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終極目標,強化自主認知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在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取新知識新學法的能力、構建新思維的能力,最終學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味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必要性、趣味性、傳統(tǒng)性和使命感。增強對漢字、漢語的自信、自豪、驕傲感。開發(fā)潛能、激發(fā)興趣、改變學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實際、應用能力。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努力創(chuàng)新。以新的課程理念、教學模式、綜合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多樣式的學習活動中求質量,努力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和新理念,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產生本質的轉變。
關鍵詞:自主認知;思維創(chuàng)新;本質改變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正在深入落實到課堂中去,也必須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堂中去。在語文教學新課程理念中,要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終極目標,積極開展學法研究,強調過程,體驗目標、強化自主認知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在合作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搜集處理知識點的能力、獲取新知識新學法的能力、構建新思維的能力,最終學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校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體味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必要性、趣味性、傳統(tǒng)性和使命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實際、應用能力。
我認為,學生的“學法”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變教為學、合作探究、自主認知”的教學改革嘗試。
一、教學模式轉變,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
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對課程學習質量負責,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理念教學過程中、在課程目標達成過程中,整個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突出學生在“學”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的思維定位和角色就由“教”的老觀念轉向“促”的新觀念,由“講”的老模式變?yōu)椤皩А钡男履J?,由指教者進入促進者、引領者。一方面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努力促進學生自主鉆研,鼓勵自主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另外,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分析促導的效果,探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針對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教學研究。例如,重點詞、句的學習與分析,先由學習小組查閱資料、自主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然后進行交流辯論,最后老師促導總結出正確結論。這一模式更加注重了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積極參與了自主查閱、充分醞釀、發(fā)表觀點、合作探究的獲取了知識。他們之間相互商討、思考、辯論,使大腦動起來、思維活起來。而且能夠引發(fā)新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新問題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樣既加深了知識的學習掌握,又體驗到了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作為教師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放心變“教”為“學”,變“教”為“促”,變“講”為“導”。努力創(chuàng)新,以新的課程理念、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綜合提高學習效率。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成果。
二、多樣學習方式,強化課堂合作
語文新課程的實施,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在合作互動中實現(xiàn)進步,是學生全面提高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例如,我曾在七年級開展了一次關于保護環(huán)保的寫作實踐訓練。話題:“如何面對環(huán)境污染”。把全班54名同學分成6個小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分別到食品廠、化工廠、飼養(yǎng)場、垃圾場的周圍進行實地觀察、具體調查。探究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程度,發(fā)現(xiàn)我們本地的污染問題,思考好的方法和建議?;匕嗪竺總€小組都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書面提出了各自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調查結果,然后各小組發(fā)言。發(fā)現(xiàn)學生們都很積極,發(fā)言踴躍,提出的問題豐富多彩,情感真摯。然后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組組合作下,歸納總結出問題提綱。擺出較嚴重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寫出總結報告即實踐作文。然后通過合理渠道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反映,以待徹底解決,保一方環(huán)境平安。學生們既動手又動腦、既合作又探究,積極性、參與度極高,收到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這一方案設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在實踐寫作中得到了一次升華。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置于應有的位置,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和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獲得掌握語文學科及相關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學法,大大提高中學生們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的能力。
三、探索本質、學到真知
深入理解探究語文知識體系本質,掌握以學為主的有效學習方法,是學好語文的重要一環(huán)。積極提倡和鼓勵學生深入探究、合作互動、學得真知。從古詩詞、古文,到白話文、現(xiàn)代詩詞、現(xiàn)代文章以及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及應用,到字、詞、句、段、章。句法語法、修辭結構,寫法用法、學懂弄清、搞個明白。將一些學習中遇到的新知識、新問題、新疑惑,通過深入探究、合作探討、究其本質,主動思考、開動腦筋、結合實際、聯(lián)想以往、破解新知。確有難度的教師及時點播。其實,學生完全能夠從學習實踐中達成課程標準,這也是當前中學生必須具有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在“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起學語文、學文化的積極性、自覺性、互動性、探究性的學習興趣及本領。由被動接受式轉變?yōu)樽灾魉伎际?、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改變了“教”與“學”的觀念,教師“變教為促”,學生“變聽為學、變被動為主動、變苦練為實踐”,進入了一個深入探究真知的新境界。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落實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實踐的新理念。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科學訓練。在多樣式的學習活動中求質量,努力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和新理念,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產生本質的轉變。才能吃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方法改革的“螃蟹”。
作者簡介:王文忠(1962.07-),男,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qū)孫耿鎮(zhèn),中級,第一學歷山東省齊河師范學校,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qū)孫耿街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