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希東,王衛(wèi)東
(承德市中醫(yī)院,河北 承德)
患者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腎實質(zhì)損傷,隨著病情發(fā)展至終末期,最終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CRF)的出現(xiàn)[1]。該病會導致患者腎臟出現(xiàn)明顯的萎縮情況,導致患者正常腎功能無法維持。該病在臨床上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厭食、嘔吐、惡心、疲乏、頭暈、頭痛、貧血、水腫、皮膚瘙癢等[2]。中藥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藥物,在各種疾病的治療上療效明顯,對癥的中藥用于CRF 患者的治療中,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腎功能,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研究選取60 例患者,選取不同的治療方式進行分析對比,探究溫腎降濁湯配合中藥灌腸在臨床上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腎內(nèi)科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60 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要求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 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女性有14 例,男性16 例,年齡為51~69 歲,平均(56.42±4.57)歲;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3 例,男性17 例,年齡為50~70 歲,平均(56.59±5.6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給予所有患者低磷、優(yōu)質(zhì)、低蛋白飲食,保持患者的熱量,保持患者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鈣、磷的平衡,使患者的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給予對照組患者腎衰寧片(德元堂,腎衰寧片,0.36 g×36 片,國藥準字:Z20060030)3 次/d,口服,4 片/次。
觀察組患者采用加味溫腎降濁湯配合中藥灌腸的治療方式。使患者口服加味溫腎降濁湯,藥物組成:黃連6 g、豬苓15 g、生姜12 g、制附子片6 g、茯苓15 g、澤瀉12~20 g、西洋參6 g、蘇葉12 g、生牡蠣30 g、山茱萸30 g、干姜6 g、白術(shù)6~15 g、丹參20 g、川芎30 g、酒大黃12 g。根據(jù)患者的癥狀不同,隨證加減金櫻子、芡實、莪術(shù)、蒼術(shù)、草決明等[3]。同時應用中藥灌腸方,藥方組成包括:虎杖15~25 g、生大黃15 g、六月雪30 g、煅龍骨30 g、蒲公英15~30 g、丹參20 g、煅牡蠣30 g、當歸10 g 及附子片10 g(另包先煎)。采用小火熬制,熬制好后取200 mL 藥汁保留灌腸,為患者進行灌腸1~2 次/d。
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按照主證及體征的不同程度進行積分,舌脈不計分僅用于癥狀的分析與診斷。顯效為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95%以上;以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95%為有效;以患者積分減少30%以下為無效??傆行?(有效+顯效)/總例數(shù)×100%。
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n(%)]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Bun 及Scr 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Bun、Scr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Bun、Scr 水平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Bun、Scr 水平
Bun(mmol/L) Scr(μmol/L)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15.34±6.27 11.58±4.78 347.26±97.53 239.01±52.43對照組 30 16.03±6.16 14.78±5.22 348.01±98.25 344.68±96.25 t 0.430 2.476 0.030 5.234 P 0.669 0.016 0.976 0.000
所有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觀察組患者的BNP 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BNP 水平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BNP 水平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表示P>0.05,血紅蛋白變化不明顯。
?
CRF 又被稱為尿毒癥,它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種病因?qū)е鲁霈F(xiàn)的綜合癥狀[3]。該病的病程發(fā)展較長,可分為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腎功能衰竭期以及尿毒癥終末期。CRF 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手術(shù)治療、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等,但治療較難,且預后效果也較差,有較高的死亡率[4]。CRF 的主要病因是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的發(fā)展結(jié)果,致病因素包括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遺傳性腎病、慢性腎盂腎炎以及梗阻性腎病等[5]。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的慢性腎病患者約為總?cè)丝诘?0.8%,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F(xiàn)多采用中醫(yī)藥進行治療CRF,在改善患者腎功能、延緩病情等方面意義重大[6]。中醫(yī)上認為CRF 的范疇屬于“關(guān)格”“腎風”等,認為引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為外邪侵襲、脾腎陽衰、濕濁夾雜、濕熱下注、淤血水停等。為了從根本上減緩患者病情,本研究采用加味溫腎降濁湯配合中藥灌腸的方法進行治療。
在加味溫腎降濁湯配合中藥灌腸中,制附子片能溫補腎陽,固本培元;豬苓、澤瀉用于利水驅(qū)邪;白術(shù)、西洋參以及茯苓健脾益氣;蘇葉、干姜、生姜、黃連合用可宣肺通氣,除邪驅(qū)濁、和中止嘔;白芍與西洋參同用能滋陰補陽;山茱萸,味微酸,能補肝腎;龍骨及牡蠣為斂汗固精。以上藥物同用,可以達到溫陽健脾、利濕化濁之功。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對照組高(P<0.05);治療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Bun 及Scr 水平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無明顯變化,觀察組患者的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加味溫腎降濁湯配合中藥灌腸在CRF 的治療中,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