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芳 傅樓毅
(1.浙江科欣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2.杭州蕭山環(huán)境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在設計城市道路橫斷面時,包括道路的功能定位、寬度等在內的諸多要素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道路橫斷面的優(yōu)化設計。因此對道路橫斷面設計要點進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研究可為相關工作人員,優(yōu)化道路橫斷面設計提供相應理論參考與實踐指導。
車行道與人行道以及分隔帶的寬度,是構成道路橫斷面的重要要素。在確定車行道與人行道、分隔帶寬度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立足工程實際,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標準要求進行合理確定。根據(jù)道路具體等級與通行的車型,車道設計寬度也不盡相同。如在快速路中,對于大型車,道路外側與中間寬度應為3.75m,而道路內側寬度應設計為4m。對于小型車,道路外側與中間寬度應在3m時最為理想,此時道路內側寬度在3.25m時最為適宜。按照相關規(guī)范,當車速超過80km/h時,車道寬度不低于3.5m。車速在60~80km/h時,車道寬度應至少為3.25m,當?shù)缆吩O計車速不超過60km/h時,對應的車道寬度應至少為3m。
在人行道設計中,既需要保障人流正常、安全行走,同時也應當避免人行道寬度過大而占用過多土地資源,表1展示的就是人行道寬度設計規(guī)定:
表1 人行道寬度設計規(guī)范統(tǒng)計
在車行道設計中通常會采用兩側帶或中央帶作為分隔帶,用以將機動車、非機動車道進行相互分隔,從而有效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而在設計分隔帶寬度時,需要工作人員充分結合其具體作用,并嚴格參照相關設計規(guī)范要求。例如在中央分隔帶當中,對用于車輛調頭或對對向交通進行分隔的,其設計寬度分別不小于2m和8m。而對于兩側分隔帶,若其用于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進行分隔,則其設計寬度應至少為1.5m,如果該分隔帶主要用作路口渠化右轉車道,則該分隔帶的設計寬度應不小于4.5m[1]。
根據(jù)道路設計需要科學選擇橫斷面形式,也是提高道路橫斷面設計水平的要點之一。為此,設計人員需要結合道路具體類型及其實際交通情況,例如針對快速路,當混行車輛當中有超過15%的是大型車,且其設計車速為80km/h以上,道路為雙向8車道時,需采用如圖1所示的標準橫斷面形式:
圖1 快速路橫斷面設計
如果快速路中的機動車道超過3個,并且在混行車輛當中有超過30%的是公交車,則還需要設計預留出公交車專用道。對于主干路,當其設計車速為60km/h,且道路混行車輛當中有至少15%為大型車,則在采用中央分隔帶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進行分隔時,可將道路橫斷面設計成如圖2所示。
圖2 帶有分隔帶的主干路橫斷面設計
隨著現(xiàn)階段我國車輛總數(shù)的逐步提高,在道路橫斷面設計中還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充分考慮廣大車主的路內停車需求,使得城市道路規(guī)劃設計具有更高的合理性。一般情況下,需要將路內停車設置在生活性次干道或支路上,并且需與平交口保持一定安全距離,防止因路內停車而出現(xiàn)各種交通干擾、沖突問題。例如在針對次干路的進口道進行路上停車設計時,其需要與交叉口路緣石終點保持至少80m的安全距離,而在次干路出口道進行路上停車設計時,其需要與平交口路緣石終點之間保持至少20m的安全距離[2]。在設計路內停車車行道的寬度時,同樣需要設計人員對車道通行條件以及泊位設置要求進行充分考慮。例如對于雙向機動車通行道路,如果需要在其兩側設置泊車位,則車行道路的路面寬度應至少為12m,若只需在其一側位置設置泊車位,車行道路面寬度則需控制在8~12m。對于單向通行的機動車道,若需在其兩側位置設置泊車位,則車行道路面寬度應至少為9m。如果只需在其一側處設置泊車位,應當將其路面寬度控制在6~9m。
在道路橫斷面設計中,其另一大重要設計內容即為平面交叉口橫斷面設計。其中在設計進口車道橫斷面時,需按照表2要求對直行車道數(shù)目進行合理確定。
表2 進口車道的直行車道數(shù)選擇統(tǒng)計
如果在某一信號周期中,平均左轉與右轉的車輛流量分別超過2輛與4輛,則該道路的進口車道中需專門設置左轉與右轉專用車道。根據(jù)具體左右轉車流量情況,可對設置的左右轉專用車道數(shù)目進行相應調整。而在進口道的車道寬度設計中,根據(jù)相關設計規(guī)范,其一般車道寬度應為3.25m,但不得小于3m。如果交叉口中無需設置中央分隔帶,進口道右側有相對充足的空間時,則可以對該空間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在設置左右轉專用車道的基礎上,選擇運用魚肚形標線配合渠化,如圖3所示。
圖3 進口車道展寬設計形式
反之如果需要將中央分隔帶設置在進口車道的交叉口車道中,則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中央分隔帶的空間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同時對進口道車道寬進行適當調整,從而預留出足夠的空間作為專用道,用于車輛左轉或掉頭,其設計形式如圖4所示。
圖4 有分隔帶的進口車道展寬設計
在設計出口車道時,需保障其和上游進口車道的車道數(shù)量完全對應。根據(jù)國家相關規(guī)定要求,每一條出口道的車道寬度,應至少為路段車道寬度,其理想值為3.5m。如果缺乏充足的改建交叉口條件,則需要對車道寬度進行適當控制,但需保障其寬度至少達到3.25m。如果有右轉專用道被設置在相鄰兩條進口車道中,則在該出口道中應當擴展出一條專用道,方便右轉車輛的連續(xù)通行。另外,在出口道中,展寬段及其漸變段的設計長度,應分別至少為30~60m以及20m。
在對道路橫斷面進行設計時,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重視對各項現(xiàn)有優(yōu)勢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與充分利用,盡可能減少整體工程量,最大程度低降低道路橫斷設計的造價成本。以某城市道路的橫斷面設計為例,在該工程中,設計人員采用三幅路橫斷面形式,其設計寬度為50m,無中央分隔帶。雙向機動車道寬度同為12m,其各自對應的側分帶寬度為2.5m。非機動車道設計寬度為5m,人行道寬度則設計為5.5m,確保路幅總寬度不超過50m。采用這一設計方式,可以和現(xiàn)有道路斷面形式相統(tǒng)一,同時令線形具有良好的流暢性。而為了能夠節(jié)約土地資源,同時達到將道路與車輛相互分隔,防止車輛跨線超車的目的,設計人員并未采用設置中央分隔帶的形式,而是通過在道路中心設計使用黃色雙實線,使得道路橫斷面設計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其整體造價成本也能夠得到相應控制。
以某城市地區(qū)的交通道路橫斷面設計為例,在該道路橫斷面設計中,設計人員在與本地區(qū)道路交通能力、橫斷面設計要求等進行充分考量下,對照相關設計規(guī)程,將城市次干道設計成雙向4車道。路幅總寬度控制在19.5m,其中兩個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的寬度均為3m,機動車道的寬度設計為3.25m,二者中間設計用寬度為3m的雙黃線進行相互分隔。另外在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還設有寬度為0.25m的路緣帶進行相互分隔。路拱與人行道的橫坡分別設計為1.5%與2%。將城市主干道設計成雙向6車道,另外兩側處還分別各設計專門用于集散車通行的一條車道。路幅總寬度控制在41m,其中兩側人行道寬度設計為4m,4條雙向機動車與2條雙向非機動車道的寬度分別設計為3.25m與3m。與人行道相鄰的路緣帶寬度為0.25m,其與寬度為3.5m的集散車道之間設有寬度為3m的公交站與漸變段。相鄰路緣帶之間則設有寬度為0.5m的隔離墩將其互相分隔,城市主干道路的路拱與人行道橫坡設計與次干路設計相一致。
在該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設計中,交叉口進口道渠化設計時其展寬段與漸變段的長度分別設計為45m與60m,所設置的右轉專用車道寬度和轉彎半徑分別為7m與30m。同時將綠化渠化島以及標線島一并布設在這一道路平面交叉口,在有效達到幫助通行車輛分流與指示的同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道路綠化作用,圖5展示的就是該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設計。
圖5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
在實際開展道路橫斷面設計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立足實際,嚴格按照各項規(guī)定設計標準要求和設計規(guī)程,對道路寬度進行合理確定,科學選擇道路橫斷面形式。同時積極考慮車主們對道路內的停車需求,并重視進口車道與出口車道的優(yōu)化設計。在對整體工程量、造價成本進行嚴格控制下,設計出最優(yōu)的道路橫斷面,由此保障道路實現(xiàn)安全、順暢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