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英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是小學學生學習數學的入門課程。這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數學是一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艱巨性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學習,但如果數學與生活,它能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周圍,他們可以看到它,他們可以使用它,在生活中,他們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可以解決數學,這將讓小學生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對新的知識不再感覺無聊,很難理解。相反,將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從而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情景對話;提高課堂效果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受到了國家的重視。以前一節(jié)課枯燥而直接。教師沒有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樂趣,所以學生不喜歡學習。如何讓小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課堂知識?基于對教材的認識,不適應教學風格,只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死氣沉沉,學生學得慢,甚至討厭數學知識和生活,學生學習將會非常簡單,讓學生感到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生活,尋找教材讓學生不感到奇怪和抽象。接下來筆者將從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情景對話、提高課堂效果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地闡述。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容易接受,創(chuàng)造生活場景,才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xiàn)場學生會感到親切,覺得自己在現(xiàn)場,才能充分體會數學的魅力,能夠熟悉情況更有利于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以學習《比的意義》這一課為例,教師拿出課前準備的多個不同的長方形。教師提問:這是兩個一樣的長方形,它們的長都是20cm,寬都是15 cm。比較它們長和寬的關系,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長比寬多多少厘米?20-15;寬比長少多少厘米?20-15;長是寬的多少倍?20÷15;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5÷20。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多重關系,它不僅可以用除法來表示,而且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來表示──“比”來表示。相比較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生們更愿意通過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來提高學習興趣。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此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情景對話,吸引注意力
數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可以把他們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科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生活與數學不可分離,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例如,以學習《比例》這一課為例,小明從家去學校,駕駛時間和距離。學生判斷駕駛距離是否與駕駛時間成正比。學生1:不是因為它們沒有比例數。學生2:不,我認為時間和距離是相關的量。老師:它們是相關的量嗎?學生3:我認為它們是相關的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旅行的距離會增加。老師:看來開車距離的增加是由于時間的變化。你同意嗎?學生:我同意。老師:既然它們是相關的量,它們是成正比的嗎?學生4:它們不成比例,因為它們的比例不相等。老師:雖然距離和時間是相關的,因為它們的比例是不確定的,所以這里的距離和時間是不成比例的。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話、師生對話和生本對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往往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教師應合理控制對話過程,及時抓住最佳時機進行有效對話,以發(fā)揮有效對話的作用,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使學生輕松接受課本中的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把數學變成游戲,提高課堂效果
數學中會有很多知識是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數學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也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與此同時,它可以用來驗證和指導生活。因此,教師應使用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游戲教學方法應用于數學教學合理和有效的。玩游戲是每個學生都喜歡的活動。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以學習《100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為例,教師:我寫一個1-100的數,我們來輪著猜一猜,誰猜中有獎。學生1說:15,教師:“太小了” 并在黑板上寫上15。學生2說:50,教師:”大了“ 并在黑板上寫上15 50,這樣逐漸的縮小數字的范圍,很容易就會猜出來。這樣做過實例以后,學生課下很喜歡玩這個游戲。教師:寫一個1-10000的整十的數,我們來輪著猜一猜,看誰能猜出來!這個部分的學生讓學生們上前,讓其他學生回答這個部分的學生人數,然后一遍又一遍做幾次。在游戲結束時,教師做了最后的總結,然后提出了幾個類似的問題,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生動有趣的課堂充滿了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緊密結合,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喜歡上了數學。他輕松地接受了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上述,小學數學課程要新穎,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大膽創(chuàng)新,有效地將教材運用到生活中,讓教材貼近生活,便于學生理解,組織一種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工作更加靈活,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高效有趣的小學數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新環(huán)境,打開學生好奇心的大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小組合作與交流,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奚丹.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才智,2020(03):30.
[2]張彩華.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J].才智,2020(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