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王秀珍 李毅
[摘? ? ? ? ? ?要]? “停課不停學”期間,為保障聽障兒童康復訓練的持續(xù)性,天津市聾兒康復中心對在園學生開展一對一網絡視頻互動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我們對接受教學的116個聽障兒童居家學習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調查發(fā)現,母親是家庭中網絡課程的主要執(zhí)行者,大部分的家長愿意參與到聽障兒童的網絡課程教學中,絕大多數家長認可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大部分聽障兒童能夠從網絡教學中獲得較好的康復效果。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可判定,在特殊形勢下,網絡視頻互動教學是一種可持續(xù)進行的康復訓練形式。
[關? ? 鍵? ?詞]? 網絡課程;康復訓練;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5-0125-03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正在快速與網絡相融合。當前,為保證學生安全,教育部下發(fā)了各級各類學校延期開學的通知,天津市聾兒康復中心積極響應市教育兩委“停課不停學”的指示精神,保障聽障兒童持續(xù)不間斷地接受康復訓練,開展了一對一網絡視頻互動教學。
一、調查背景
“停課不停學”期間,天津市聾兒康復中心作為市級聽障兒童康復定點機構,為聽障兒童開展網上教學,既鞏固了聽障兒童既往康復效果,保障了訓練的連續(xù)性,又減輕了聽障兒童家長中斷康復訓練帶來的擔憂和心理壓力。自2月17日網絡課程開課至今,有116個聽障兒童家庭參與網絡課程學習,聾兒康復中心為接受康復訓練的聽障兒童制訂網絡課程康復計劃,計劃內容包括聽能、言語、語言、認知、溝通五大領域中的至少三個領域。每個兒童每周課程至少為1~2個小時的教學時長。每個接受訓練的兒童在課后進行訓練效果評價,對授課人員進行教學評價,用于指導后續(xù)康復訓練。
本次調查主要目的是聾兒康復中心為了解網絡課程實施情況,如兒童教學感受、學習態(tài)度、教師教學形式、兒童學習中的主要困難等,同時調查結果也為后期進一步開展聽障兒童網絡課程教學以及改善教學質量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二、資料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天津市聾兒康復中心開展網絡課程教學以來,一共有三歲以下的親子班兒童及三歲以上集體班兒童總計116名聽障兒童參與課程。本次調查對象為該116名兒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為達到調查目的,作者自擬了調查問卷,對參與課程的聽障兒童家長通過“問卷星”不記名的形式下發(fā)了自編問卷。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16份,回收問卷109份,有效問卷109份。
三、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一)參與課程人員的基本信息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參與調查兒童中,1~2歲兒童33人,3~4歲兒童53人,5~6歲兒童21人,7~8歲兒童2人。參與調查兒童各年齡段劃分百分占比見圖1。其中,本次調查對象兒童男女性別比例為6∶4。
在參與網絡課程的家長中,主要陪同者大部分為女性,年齡在31~40歲之間最多,比例為62%,參與課程的家長文化程度在??萍耙陨系恼嫉?6%,由此說明母親在家庭網絡課程康復的陪伴和執(zhí)行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陪同人員情況分析見圖2、圖3。
(二)網絡課程實施的時間及頻次
課程教學工作時段為8點~17點,本次調查將工作時間段劃分為四個時段,60%的聽障兒童喜歡在上午十點鐘上課,在教學安排中應當重視這一現象。
以每月授課頻次為依據,58%的家長希望一周兩次課程,超過九成的家庭認為一節(jié)課一個小時的上課時長是合適的。
(三)網絡課程的教具使用
本文將教具簡單劃分為實物教具、視頻動畫、手工自制教具、平面卡片教具、PPT演示課件,并以此調查兒童對不同教具的喜好程度,具體調查結果見圖4。由此可知,實物教具、視頻動畫、手工自制教具獲得了較高的歡迎度,這類教具具有可玩性高、操作性強、互動性好且立體可視的優(yōu)點。此調查結果對于教師在教具的選擇上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
(四)網絡課程的目標實施
在網絡課程目標實施中,大部分參與的家庭認為一節(jié)課中包含3~4個目標比較合適,占比為72%。在目標進行時長上,家長對于6~10分鐘一個目標的認同感較強,比例約為44%。
本文調查了兒童在網絡課程中持續(xù)配合的時間,兒童不同持續(xù)配合時間百分占比的調查結果詳見圖5。結果表明,能持續(xù)配合10~40分鐘的兒童總的比例占到了70%以上,這意味著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控制好課時時長,對不同的孩子也應該區(qū)別對待,必要時可采取臨時中斷課程、臨時更換課程內容或授課方式等措施,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網絡課程教學環(huán)境及形式的接受度及配合度
通過調查發(fā)現,傳統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依然是家長們的首選方式,圖6反映了家長對不同授課方式的認同感。同時,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網絡課程后,46%的家長覺得網絡課程這種教學形式也可以滿足聽障兒童的康復需求。另外,在對基于網絡教學所采用的多種教學形式調查后發(fā)現,有78%的家長更認同一對一的網絡視頻互動教學形式。
根據調查結果,68%以上的家長很喜歡參與到聽障兒童的網絡課程康復教學中來,93%以上的被調查家長認為自己可以參與到教學中。
所有被調查家庭中,有97%以上的家庭能夠或基本可以為孩子提供好的(安靜的)居家網絡課程教學環(huán)境,這表明網絡課程教學的開展得到了家庭層面的廣泛支持。
(六)聽障兒童家庭對網絡課程教學的評價
本文對參與課程的家長和聽障兒童分別進行調查。其中,76%以上的家長認可網絡課程教學實施質量,86%以上的家長認為教師在進行網絡授課時語言講解是很清楚的,在這兩項調查中,僅有2%~4%參與調查的家長對課程教學質量表示不滿意,說明教師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并未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反之,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教師能在網絡課程教學中表現得游刃有余。
大部分家長認同網絡課程教學具有很多優(yōu)勢,其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節(jié)省交通成本和時間;
(2)教學形式更貼近家庭生活實際;(3)家長能獲得更多的康復技巧;(4)幼兒所學知識更貼近生活;(5)幼兒的情緒調整和互動性均有明顯進步。同時,部分家長也反映了其存在的缺點:(1)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2)由于教師不在身邊,幼兒容易出現逃避教學等行為問題;(3)不利于師生間的互動,學習氛圍相對欠缺;(4)網絡傳輸會對部分領域的學習有影響;(5)長時間教學對幼兒視力造成不好的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網絡教學的開展,10%的聽障兒童喜歡上網絡課程,46%的聽障兒童對網絡課程的評價為“還不錯”;另外,14%的聽障兒童對網絡課程很感興趣,并能夠積極參與,48%的聽障兒童對網絡課程比較感興趣,也能積極參加。這兩項調查表明,未來教師網絡授課的重點是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四、調查結論及啟示
本次調查可得出以下結論:
1.母親在家庭網絡課程康復的陪伴和執(zhí)行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2.一半以上的家庭希望在上午10點鐘授課,在教學安排中應當重視這一現象。
3.相比平面卡片教具、PPT演示課件,兒童更加喜好實物教具、視頻動畫、手工自制教具,教師在后續(xù)的網絡教學教具準備中可重點選擇這類教具。
4.教師應控制好課程目標數量、目標時長、連續(xù)授課持續(xù)時間等,對于不同的兒童也應該區(qū)別對待。
5.傳統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依然是家長的首選方式,而網絡課程教學也逐漸開始被部分家庭接受,在不同的網絡課程教學中,大部分家長更認同一對一的網絡視頻互動教學形式。
6.絕大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可以參與到網絡課程康復教學中來,并且絕大部分家庭能夠或基本可以為孩子提供好的(安靜的)居家網絡課程教學環(huán)境,這表明網絡課程教學的開展得到了家庭層面的廣泛支持。
7.大部分家長認可網絡教學質量,一部分兒童也開始喜歡網絡教學這種授課方式,家長和兒童均對網絡課程進行了積極評價。
在今后聽障兒童的網絡課程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整堂課的目標實施,可以策劃動靜結合的游戲形式來呈現,避免幼兒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2)多使用可操作互動的教具,提升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性,減少行為問題的出現;(3)可以多與家長示范,讓家長與幼兒進行練習,避免傳輸給幼兒學習帶來的影響;(4)可在課程中隨機做短暫休息,減少給視力帶來的傷害。
綜上所述,網絡課程學習可以對大部分聽障兒童家庭有很大幫助,是一種在特殊情況下可持續(xù)使用的康復形式,可對常規(guī)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在未來的網絡課程實施中應對課程內容及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進行完善,針對不同的聽障兒童家庭情況和康復需求進行課程調整,以達到最好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里里,刀維潔,董蓓,等.聽力語言康復專業(yè)技術人員在線學習現狀初探:以“十三五”聽障兒童康復專業(yè)技術人員網絡輪訓為例[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8,16(2).
[2]余沛貞,楊文娟.大學生網絡課程學習的調查問卷分析:以新疆財經大學商務學院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9(11).
[3]宋煜.網絡教育的現狀與分析[A].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9.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