要的文字說明,很多教師在評判學生作文時,點到“無邏輯”“太平淡”“結構混亂”等缺點,可如何使文章具有邏輯性、如何讓句式多樣化、如何清晰結構,學生卻不得而知。作文的評講多是求全責備,簡單地以單詞拼寫、句法的完善為主,而忽視學生內(nèi)心想要表達的熱情和意愿,是否評獎習作需視課時而定,帶有偶然性。
2.學生方面
(1)母語根深,逐字翻譯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基地校的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較晚,大部分為7~9歲,而德國兒童教育家沙凡認為:孩子最好是從2周歲開始學習外語。所以,對大部分學習者來說,母語的影響根深蒂固。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母語的慣用有時會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也就是“負遷移”。在批改作文時,筆者發(fā)現(xiàn)中文式翻譯(Chinglish)屢見不鮮,如“Every day has people dance in the park.”
(2)審題不清,慣性使然
前測問卷中,部分學生過于急功近利,審題走馬觀花,未分清題目要求的主次關系,導致寫作大綱不清,文章要點和結構本末倒置;另有部分學生慣性思維使然,生搬硬套,不知變通,默寫所背范文。
(3)被動寫作,毫無興趣
現(xiàn)實教學中,寫作教學多以“教師評講范文——學生仿寫——教師獨自批改”為主,縱觀整個過程,忽略了寫作是一個師生、生生交互式的、循環(huán)反復修改的自主建構過程,剝奪了學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寫作意義的權利,學生自始至終處于被動思考與認知的狀態(tài),因而喪失寫作興趣,長此以往,容易增強學生在寫作方面的焦慮感。
過程性寫作教學法強調(diào)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監(jiān)控、指導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和內(nèi)化寫作的全過程,并反復強調(diào)多次修改在寫作過程中的意義和應用。與此同時,學生可通過一系列認知、交互活動學習和使用英語,掌握寫作方法,提升思維能力。因此,過程性寫作教學模式的踐行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過程性寫作改變往昔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參與、同伴的互動、師生的交流,學生在批改時亦有發(fā)言權。整個寫作過程處于一種輕松、和諧的愉快氛圍中,極大程度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有利于其寫作水平的提高。寫作水平的提高,反之又刺激學生寫作興趣,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2.有利于寫作過程的內(nèi)化。在過程性寫作教學活動中,重點都放在寫作過程上,即“寫前準備——寫一稿——同伴評議——寫二稿——教師批閱——寫定稿”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如此循環(huán)往復,學生對成文的必經(jīng)之路了然于胸。且在此過程中,一改學生往日獨自冥思苦想的局面,轉換為師生和生生交流、溝通、反饋等多樣化學習方式,更為學生所接受,亦使其固化寫作過程和策略。
3.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過程性寫作教學的理論基礎是交際理論,認為寫作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種群體間的交際活動,而不是作者的個人行為(魏曉玲,2018)。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明確寫作目的、確定寫作框架、豐富寫作內(nèi)容,有效提升其在英語學習中的交際水平。在互評階段,學生明晰寫作標準,對寫作的等級評定結果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極大程度提高學生寫作的思辨能力。
4.有利于“解放”教師。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語言知識的傳授以及課堂的壟斷者,而是教學中的組織者、協(xié)調(diào)者、答疑解惑者。在寫作的不同階段,教師能更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記錄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寫作的全過程。同伴評議及二稿批改時,教師給出明確的批改準則,指導學生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明晰自己的優(yōu)劣勢,最終教師進行定稿的批改,或可減免對單詞錯誤、結構不清、內(nèi)容不實等不足的修正,從某種角度來說,極大程度解放了教師。
在近兩年的區(qū)級課題研究中,筆者將教學與理論相結合,付諸實踐,以下為筆者設計的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級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寫作課課堂實錄。
1.寫前準備(Pre-writing)
通過報紙、書本、網(wǎng)絡等途徑,收集最喜歡的電視或電影題材的相關信息,并進行文字或圖片記錄,根據(jù)信息和構思初步完成寫作提綱。將相關材料帶至課上進行同伴交流和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交流之際,巡視全班,記錄信息,講解通病,并適時地向全班展示內(nèi)容與結構較好的素材。
設計說明:寫前階段是寫作最初始的環(huán)節(jié),是收集、創(chuàng)造素材以及組織文章結構的重要步驟,它包含學生的課前準備、教師的導入、學生的討論、教師的糾正、內(nèi)容的補充以及結構的展示。此時,教師要忽視學生細枝末節(jié)的錯誤,想方設法開拓其寫作思路,肯定其見解,幫其構建寫作框架。
2.寫初稿(First-draft)
根據(jù)第一環(huán)節(jié)既定的提綱及內(nèi)容,獨立完成初稿:“My favorite movie/TV show.”
設計說明:此過程為寫作的主要階段。此時教師不必過分拘泥于字詞使用的準確性或是表達形式的單一性,而應著眼于學生的內(nèi)容表達,鼓勵學生動筆、動腦。對于寫作能力較低的學生,可提供范文或文章結構,鼓勵其進行嘗試。
3.同伴評議(Peer-evaluation)
由四人小組長組織組員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語言表達、篇章結構、總體評價等進行評分和觀點交流、相互批改。
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為寫作的核心階段,它為寫作的初稿走向成品提供了初步保障,學生可相互討論、借鑒,從而領悟到寫作的技巧、方法。同時,為了增強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建議在座位安排時,四人小組兼顧A、B、C、D四種等級的學生,每一個學生為下一等級的同伴批改寫作,兩個臨近組別中A 等級的學生相互評定,若遇到問題時可提出,由全組共同討論。
4.寫二稿(Second-draft)
學生在同伴的評價和建議的基礎上,修改一稿,完成二稿。
設計說明:多次修改是不斷找尋、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寫作意義的過程,讓學生有機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正、思考、補充和升華,是提升作文水平最有效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完成二稿時,教師巡視全班,一是對完成二稿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并記錄二稿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二是發(fā)現(xiàn)在結構、內(nèi)容、句式等方面出色的文章,為第五步的教師批閱做鋪墊。
5.教師批閱(Teacher’s feedback)
教師巡視全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過投影進行有效反饋。
設計說明:在講解文章時,可先由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增強其參與感。教師在此階段可幫助學生豐富文章語言,精彩文章句式,使邏輯結構更加鮮明。
6.寫定稿(Final-draft)
學生根據(jù)之前所有的修改意見,獨立完成定稿。
設計說明:此部分學生不僅要對篇章結構和句子兩個層次的內(nèi)容進行敲定,也應注意大小寫、標點符號等細枝末節(jié)之處。另外,學生需將寫作前準備的材料和大綱、一稿、二稿等一并上交,便于教師的總體評價。
7.教學個案——C層次學生
一稿
Warm Spring is my favorite TV show.It is moved and education.
It is a story about a little girl calling Xiaohua.She loses her parents by accident,but a kind old man comes to help herself.I think the little actress played Xiaohua’s role good.The others actors are also wonderful and they did a good job.I very like this TV play.It shows the love around us.It is one of the most touching TV plays I have ever read!
If you have free time,you can enjoying it.
二稿
Warm Spring is my favorite TV show.It is moving and educational.
It is a story about a little girl called Xiaohua.She loses her parents by accident,but a kind old man comes to help her.I think the little actress played Xiaohua’s role well.The other actors are also wonderful and they did a good job.I like this TV play very much.It shows the love around us.It is one of the most touching TV plays I have ever watched!
If you have free time,you can enjoy it.
定稿
Warm Spring is my favorite TV show which is moving and educational.
It is a story about a little girl called Xiaohua who loses her parents by accident.Nevertheless,a kind old man comes to help her.I hold the view that not only did the little actress play Xiaohua’s role well,but also the other actors are wonderful and did a good job.I am crazy about the TV show owing to the love around us.It is one of the most touching TV plays I have ever watched!
If you have free time,you can enjoy it.
實踐證明,過程性寫作教學是一種學生樂學、教師樂導的教學實踐活動,它的輸入是學生個體學習經(jīng)驗和小組討論結果的共同體,它的輸出是教師的策略指導和學生互評的催化成果(程明,2013)。整個寫作過程,學生完成了材料占有,掌握事實;素材共享、交流觀點;相互批改、共同協(xié)商等步驟,達成了自身認知能力、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它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通過磋商,完成個性化寫作,使學生感受寫作過程中的思考和寫作在漸趨提升中帶來的成就感,極大程度地保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