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新亮
我身邊有少數老年人,常常滿腹牢騷,做點家務活就喊苦喊累,怨這個,罵那個。如果哪天真的身體不舒服了,那就更不得了,如祥林嫂般對誰都抱怨,有時甚至罵罵咧咧,生活一團糟,與兒女們關系也一團糟。
人們常說: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話很通俗,但細嚼之,蘊含很深的哲理。紅軍長征時,尤其是過草地時,條件非常惡劣,天上飛機,后面追兵,氣候變化無常,濕地腐草泥濘,一不小心陷進去就再也出不來。缺醫(yī)少藥,衣衫襤褸,食物極缺,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饑,饑寒交迫??嗖豢啵空婵唷5t軍扛過來了,因為他們心中有一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并由此支撐,產生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堅定的革命精神,這就是苦中作樂。
何謂苦?其實,苦是一種心理欲望與現(xiàn)實反差太大而產生的極大不平衡,也可稱之為心苦。心一旦覺得苦,則會處處感覺苦,繼而傳導到肉體,干什么都覺得累,覺得苦。如果不會自覺調節(jié)平衡,缺乏吃苦精神,又沒有外力的疏導,天天叫苦,天天抱怨,那么,于己,不利健康;于家人,影響和睦;于社會,影響和諧。
何謂苦,好理解,但如何釋苦,甚難。
筆者年輕時喜歡舞文弄墨,常有文章見諸報端,因此調任一高校宣傳部干部。那時部里人少,分工不甚明確,鞭打快牛,許多材料都交與我寫,有時一星期五六份材料都壓在手中,為趕材料,常常熬夜。那時沒有電腦只能手寫,一萬字的材料,幾個領導改來改去,亂了就重抄一遍。偏偏那時家里小孩小,家務事多,經濟壓力又大,苦不苦?真苦!我只能自我安慰鼓勁,自己還年輕,這樣辛苦領導自然看得見,提拔了就好了。小孩會長大的,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想到這,苦亦不苦了。
現(xiàn)在退休了,人家都說閑了。其實未必,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妻還在上班,外孫女要我們帶。然而頭疼的是,女兒希望外孫女得到好的教育,偏偏女婿反之,希望以一種自然放養(yǎng)式的方法來教育,美其名曰快樂教育,兩人常因觀念不同發(fā)生沖撞;還有我們老兩口之間的矛盾糾結,比如我自己愛好寫古詩詞,常構思而不得,心累時常夜不能寐??嗖豢??真的心苦。然而放開了去想,只要自己角色定位準了,放松心態(tài),則諸事和諧矣。退休了,工作重心要轉移到家庭中來,要適應配角角色。現(xiàn)在有些媒體常鼓勵老人過好自己的生活,甚至叫老人不要管孩子的事,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有時間就去旅旅游,跳跳舞,等等。這當然沒錯,但如果以這樣的思想主導自己的老年生活,甚至偏執(zhí),問題就大了。單位叫你做點事情覺得是負擔,幫帶孫輩覺得是額外之事,做點家務事竟也覺著煩,長此以往怎會不覺得累?現(xiàn)在我天天買菜做飯,帶帶外孫女,有時也覺得煩、覺得累,但想想能讓妻、女兒、外孫女頓頓吃上熱騰騰可口的飯菜,便覺得自己是有用之人,心就不覺得累了。我學會苦累轉移法,苦中作樂,自覺研究廚藝,研究科學育兒法,讓自己充實起來,人也就快樂了。
苦和樂其實是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喾强?,樂非樂,其實往往就是人們內心的一種意念,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如下圍棋、打籃球等,你以玩的心理待之則悅人,但如果以專業(yè)待之,刻苦訓練則苦人矣。但如果將之當作生存之道,或樹立更高的信念,為理想為生存奮斗則不覺苦了。
希望老年朋友們正確看待苦,化苦為樂,健康、積極地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