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云
(嘉峪關市中核四〇四醫(yī)院 甘肅 嘉峪關 735100)
小兒急性闌尾炎以及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均屬于腹痛病癥,是兩種常見的疾病類型。高頻超聲應用到小兒腹痛病癥的診斷當中,提升了對小兒急性闌尾炎和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水平[1]。本文主要分析高頻超聲對小兒急性闌尾炎和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鑒別價值。
選用本院于2018 年3 月—2019 年6 月時間段內(nèi)收治的50 例急性闌尾炎和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其中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42 例,急性闌尾炎患兒8 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中,男性22 例,女性20 例,年齡為12 個月至12 歲,平均(4.12±3.78)歲;急性闌尾炎患兒中,男性3 例,女性5 例,年齡為13 個月至13 歲,平均(5.12±4.78)歲。經(jīng)比較,兩組患兒基礎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使用飛利浦HD11 X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線陣變頻探頭為7.5 ~10MHz,檢測時患兒采用平臥姿勢,檢測之前對患者的過往病史進行查詢,不包括肝臟器官的病變,也不包括腹腔腫塊、腸套疊等情況[2]。之后通過高頻探頭為患者腹部做多角度、不同切面的檢測,主要對右下腹闌尾區(qū)、肚臍周圍和患兒指出的劇烈疼痛點進行檢測,對患者淋巴結的腫大程度、狀況和長短軸之比進行檢查,同時將其大小和數(shù)目進行記錄;檢測至腫脹闌尾時,對其大小、回聲和滲液狀況進行檢測,并將其外徑大小和管壁厚度做出測量,最后通過彩色多普勒血流圖對淋巴結的內(nèi)部血流情況和闌尾壁的血供情況進行觀察[3]。
觀察兩組患兒臨床指標和檢出率情況,其中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斷標準為:腸系膜淋巴結直徑為2 至5 毫米屬于正常大小,淋巴門沒有血流信號。因為胃腔和腸管充盈條件不一樣,超過一半以上的正常淋巴結沒有顯示。相同部位腸系膜上存在不少于三個的淋巴結顯像,長軸直徑大于十毫米,短軸直徑大于五毫米,縱橫比大于二時,被視為淋巴結腫大。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為:闌尾最大外徑大于六毫米,短軸切面顯示為雙環(huán)形狀,腸壁變厚,且厚度不一,闌尾腔內(nèi)存在積液,存在組織包裹的闌尾糞石。臨床指標包括惡心嘔吐、厭食、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壓痛、反跳痛和腹部肌緊張六方面。
通過SPSS16.0 軟件對患兒檢測后產(chǎn)生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計算,計數(shù)資料通過百分率顯現(xiàn),通過χ2實行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檢出率均較高,但高頻超聲對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檢出率高于對急性闌尾炎患兒的檢出率,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診斷準確率、復位成功率的比較(例)
在高頻超聲檢測下,兩組患兒臨床指標情況相比,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的比較[n(%)]
伴隨超聲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該項診斷技術能夠沒有創(chuàng)傷、且快速的展示闌尾病變位置及闌尾病變情況,對于炎癥的發(fā)展情況提供了判斷依據(jù)。腸系膜淋巴結炎屬于結腸區(qū)域的炎癥,傳統(tǒng)診斷主要以臨床癥狀、體征和觸及結節(jié)為判斷標準,因此對該病的診斷往往比較困難。而使用高頻探頭對該病癥進行檢測,能夠明顯展示腫大腸系膜淋巴,并且能夠對皮髓質回聲進行辨別,對病癥的檢測率為百分之百。按照超聲檢測的臨床指標結果,能夠準確診斷出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狀況。
本文研究中為患兒使用高頻超聲進行檢查,結果表明高頻超聲下可以將兩種疾病患兒的臨床指標明確區(qū)分,且對兩種疾病的檢出率較高,可見高頻超聲對小兒急性闌尾炎和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具有較高診斷和鑒別價值。
綜上,對小兒急性闌尾炎和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進行高頻超聲檢查具有較高鑒別診斷價值,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根據(jù),可有效診斷患兒病情程度,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