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世
摘? ? 要: 情感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感悟、社會感悟,還是培養(yǎng)小學生情感等都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工作,受到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本文研究探索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落實途徑,為有關人員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情感教育? ? 教育途徑? ? 心靈感悟
教育部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堂應努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其語文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進行情感教育,語文教師應保有積極、樂觀的教學精神,以激情滿滿的態(tài)度引領課堂,緊抓小學這個特殊時期,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情感思維,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從字面意思來解,情感教育就是針對教學內容、以情感為基礎開展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并積極進行情感的表達,深化情感領悟。情感對小學生的學習有著支配作用,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其更長遠、深刻地理解知識內涵,同教師形成情感的互動??偟膩碚f,情感教育更有益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指導社會實踐。
擁有豐富多彩的內心情感世界,更易于幫助一個人判斷一件事情的利弊、相對的對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對幫助小學生認知事物、評判事物是非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利用情感教育,教師可以灌輸給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有利于促進教學。
情感教育對小學語文課程有重要的影響與指導作用,在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情感教育調節(jié)課堂氣氛,通過講述情感經歷指導學生深入學習、理解教材內容,實現學生對所教授知識的深刻記憶和理解。同時,基于情感教育的維系,使教師、學生心靈碰撞,達到感情共鳴,更有益于實現教學目標。
另外,因為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不多,情感世界比較匱乏。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實施情感教育,除了可以促進語文課程教育的完善、發(fā)展之外,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其自主學習動力,提高對語文所學知識的掌握度。
(三)有利于陶冶情操。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本內容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很多作品包含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把握這些情感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氣氛的渲染,再現情感狀態(tài),使學生身臨其境,感悟作者的情感表達,提高學生對感情的認知,積累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健全人格。
小學語文教育除了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培養(yǎng)外,還重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正確情感教育的實施能夠直接決定學生的心理素質,只有當學生文化水平、心理素質都有所提高,才能展現出綜合教育水平的提高。
總結以上幾點,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通過文章朗誦,促進情感融合。
講課枯燥、呆板、乏味且表情僵硬的語文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必然是死氣沉沉的,學生們聽得云里霧里、昏昏欲睡。不僅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反而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使其產生厭惡之情。缺乏情感的語文課堂必然是機械化、模式化的,更不是理想中的課堂。小學生正處在情感尚懵懂的階段,他們具備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都不強,需要教師予以引導。賦予語文教師很大的重任,要求語文教師發(fā)揮帶頭作用,在文章朗誦上,采取抑揚頓挫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語言表達。當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朗讀習慣后,勢必就自覺地把情感融于語言表達當中,從中感受語言表達的樂趣,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力。
如學習唐詩宋詞時,除了指導學生進行古詩詞反復朗讀和背誦外,還應教導他們以恰當感情的語調加深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或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范讀,或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分享朗讀之后的感受。通過這樣的途徑,必定能啟發(fā)學生通過語調技巧的運用表達內心情感,實現情感教育。
(二)以情境教學法促進情感教學。
營造適宜的情境氛圍,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促進情感教學,使學生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和感情表達。情景交融不僅能帶給學生無限的遐想,使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發(fā)展學生的認知能力。
如教學描寫祖國河山的課文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有感情朗誦的基礎上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將我國壯麗的景象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其在聽覺、視覺上均享受一場盛宴,感受我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激發(fā)其聯想,再與我們所學的課文相結合,溫故知新,深刻體悟課文文本描繪的景色。最后結合所學,教師鼓勵學生發(fā)現我們身邊的美,觀察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試著用學到的形容詞和寫作技巧寫一篇描寫景色的文章,融入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再如學習一些有啟發(fā)性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在前一節(jié)課堂上留下作業(yè),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并分角色扮演,組織一場舞臺劇,讓學生通過表演,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表現出來。通過角色扮演、舞臺劇表演,以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并從中獲得深刻啟發(fā),更準確地掌握課文表達的情感。
(三)發(fā)散思維,感知語文情感魅力。
學習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語文學習上更要重視提問、思索的過程。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當中探索答案,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思考,喚起學生好奇,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如學習自然現象闡釋的文章時,教師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呢?它們是如何產生的?等等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原本小學生對于這些新鮮的事物就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而且愿意探索,提出問題后鼓勵學生積極找尋答案,等同于向其敞開了一道通往自然世界的大門。研究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好習慣。通過探索發(fā)現,原來語文知識涵蓋的內容是那么廣,語文的魅力是那么大。
(四)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付諸情感。
小學生本性愛跑、愛跳、愛鬧,豐富多彩語文活動的開展更能迎合其特性,他們自當愿意參與其中,不僅如此,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在語文實踐活動當中釋放情感、加強情感交流、增進情感體悟。
例如借助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如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和中秋節(jié)等舉辦主題班會活動,教導學生學會感恩,并感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優(yōu)秀精神。另外,通過舉辦我愛閱讀、詩歌朗誦等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多方面地將自身情感融入語文學習當中,一方面鞏固其情感,另一方面使之得到升華。
(五)斟酌字句,體驗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通過引導學生推敲、揣摩和細細品味,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正確、豐富的理解?;诖?,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語文新天地,并在字里行間中體驗情感。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生字是很枯燥、乏味的,如果一改往日傳統的認字教學,引導學生從對字的理解中體驗到情感,就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學習“炙”這個生字時,教師講解:上部不規(guī)則的“月”字代表了肉,下部的是“火”,如果把肉放到火上,就是燒或者烤的意思。這樣講解不僅能使學生對“炙”字有更為明確的理解,而且能領悟到其中包含的寓意,接下來對于“炙手可熱”等相關成語的意思會有更好的把握。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很多詞語都運用得恰當且傳神,極富語感性,這些詞是非常值得學生反復推敲、仔細琢磨的。通過抓住重點、細細咀嚼,拼出其中包含的語氣身韻,領悟作者為何要用這個詞語,用這個詞語獨具的匠心。比如學習《貓》這一篇課文時,作者使用的“蹭”“撞”“碰”等字詞都生動刻畫出小貓可愛、調皮的形象,而且這些字極富靈動性。學生通過模仿這些動作,更進一步體會到貓的調皮、可親的特點。
四、結語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有效融入,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將情寓于文中,引導學生得到心靈感悟,不斷接受心靈的洗禮,是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語文應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梢姡e極探索情感教育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對提升學生情感認知、達到教學目的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鄭璐璐.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內容的情感教育價值取向分析——以人教版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34(2):12-16.
[2]零秋.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4):812.
[3]羅麗麗.心系學生,“情”系課堂——小學語文情感教育[J].新課程·上旬,2017(9):224.
[4]曾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69.
[5]張如芹.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上旬,2018(7):228.
[6]張寧寧.寓情于文,感悟于心——對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8(10):219.
[7]王永美.走進情感教育,讓小學語文魅力無限[J].考試周刊,2016(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