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峰
“讓學引思”是一種教學觀念,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引入“讓學”機制,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認知的機會。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徜徉在文本的精神殿堂,讓學生擁有屬于自己的閱讀空間,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學習,這才是“讓學”。這樣學生會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讓學”課堂,知識最美麗
“讓學”課堂追求閱讀自由,教師引導學生暢游在文本之中,感受具體的語境,從閱讀體驗中形成的知識也是可貴的。文本語言呈現個性特征,教師讓學生展開個性閱讀,學生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閱讀認知。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心中的“哈姆雷特”都應該具有鮮活的生命。
如教學《花鐘》這篇課文時,教師說道:“大家都喜歡鮮花嗎?今天我們走入花的世界,去領略花的美麗與神奇?!比缓蠖嗝襟w出示鮮花圖片,并配上輕音樂,學生開始欣賞。在學生觀賞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這些花的名稱,并對開花時間進行說明,學生初步掌握了不同時間不同鮮花盛開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梳理各種花的開放時間。當學生對文本有了充分的認識后,教師展開延伸閱讀,引入了“蟲媒花”“風媒花”“鳥媒花”“水媒花”等內容,學生知識積累順利完成。教師利用多媒體展開助學操作,學生喜聞樂見,課堂學習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美麗體驗,這無疑是教師“讓學”的結果。
二、“讓學”課堂,過程最有趣
知識的獲取有多種途徑,學生通過個性閱讀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的知識自然是奇妙、有趣的。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展開良性互動,讓學生自然接受知識的洗禮,學生獲得的實踐體驗更為鮮活,給學生帶來的心靈觸動也會更為劇烈,這樣的學習過程自然是難忘的。
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處理,以提升其適合度,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如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師先為學生展開示范誦讀,學生情不自禁地跟隨仿讀。解讀文本時,教師讓學生找出覺得有意思的描寫片段。學生開始梳理閱讀,很快就找出一些片段。如“鳥窩的形狀: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這些鳥窩呈現不同的形狀,讓人感覺小鳥的智慧是很高的。如“癢癢的”和“冒”這樣的詞語將“我”變成樹的感覺寫活了。作者用詞經典,給讀者帶來了特殊感覺。教師給出假設:如果你也能夠變成一棵樹,你打算變成什么樣的樹呢?學生隨即展開熱議。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沉浸在快樂的氣氛里,學習成為一種游戲體驗。
三、“讓學”課堂,活動最好玩
語文學習離不開活動,教師根據學情調查展開學習活動設計,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感知的機會?!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在游戲、競賽等活動中形成的學習認知更為深刻。課堂表演、故事會、即興演講、口頭作文、課堂辯論、實地觀察、生活調查等,都屬于語文學習活動,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學生對海底世界充滿好奇,也有參觀海洋館的經歷。教師在教學《海底世界》時,先與學生展開梳理性閱讀,了解海底動物、植物的特點,然后給學生布置一個游戲活動:“我們都參觀過海洋館,對一些海洋生物有一定認知。現在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展示海洋中的多種生物,看哪個小組展示得最為形象生動?!睂W生聽說要利用形體動作展示海洋動物,頓時有了參與熱情。他們在小組內展開了討論,對各種海洋生物特點進行了研究。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表現出極高的參與熱情。“讓學”課堂,活動最好玩,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讓學”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能夠給學生帶來精神激勵,“讓學”能夠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實現“讓學課堂最美”目標,教師要發(fā)揮關鍵作用。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愉快指數,提升學生學習的幸福感,讓學生在健康的心態(tài)下參與語文學習,無疑是“讓學”課堂應有的追求。
(作者單位:山東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