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醫(yī)院三水醫(yī)院 廣東 佛山 528100
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衰老有關的常見病,其發(fā)生主要與女性絕經(jīng)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雌激素分泌降低而導致的骨量減少和骨微結構的變化,使骨脆性增加,常會出現(xiàn)疼痛、骨折及骨變形等情況的出現(xiàn)。臨床上治療本病多應用鈣劑、維生素D、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及促進骨沉積的藥物等。筆者選用養(yǎng)血固腎湯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維D3可明顯提高治療本病的療效,升高血中鈣、磷等骨代謝指標,促進鈣沉積于骨中,提高骨礦的含量,抑制異常骨吸收等作用,但循證學依據(jù)不足。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養(yǎng)血固腎湯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維D3治療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絕經(jīng)后骨質疏松癥患者60例為觀察對象。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后批準通過,經(jīng)患者和家屬同意后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采用數(shù)字表法完全隨機將60例患者平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9.38±10.45歲;平均身高159.86±10.31cm;平均絕經(jīng)年限8.29±2.52年。觀察組平均年齡57.99±9.84歲;平均身高158.67±11.05cm;平均絕經(jīng)年限9.13±2.73年。兩組的年齡、身高和絕經(jīng)年限等基礎線性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1 對照組:在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光照等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給予阿侖膦酸鈉維D3片(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79,規(guī)格:每片含阿侖膦酸鈉70mg,維生素D32800IU)治療,1周1次。共治療3個月。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養(yǎng)血固腎湯加減,組方:桑寄生、熟地黃、菟絲子各30g,狗脊、當歸、山萸肉各20g,牛膝、茯神、杜仲各15g,淫羊藿、巴戟天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200ml,早晚2次服用。共治療3個月。
3.1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均檢測骨密度(BMD值和T值)、骨代謝相關指標[堿性磷酸酶(ALP)、鈣(Ca)、磷(P)和骨鈣素(BGP)],并記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3.2 療效評價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和骨密度改善情況分為:①顯效:患者骨痛等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骨密度明顯改善(改善程度≥60%或正常);②有效:各癥狀明顯好轉,骨密度好轉(60%>改善程度≥3O%);③無效:癥狀及骨密度均無改善(或惡化)。
3.3 統(tǒng)計學方法: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骨密度比較(±s)
表2 兩組骨密度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images/BZ_63_177_385_2244_506.png對照組觀察組-2.55±0.73*-2.14±0.67*#30 30 0.61±0.13 0.59±0.09 0.72±0.12*0.97±0.20*#-2.89±0.69-2.91±0.58
表3 兩組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s,n=30)
表3 兩組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s,n=30)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images/BZ_63_177_777_2244_902.png對照組觀察組6.32±1.76*8.58±1.85*#52.47±10.56 53.02±14.18 54.95±10.24*63.36±21.07*#2.05±0.32 2.02±0.28 2.11±0.27*2.29±0.35*#1.02±0.18 1.03±0.24 1.14±0.23*1.28±0.31*#4.82±1.14 4.79±1.07
3.5 兩組骨密度比較:見表2。
3.6 兩組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見表3。
3.7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兩組均未發(fā)生重大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2/30)與對照組10.00%(3/30)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強度受損、導致骨折危險性升高為特征的骨骼疾病。而處于絕經(jīng)期婦女的骨質疏松癥發(fā)生概率明顯高于正處于其他期的婦女[1],其病理特點是骨內礦物質含量及骨基質的成分等減少,導致骨皮質變薄,而骨小梁減少和變細、甚至斷裂[2]。而血中ALP、BGP、Ca及P等物質的含量可有效地反應出體內骨代謝的情況。本病在中醫(yī)學上可歸屬于“骨萎”范疇,基本病機以腎虛為主,兼有脾虛、肝郁、血瘀等。
目前對本病的治療方法,西醫(yī)治療主要補充鈣、促進骨鈣的吸收和沉積、減少骨吸收及促進骨形成等,但各類藥物的治療療效不一。臨床常用的阿侖膦酸鈉是較廣泛的抗骨吸收類藥物,有抗骨吸收活性強、骨組織親和力高等優(yōu)點,主要是通過結合礦物骨基質而抑制骨細胞活性,增加骨礦物密度,降低骨吸收的速度及骨脆性,有效治療骨質疏松癥,是臨床中的一線治療藥物[3]。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合成鈣結合蛋白而促進小腸絨毛對Ca、P的吸收和轉運,來調節(jié)體內的Ca、P代謝,可有效促進未成熟破骨細胞逐漸成熟轉變?yōu)槌墒旒毎碳す羌毎钚?,促進骨骼鈣化,加速骨質新陳代謝,增強骨密度,緩解肌肉及骨骼的疼痛[4]。但對胃腸道有刺激且需長期服藥。我院選用的養(yǎng)血固腎湯加減,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有改善Ca、P代謝、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從而可減少患者發(fā)生脆性骨折。
中醫(y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其精在髓,髓藏于骨中以滋養(yǎng)骨骼。腎精充足則骨骼強壯有力。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先天之精也有賴后天脾胃水谷精微的充養(yǎng);再者,中醫(yī)學認為,肝腎同源、精血同源,腎中精氣的充盈有賴于血液的濡養(yǎng);若肝血不足,則可導致腎精虧損,肢體失用。絕經(jīng)期婦女往往肝脾腎虧虛,精血生化不足,血行不暢。養(yǎng)血固腎湯中桑寄生、牛膝具有強筋骨、補肝腎的作用,有研究證明桑寄生可改善骨中保護蛋白水平、調節(jié)骨質疏松;熟地黃滋腎陰養(yǎng)血、填精益髓;山萸肉、菟絲子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的作用;狗脊可祛風除濕、固腎強腰;當歸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茯神可健脾安神;杜仲、淫羊藿和巴戟天有補腎壯陽、強壯筋骨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養(yǎng)血益精、強筋壯骨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