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的小孩》是作家奧黛莉·克倫畢斯的作品。該作品曾獲2000年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正如《出版者周刊》中評價的:這本書既有趣又傷感,但最重要的是它很真實。這篇文章讓我體會到要想了解孩子,就要加入他們,并用一顆寬容、有愛的心去對待他們。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不管身處什么境遇都要坦然面對,不要因為一時的痛苦失意,就封閉自己并用刻薄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那樣不但會傷害到自己,還會傷害到愛自己的人。
本書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她的兒時記憶碰撞出了這部作品的靈感火花。然而,真正影響作者寫這本書的,還是她在童年時期與家族長輩的相處經(jīng)驗。就像書中的薇拉一樣,她也成長于一個剛開始時忽略培養(yǎng)她的獨立性,后來卻讓她有充足的時間發(fā)現(xiàn)自我的家庭。
奧黛莉·克倫畢斯擅長運用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運用白描的手法,加上生動形象的比喻,真實地再現(xiàn)了兒童在成長中的困惑和矛盾,并且提出解決這一困惑的方法是溝通和相互理解。
名家經(jīng)典
屋頂上的小孩(節(jié)選)
[美國]奧黛莉·克倫畢斯/文
派蒂姨媽真是受夠我了。
【開頭一句話,表現(xiàn)出作者對于姨媽心理的揣摩多么細膩、生動、真實。這是孩子眼中的成人對自己的看法,特別突兀、有趣,讓讀者急切地想知道,到底作者和姨媽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才讓作者有這樣的想法?!?/p>
昨天晚上她這么對我說。當我準備上床睡覺時,就覺得肚子隱隱作痛,在床上翻來覆去,一整夜都睡不著,所以才爬到屋頂透透氣,看看新鮮的空氣是不是能讓我覺得好一些,可是,痛苦的感覺到現(xiàn)在還是沒有消失。
【本段承接上文,交待了事情發(fā)生的原因:爬上屋頂,只是為了讓肚子好受一些,而不是有什么特殊目的,回應后面關(guān)于姨媽的種種猜測。這是孩子的世界,而姨媽的猜想?yún)s來自成人的眼光。由此看來,很多成人抱著“一定懂得的態(tài)度”來揣度孩子的世界的觀點是錯誤的?!?/p>
不一會兒,賈柏太太從我面前跑了過去。誰曉得一個已經(jīng)五十歲的老女人居然還會這么早起,趁著天沒亮時跑步?她先是從我面前跑過去,然后又折回來,在馬路上原地踏步,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我。我一句話也沒對她說。
【對于成年人的晨練,孩子們是無法理解的。作者寫得非常生動,然后對于賈柏太太的動作也做了細致的描寫,跑過去,折回來,原地踏步,保持跑步的姿態(tài),以此來觀察屋頂上的“我”?!?/p>
她跑上前來,摁了門鈴。我聽見門鈴丁當作響,也聽見她的鞋底兒蹭著前院的石板地所發(fā)出的聲音。我的肚子又開始痛了。
沒有人應聲。
幾分鐘后,她又摁了一次門鈴。屋里的燈光乍亮,在草地上投射出一個泛黃的方塊,像是個反轉(zhuǎn)顛倒的光影。前門被打開了,派蒂姨媽的聲音打破了清晨的靜謐。
“賈柏太太,有事嗎?”
一陣竊竊私語,接著是派蒂姨媽的抱怨,然后又是一陣交頭接耳。我用胳膊緊緊地抱住膝蓋,不敢輕舉妄動。很快,賈柏太太又上路了,頭也不回地繼續(xù)跑步。
前門砰的一聲關(guān)上了。
【兩個成年的人竊竊私語,生動地再現(xiàn)了大人們對于孩子世界的不理解和各種猜測。姨媽的抱怨是必然的,因為她已經(jīng)受夠了兩個孩子的“折磨”?!?/p>
我的心就像是一條垂吊著重物的繃緊的線繩,我不喜歡這種感覺。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黝黯的天際透露出粉彩般的朝霞,淡紫色的光束就像是人的手指從云端里伸出來。我抖擻起精神,全神貫注地凝視著這些出現(xiàn)在天空中的“手指”逐漸地消逝了,最后被東升的旭日完全吞噬。
然后,精彩的時刻到來了。
橙紅色的光暈浮現(xiàn)在空中,顏色深而強烈,就連我的心也幾乎要被這道猛烈的光穿透擊碎。漸漸地,我看得越來越清楚,但是因為實在太熱也太刺眼,所以只能注視光暈的邊緣。即使在我移開目光,將視線轉(zhuǎn)到四周的暗淡中時,這鮮明的色彩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并在我的血液里澎湃翻涌。它已經(jīng)被我吸收了。
【本段的景物描寫,寫出了凌晨太陽初升時的鄉(xiāng)村景象。黝黯的天空,粉彩般的朝霞,就連露出的一點點光束,在孩子的眼里,也成了人的手指,多么形象的比喻呀。在孩子的眼里,自然的景物永遠是那么新鮮、充滿活力。太陽完全升起來時的震撼、刺眼,也寫得特別形象,以至于視線離開太陽時,孩子的腦海中還保留著強烈的太陽光和鮮明的色彩。這段描寫既生動,又符合孩子對于朝陽的認知水平,這也是孩子眼中對自然世界的正常反應?!?/p>
此時,鄰居們也紛紛醒來。不遠處響起了一陣電話鈴聲,可能就是派蒂姨媽的電話。兩輛小卡車從松林中躥出,朝著賈柏太太慢跑的方向行進。一只狗汪汪地叫著。隔壁的畢多太太放出她養(yǎng)的貓,后門生銹的彈簧先是發(fā)出嘎嘎的聲響,隨即被重重地關(guān)上。我聽見一個鬧鐘在放聲大叫,另一個舊式的掛鐘也不甘示弱,當當?shù)鼗貞?/p>
【清晨的忙碌和嘈雜的聲音,完全再現(xiàn)出來,這正是生活的場景?!?/p>
前門又倏地被打開了。“薇拉,你在那里干什么?”
看日出啊,我心里這么想。
只不過是爬到屋頂上看日出,這是我所能做的解釋。
“我知道小妹也和你在一塊兒?!甭犈傻僖虌尩目跉猓路鹞矣幸粋€天大的秘密。小妹是在這里沒錯,因為她是我的小跟班,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
“薇拉,你是不是在故意裝聾作啞,根本沒把我的話聽進去?”
沒有人敢對派蒂姨媽裝聾作啞或視而不見,這才是一件真正麻煩的事。她的聲音實在太特別了,你根本不可能忽略她的存在。
我脫掉涼鞋,讓腳貼在屋瓦上,這樣一來,才不至于一下子滑下去。小妹也光著兩只腳丫子。我緩緩地往前移動,感覺屋頂好像被灑滿了粗鹽,有許多粗糙的顆粒一直在摩挲著我的短褲和皮膚。我通常不喜歡太靠近屋頂?shù)倪吘?,因為我知道自己將會看到些什么,然而現(xiàn)在,我卻正在這么做。
我俯身向下探望,派蒂姨媽也正仰起頭向上看,頭發(fā)上還纏綁著發(fā)卷。她矮矮胖胖的,穿著棕色的絨布浴袍,看起來非常笨拙。從兩層半樓的高度向下看,她的臉有如一塊渾圓的大樹樁。
當派蒂姨媽瞥見我的第一眼時,她一臉的惱怒頓時化為驚慌的神情,她高高地舉起手,像是在風中擺動的粗短的樹枝,不停地揮舞著?!安灰獎?,給我乖乖待在那里!”她吃驚地尖叫著。
我照辦。
【姨媽的大呼小叫和“我”的鎮(zhèn)定自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孩子的眼里,看日出這么簡單的事情,卻被大人們理所當然地搞得大張旗鼓了。這是成年人對孩子們的誤解和誤讀。在孩子的心里,這是一件多么正常不過的事情,可在大人眼里,這又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我們從這段文字中讀出了孩子的鎮(zhèn)定自若,也讀出了姨媽內(nèi)心的不安。所以由開始的大呼小叫,到最后的大喊“不要動”,生怕孩子們真的做出什么傻事來。這段文字還恰到好處地插入了對派蒂姨媽的外貌描寫,也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點來進行描寫?!?/p>
其實,我只不過是想要移到一處可以看見她的地方而已,要不是她不肯穿著拖鞋踏進前院,我也不必坐得離屋檐那么近,因為她害怕自己如果一腳踏進濕漉漉的草坪,地上的蜒蚰會吸住她的腳。她是對的,這種情況難免會發(fā)生,派蒂姨媽的草坪上的確有不少可怕的蜒蚰,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聽說過有人因為被蜒蚰吸住而丟了性命。
接下來,她表現(xiàn)出一副掌控全局的模樣?!澳悴豢梢栽傧蚯翱拷耍蝗痪蜁暨M院子里,摔得頭破血流?!?/p>
小妹亦步亦趨地跟在我身邊,慢慢地向前滑,甚至還略略超過我一些,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完全可以看清楚那個不斷對我們尖叫的派蒂姨媽了,而派蒂姨媽也因此更加激動。
我緊抓著小妹的睡袍,以防萬一。然而,她已經(jīng)走到盡頭,無法再向前移動了。我們曾經(jīng)像這樣沖下一個比這里還要陡峭的山坡,感覺十分有趣。盡管我們已經(jīng)非常靠近屋檐,可是卻一點兒都不害怕,就連我的肚子也不再像剛才那么痛了,仿佛這座屋頂就是一只正在打滾兒的大狗,在翻滾中隨時會把我們當作跳蚤彈出去。
“小妹,”派蒂姨媽開始用甜言蜜語哄她,“乖,小妹,你會聽我的話,對不對?”
這番話對小妹一點兒用處也沒有,因為她只聽我的話,而且,小妹根本就不講話,她曾經(jīng)說過話,但是現(xiàn)在卻不再開口了。
【插敘一件派蒂姨媽怕蜒蚰的事情,也突出了成年人不可避免的弱點。至少這在“我”的眼中是感覺可笑的。然后應該表現(xiàn)另一個孩子—小妹了,通過她的動作也能表現(xiàn)出兩個孩子所處的地方是安全的,至少,孩子們也是知道保護自己的,并不是成人眼中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
點撥
在小說中,作者通過主人公的動作、心理和語言,深刻地揭示了兒童眼中的成人世界,結(jié)合成人世界的一言一行,表達出自己的內(nèi)心被成人誤讀的尷尬。雙方之間的代溝也由此產(chǎn)生,并且格格不入,難以調(diào)和。在孩子的世界中,大人的一舉一動有時是那么可笑和自作聰明,孩子被理解、被呵護的愿望也不能得到滿足。而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做法永遠是讓人不安的,說不定會惹出什么禍事來。作者用生動活潑的敘事風格,緊張的敘事節(jié)奏,揭示了孩子和成人世界的矛盾狀況,緊緊地抓住了兒童的心理,扣住了讀者的心弦,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主人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成人的舉動,成人也用自以為是的心理去揣度孩子的世界,矛盾就這樣在不經(jīng)意的小事中產(chǎn)生了。
本來還以為這是一個風平浪靜的周末。沒想到戰(zhàn)爭突如其來。
【開頭模仿《屋頂?shù)男『ⅰ罚啙嵞?,精彩!?/p>
當時,我正趴在桌子上看課外書。媽媽突然伸頭朝屋里看了一眼,我明明看見,卻沒有理會。畢竟這樣的偷襲太多了,我已經(jīng)司空見慣??蓻]想到,媽媽卻直直地走了進來,坐在我的旁邊。我的心怦怦地跳起來,扭過頭,瞥了媽媽一眼,沒說什么。
“作業(yè)都寫完了?”媽媽的聲音透著溫柔和慈愛。
我點頭。
“英語作業(yè)、數(shù)學作業(yè),還有媽媽給你買的卷子,都完成了嗎?”
我還是點頭。
【節(jié)奏不急不慢,娓娓道來?!?/p>
這時,我的心里緊張極了,眼睛明明盯著手中的書,卻連一個字也沒有看進去。扶著書的手,也開始不由自主地哆嗦起來,一下,又一下……
“給我看看,你看的是什么書?”沒等我答話,媽媽的手伸了過來,把書奪了去,隨手翻了翻,臉上頓時烏云密布。
我已經(jīng)感覺到風雨欲來的前奏了。不過,我已經(jīng)做完了所有的作業(yè),還把周一所有的課程都預習了一遍,媽媽應該挑不出我的錯誤吧。這樣想著,我還能勉強地坐在那,沒有想到逃跑,甚至,我都想好了如何和媽媽交鋒。
“你看的這是什么書?這書讀起來有用嗎?”媽媽的爆發(fā),在我的預料之中,所以我也沒吃驚,吃驚的是媽媽竟然把書摔在了地上。
“我的作業(yè)都完成了呀!連明天的預習也完成了!”我的眼淚,總是那么不爭氣,胸脯一鼓一鼓的,小聲嘟囔著。
“作業(yè)完成了?預習也完成了?那就不會鞏固一下英語單詞嗎,就不會多做幾道數(shù)學題嗎,就要看這樣的閑書嗎?”媽媽的聲音陡地提高了八度。
學生仿寫
周末有暴風雨
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二龍山鄉(xiāng)中心校六(2)班 臧 持/文
我無語。淚珠大顆大顆地滴下來。
“是……是老師讓我們看的好不好?”我開始為自己爭辯。
“你胡說什么?哪個老師會讓學生看這些沒用的課外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和學習有關(guān)系嗎?你就是說謊,也要說個高明一點的呀?你說說,我和你爸每天辛苦地工作,就是為了給你提供更好的條件讓你學習,可是你,有時間不好好學習,卻看什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說,你這樣做,對得起我和你爸嗎?”媽媽的話,機關(guān)槍一樣掃射過來,掃得我一句話也沒有了,只有眼淚,大顆大顆地落下來。我轉(zhuǎn)身伏在床上,扯過被子,蒙住頭,大哭起來。
“哭,哭有什么用?要是哭能解決問題,我和你爸幫你一起哭,只要能把你的好成績哭出來。”隨后,咣的一聲,我聽見了關(guān)門的聲音。我心里的委屈更深了,淚水打濕了枕頭。
整整一下午,我都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過,我卻聽到了媽媽輕輕地開門關(guān)門的聲音,還聽到了媽媽的嘆息聲。最后一次,媽媽輕輕地走進來,給我蓋上被子。她大概以為我睡著了。哼,本小姐的心哪有那么大,剛剛挨了一頓暴風雨,能這么快睡著嗎?
【母女的戰(zhàn)爭,由開始的輕描淡寫,到最后的狂風暴雨,一步步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寫得特別生動。小作者的心理和媽媽的心理,也刻畫得很成功,符合生活的真實。由于委屈,小作者沒有據(jù)理力爭,而是選擇了無聲地對抗。這也是大多數(shù)受到委屈的孩子的普遍做法,符合孩子們“媽媽總是有理的,爭不出道理來”的共同心理。媽媽的幾次探望,包括給小作者蓋被子,既如實地反應了媽媽的心理,也真實地再現(xiàn)了作者的心理。作者的心理描寫,采用畫外音的方法來描述。用兩個人的不歡而散來結(jié)束戰(zhàn)爭,既是最好的結(jié)局,也為下文留下了伏筆?!?/p>
不知道睡了多長時間。醒來時,已經(jīng)是晚飯時間了。
晚餐的菜肴很豐盛,有我最愛吃的紅燒魚和火爆大頭菜。不過我的臉,還是陰著。媽媽卻好像忘記了下午的風雨。一個勁兒地給我夾菜,就連爸爸也感覺奇怪:“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的嗎?”說著抬頭向天邊望了一眼,“不對呀,是從西邊落下去的?!?/p>
我繃著臉,不說話。
媽媽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不怪孩子,怪我不分青紅皂白,孩子干正事,我卻劈頭蓋臉地訓斥了一頓。我向女兒道歉,我錯了,不該沒問清楚,就大發(fā)脾氣?!眿寢尩穆曇糨p輕的、柔柔的。
我一聽,急忙用力眨了眨眼睛,忍住了那顆欲滴的淚珠。我夾起一塊魚,送到媽媽的碗里,說:“媽媽,不怪你,是我不好,沒和你說明白?!?/p>
“不過,你是怎么知道自己錯了呢?”爸爸慢悠悠地插了一句。
“我打電話問了班主任,才知道錯怪了孩子,趕緊去市場買了魚,給孩子賠禮?!?/p>
“哈哈,好!古有廉頗負荊請罪,今有母親燉魚道歉。你這樣做,女兒一定會小孩不計大人過的。”
【相對于戰(zhàn)爭的無奈,這樣輕松的結(jié)尾,也是最可取的。畢竟,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孩子是不會與媽媽結(jié)下疙瘩的。這樣,全篇看起來,由開始的節(jié)奏平和,到中間高潮部分的疾風驟雨,再到結(jié)尾的輕松愉快,寫得舒緩有致,仿寫得特別到位?!?/p>
我和母親相視一笑,一家人愉快地吃起了晚餐。
點評
小作者在記敘事件時,全文通過“我”和媽媽對話、動作和心理描寫,深刻地揭示了父母和孩子之間渴望理解和被理解的心理。母親的強勢和“我”的弱勢,在行文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矛盾點寫得一觸即發(fā),中間矛盾的激化也寫得特別有層次感,能讓人體會到戰(zhàn)爭是一步步升級的。其實,世間所有的事情,不也是這樣產(chǎn)生、發(fā)展到結(jié)束的嗎?我們只要抓住生活中的本質(zhì),用生動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表現(xiàn)出來,就一定能寫出好文章。
總評
作家奧黛莉·克倫畢斯無疑是兒童文學的寫作高手,她能準確地捕捉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運用生動有趣的筆觸,還原兒童生活中遇到的代溝問題。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真實再現(xiàn)兒童在成長和學習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這和作家了解兒童心理,掌握兒童性格發(fā)展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只有作家擁有童心,才能完整呈現(xiàn)兒童的生活和心理。
臧持同學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能模仿作家的寫法,通過自己的眼睛來認識成人世界,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表達出來。生活中的一樁小事,就這樣被作者生動地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