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雷
(1.河鋼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河北 承德 067002;2.河北省釩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2)
隨著社會發(fā)展,對電能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火電站、核電站等大型發(fā)電站的建設也在增加?;诃h(huán)境保護的原則,受到地理位置條件的制約,建設大型發(fā)電站需要遠離負荷中心,進而影響到電力系統(tǒng)的傳輸向遠距離、高電壓、大容量的方向發(fā)展[1]。大型城市的發(fā)展導致電網(wǎng)負荷不斷增加,配電線路越來越長,電纜化率也在增大,因此電力系統(tǒng)的電容電流也迅速增長。作為電力系統(tǒng)的樞紐,鋼鐵廠變電站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保障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的關鍵。隨著電能負荷密度的增大和供電需求的增多,對鋼鐵廠變電站的要求也產生了變化。如果變電站的電容電流過大,導致電弧不能自行熄滅,引起電流短路,可能會造成變電站內變壓器、電抗器等絕緣損壞,且不具備自動恢復功能,電氣設備燒壞后修復非常困難,甚至還會發(fā)生停電事故,嚴重影響到供電系統(tǒng)安全可靠地運行,造成國民經濟的巨大損失[2]。因此,本文通過探討鋼鐵廠變電站電容電流的治理與研究,進而提高鋼鐵廠變電站電容電流的適應性,為保障電力系統(tǒng)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一定參考依據(jù)。
隨著電容電流的迅速增加,電網(wǎng)容量顯示不足,需要進行增容更換,但經過幾次改造,就無法再進行增容,如果更換設備,需要較多的資金,造成一定負擔。因此,可以考慮在鋼鐵廠變電站負荷側安裝消弧線圈,進行分布式補償,是一種經濟實用的解決方式[3]。對消弧線圈進行分布式補償,一方面,可以改善電容電流容量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不會對原有調諧造成影響,并可以降低有功電流,彌補了不能補償有功電流的不足。
當鋼鐵廠變電站對地等效電容電流增大,原有容量不足,可考慮制定分布式補償方案,合理選擇補償點,增加電網(wǎng)補償容量。從原理上看,無論補償裝置安裝在何處,都可以與主站消弧線圈相配合,完成電容電流補償要求[4]。一般情況下,選擇單相接地電容電流最大的線路,進行分布式補償,補償容量與電容電流最為接近。當發(fā)生故障時,分布式補償消弧線圈,可以減少零序回路電流,并降低故障點殘流。從經濟層面看,安裝分布式補償消弧線圈,可以降低投資成本。根據(jù)實際項目,考慮補償120A的電容電流,可以保持變電站原補償電流75A 不動,在開閉所增設補償40A 的分布式消弧線圈,整個方案增設的設備總成本不超過20 萬,就滿足補償電流的要求;而若采用增容改造的方案,總成本在70 萬左右,同時需考慮設備的安裝空間,可以發(fā)現(xiàn),分布式補償消弧線圈方案,比增容改造方案更能減少成本和安裝空間,具有很強的優(yōu)勢。當鋼鐵廠變電站電容電流較大,可以采用多點分布式補償,從設備成本、安裝空間和電網(wǎng)未來規(guī)劃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在補償方式組合中,選取最優(yōu)方式。
分布式補償系統(tǒng)零序等效電路,可由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I D˙為變電站感應電流,I˙為感應流出電流,1L~NL為N 個分布式補償消弧線圈,L 為主消弧線圈,C 為接地過渡電阻。
由脫諧度定義:
其中,I 為補償電流,v 為脫諧度。
由于電流為標量值,則可得到:
脫諧度一般取值-15%,補償電流調節(jié)范圍為:
則得到:
當鋼鐵廠變電站運行方式改變,導致電容電流減小時,可能出現(xiàn)過補償。而主消弧線圈補償?shù)氖欠植际窖a償之后的殘余電流。確定補償容量,需要考慮運行方式變化,并滿足主消弧線圈調節(jié)范圍。
本文引入的分布式補償消弧線圈,結構如圖1 所示。該裝置由五柱鐵芯①組成,中間三個鐵芯柱連接有繞組②,兩邊鐵芯柱有四個氣隙③,形成零序磁路。這種分布式裝置制造成本較低、體積小方便安裝,且可以安裝于柱上,對環(huán)境適應性很好,無需人員或設備監(jiān)測,可免維護,具有一定優(yōu)勢。
圖1 消弧線圈的結構
現(xiàn)階段對鋼鐵廠變電站故障線路選線功能的裝置,主要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進行選擇。雖然便于運維人員確定故障線路,進行檢修處理,但這種做法會導致故障處理時間長,運維工作量繁重,尤其在雨雪天氣,更加重了檢修工作的難度[5]。因此本文提出采用變壓器接地轉移裝置治理電容電流故障,可同時實現(xiàn)選線、消滅電弧、故障定位等功能。
選取故障相是變壓器接地轉移裝置,在鋼鐵廠變電站電網(wǎng)中安全穩(wěn)定運行的首要條件。該裝置是一種穩(wěn)態(tài)接地設備,采取單相接地故障時的穩(wěn)態(tài)信號,可以精準確定零序電壓變化,判斷接地相別。
一般情況下,電路會發(fā)生兩相接地短路故障,為保證鋼鐵廠變電站電網(wǎng)的運行,需要對短路電流進行限制,并對鋼鐵廠變電站電網(wǎng)系統(tǒng)進行保護[6]。限制短路電流,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感性元件,在發(fā)生兩相接地短路故障時,感性元件串接在故障相電壓回路中,進而有效限制短路電流[7]。當感性元件的感抗為1Ω時,即使出現(xiàn)出口短路,接地電阻為零的狀況,變壓器接地轉移裝置也能有效將故障電流限制在5000A 以下,小于直接短路電流,有效保護電網(wǎng)系統(tǒng)。
變壓器接地轉移裝置通過對零序電壓、相電壓和線電壓實時采集,根據(jù)采集數(shù)據(jù)分析線電壓及零序電壓的變化,可自動識別接地故障,判斷接地相別。采用比較零序電壓模角,準確判斷故障相別,且能快速啟動,保證了設備的靈敏度和準確度。
以某110kV變電站10kV側段母線為研究對象,采用消弧線圈分布式補償方式,分析補償后電容電流的接地殘留情況。通過測量變電站每條出線的接地電容電流大小,找出出線電容電流最大值,從系統(tǒng)接地電容電流減去最大值,作為最小接地電流。該變電站實驗段有10條出線,每條出線的電容電流測量值如表1所示。
表1 變電站出線電容電流
確定分布式補償線路方法如下:首先,對線路按電容電流大小排序,將電容電流最大的選為初選線路,其余為備選線路,線路電容電流越大,負荷相對較多,線路比較重要,供電要求較高,安裝分布式補償可以降低主消弧線圈補償容量;其次,分析與驗證是否滿足補償條件;最后,如果初選線路不滿足條件,再從備選線路中選擇電容電流最大的線路分析驗證,直至確定出最合適線路。將分布式消弧線圈安裝在線路9 末端,在線路5 距母線1km 處發(fā)生接地故障,過度電阻為1Ω。計算可得分布式消弧線圈容量為56A,消弧線圈補償前接地殘留為80.6A,補償后的接地殘留為5.3A。由此實驗表明,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采用分布式補償后,能夠有效補償電容電流,接地殘流被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因此,使用分布式消弧線圈,可以補償鋼鐵廠變電站電容電流,并減小接地殘留。
選擇運行過程中接地故障頻繁的鋼鐵廠變電站為試點,對變電站安裝變壓器接地轉移裝置,進行接地測試并驗收效果,對動作、保護跳閘、選線結果和裝置運行異常進行記錄。選相單元的動作記錄如表2 所示。
表2 選相單元動作記錄
在鋼鐵廠變電站電網(wǎng)中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該裝置會自動選準故障線路及相別,讓對應開關立刻合閘,熄滅電弧,對變電站提供有效保護,避免傷害事故發(fā)生。在某一相發(fā)生故障后,該相零序電流變化最大,接地保護選線單元會合閘開關,并錄波,根據(jù)零序電流在開關合閘前后的變化,確定接地故障線路。實驗結果表明,在自然運行狀態(tài)過程中,經過人為施加和自然故障點兩種方式,進行瞬時性單相接地故障試驗,接地轉移設備都能達到快速熄弧的狀態(tài),滿足安全運行的要求。
本文通過研究鋼鐵廠變電站電容電流的治理,安裝分布式消弧線圈補償電容電流,改善電容電流容量不足的問題;采用變壓器接地轉移裝置治理電容電流故障,實現(xiàn)選線、消滅電弧、故障定位等功能,有效解決鋼鐵廠變電站電容電流的接地故障問題。本文對鋼鐵廠變電站電容電流的研究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還存在不足之處。電子器件在自動補償裝置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選擇性能好的設備進行試驗;此外還應不斷嘗試更優(yōu)的選線算法,以提高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