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貝寧 韓陽 陳樹 河北農業(yè)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蟻群算法是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其博士論文中引入的概念,是受蟻群覓食行為的啟發(fā)得到的靈感,因此得名蟻群算法。初步的研究與應用表明蟻群算法具有諸多優(yōu)良的性質:信息正反饋、啟發(fā)式搜索、創(chuàng)新式更新等等。通過蟻群算法和貪婪算法單獨的解決TSP問題的結果分析對比表明,蟻群算法的誤差要小于貪心算法,表明了蟻群算法的應用價值。
(1)范圍:每名新生所看到的不是完整的學習歷程,而是眼前小段范圍內的可能性(學習節(jié)點),可能性的大小取決于他們的學習能力。
(2)環(huán)境:新生所處的環(huán)境具有:學習中的阻礙、其他學生和其他學生學習歷程留下的軌跡(以下稱為信息素)。隨著時間的推移,軌跡的應用性和參考性也在不斷下降(信息素的揮發(fā))。
(3)軌跡選擇過程:學生首先觀察是否達到了學習要求(以下稱為節(jié)點),沒有則效仿信息素最多的軌跡,并對此軌跡增加信息素濃度。
(4)學習過程:每個學生都傾向于信息素多的軌跡,當沒有信息素時,學生便會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以下稱為慣性運動)。
(5)信息素播撒規(guī)則:學生依照某種軌跡學習的結果會對軌跡的信息素產生積累,而信息素濃度則根據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方法等多種因素有關。
(1)此模型是可以并且一定可以被建立起來的,這是因為:在模型建立的初始階段,學生是沒有軌跡可循的,但由于學生本身的學習過程。學生本身具有的學習慣性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盡量向前發(fā)展,而不是停留在某一個節(jié)點;此外,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會出現各種隨機的干擾,這就使學生的學習方向有了新的變化,這實質上是一種選擇的過程,多種選擇的碰撞保證了學習目標的實現與否,并開辟新的軌跡。
(2)合理性解釋:在模型建立的初始階段不存在信息素變量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會結合自己的學習慣性開辟各種新的道路,在相同的條件下(比如時間條件),掌握成功路徑的學生會更容易的達到學習目標,創(chuàng)造新的成功軌跡(成功信息素的播撒),久而久之,成功的軌跡就被開辟了,這正是正反饋機制調節(jié)的結果。最終,會開辟出最優(yōu)道路。
設學生的數量為n,既定學習效果完成檢測的節(jié)點為m,完成節(jié)點所用的付出為,t時刻節(jié)點與節(jié)點之間的軌跡標記(信息素)濃度為,初始每個節(jié)點間的信息素濃度是相同的,每個學生根據節(jié)點相連路徑的信息素濃度來進行判斷是否選擇下一個目標節(jié)點,表示t時刻學生k從地點轉移至的概率,此概率可由如下公式計算:
此外,在學生進行探索的同時,軌跡的應用性和參考性也在不斷下降,即上文提到的信息素消逝,用 來表示(0<<1)信息素的消逝程度;在學生到達節(jié)點后,此節(jié)點之前的節(jié)點間信息素濃度會增大。因此,在學習模型建立一次后,需要更新節(jié)點間軌跡的信息素濃度,有如下公式:
學生的信息素儲備總量為Q,理解為學生循環(huán)一次所釋放的信息素總量,LK表示學生所付出的努力總數,以上三個公式表明,每循環(huán)一次,節(jié)點間的信息素多少與消逝程度和全部n個學生的選擇有關。
本模型為廣大新生快速進入大學學習生活而設計,為新生提供指導、參考作用,也為教育者研究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軌跡提供幫助,依靠蟻群算法,此模型的靈活性很強,學生努力程度的決定因素以及權值分配,都是應用者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考慮的問題。模型的建立依靠計算機軟件技術,并通過網絡與學生及時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