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楠
【摘 要】如今,依靠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改編后的影視作品憑借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滿足觀眾觀看需求的同時,還帶來了巨大的商業(yè)利潤。2018年播出的《大江大河》是一部質量上乘的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本文將以電視劇《大江大河》為例,分析網絡小說改編影視作品的成功因素。
【關鍵詞】影視作品;網絡小說;改編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058-02
一、《大江大河》收視情況
電視劇《大江大河》改編自作家阿耐的長篇小說《大江東去》。自2018年12月開播以來,該劇就穩(wěn)坐收視冠軍寶座,同時也獲得了超高口碑。不僅質量與口碑上乘,該劇也引發(fā)了廣泛的討論。此外,出演本劇的演員童謠、楊爍、王凱、董子健屢次登上微博熱搜。觀眾自發(fā)形成微博話題,如“教科書版的哭泣”“適合全家人一起看的電視劇”“大江大河良心細節(jié)”等,層出不窮,一度成為全網的討論焦點。
二、《大江大河》的成功因素
(一)真實的視覺效果
1.服裝、道具的真實性?!洞蠼蠛印肥且愿母镩_放為背景,圍繞著“改革浪潮下的三個人物”的人生經歷和命運變化來講述的故事。該劇的導演曾經說道:“不管觀眾是不是屬于那個時代,我們都要讓觀眾真實地感受到那個時代”。道具組細心查閱了20世紀70年代的歷史資料,爭取達到人物形象與服裝道具充分吻合的效果。在服裝道具的體現上,觀眾可以看到屬于那個年代的“二八式自行車”“破舊的藍”“年代工裝”“白瓷茶缸”等,放佛一下子穿越到了改革開放初期。此外,劇中不斷出現的道具,如漬滿汗水的上衣、做飯時生銹的菜刀、宣傳橫幅、簡便熨衣服工具、冒著熱氣的地瓜,等等,不光讓觀眾了解了人物的生活背景,也帶著觀眾重溫了那個時代的記憶。
2.人物形象的代入感。年代劇要想表現得真實,一方面是道具、服裝等要符合劇中所表現的年代;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要讓觀眾有深深的代入感。這兩方面在年代劇里缺一不可。人物配合著相應的服裝道具,讓原本平面的角色變成專屬于那個年代立體的人物,人物服裝造型也隨著時間推進和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化。例如《大江大河》中的小輝剛出場時,他趴在石頭上做著化學題,身穿褪了色的紅背心,戴著細框眼鏡,一邊做著化學題一邊還要干活,這都透露出這個少年家境的貧寒。劇中小輝和姐姐穿的都是20世紀70年代普通人穿的棉布衣服,這種面料與姐弟倆的身份是匹配的。我們還可以看到,姐姐萍萍的發(fā)型是那個年代普遍流行的又粗又長的麻花辮。后期,姐姐的發(fā)型又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成略微成熟一點的齊肩短發(fā),這都是演員在表現人物形象時呈現出的年代感。
(二)演員表現的共情力
1.貼合原著的主角。《大江大河》中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十分貼合原著。由楊爍扮演的“雷東寶”可謂是劇中的靈魂人物。演員楊爍表現出的一點點得意和那種退伍軍人的糙氣,與小說里的“領隊”以及“糙漢”雷東寶不謀而合。演員的肢體動作和眼神交流都拿捏得很細致、很到位,不管是需要一些張力的動作戲,還是表現婉約的感情戲,都讓觀眾體會到這就是真實發(fā)生的事,而不是在表演。楊爍為了真實表現雷東寶的性格特點,他學習怎么抻著脖子來講話,才有了這個穿著軍大衣、一臉胡子拉碴的人物形象,讓觀眾直呼他整個人都“很東寶”。另一位主要人物是王凱扮演的小輝,這是一個呆板木訥受姐姐保護的少年,后來跌跌撞撞成長為一個穩(wěn)重成熟的男子,這一人物故事又折射了許多劇外人的成長經歷。在劇中,王凱深刻刻畫了“小輝”這個人物,例如小輝得知自己和姐姐也許上不了大學時的落寞;一頭扎進心愛的化學實驗室的專注與投入;在姐姐出嫁前對姐夫的囑咐;姐姐去世時他在靈前的慟哭,等等,都讓觀眾產生共鳴,跟著鏡頭前的小輝一起體會當下的情緒。
2.堪稱黃金綠葉的配角?!洞蠼蠛印氛縿]有一處是多余的,劇中的配角人物堪稱黃金綠葉,他們塑造了豐富的人物形象,與主要人物串聯起來構成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主線結構和支線結構靠著故事脈絡逐步推進,勾勒出一個跌宕起伏的發(fā)展脈絡。劇中每一個配角,哪怕是路人甲的出現都串聯了整個故事的完整度。作為群戲的《大江大河》,不論是配角,還是友情出演的角色,甚至是“龍?zhí)兹宋铩倍甲屓梭@喜。在新增的角色中,楊巡的媽媽、同寢室的室友“大叔”“二叔”、嘮叨愛占小便宜的東寶媽媽、勤勞善良的宋家父母、能干剛正的書記、外表剛硬內心柔軟的韋春紅、一心創(chuàng)業(yè)不怕苦難的楊巡……不論主角還是配角,都塑造了一個完整真實的形象,讓整部劇變得真實而有感染力。
(三)對原著情節(jié)的改編與保留
1.對小說情節(jié)與人物性格的調整。在互聯網的寫作狀態(tài)下,原著作者可以任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安排故事情節(jié)、結構、內容。但是在影視劇的呈現方式上,需要將小說里一些敏感的話題進行刪減回避,從而改編成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橋段,才能通過審核。在《大江大河》設定里導演以小雷家村作為劇中主線來展開,這是一個對原著顛覆性的創(chuàng)作。另外還需調整的是劇情主線與支線的關聯度,如何在充分演繹主線的情況下又能把支線安排妥當。編劇組當時在遇到這個問題時,將個體戶楊巡這條支線跨越時間,與另外的劇情線齊頭并進,這樣不會給觀眾帶來跨度較大的間隔感。編劇通過提前安排楊巡母親向雷東寶借錢,從而牽起了主線與支線的關聯度,既充實了人物性格,又使得整個故事沒有被割裂開。改編后的電視劇在保持原著故事線的基礎上,更好地對劇情和人物形象進行了編排,這是《大江大河》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2.對原著關鍵點的保留運用。雖然改編成影視劇要在原著的基礎上增刪一些情節(jié),但原著中的故事線、人物關聯度,以及關鍵點是要保持不變的。一是因為影視劇無論怎樣改編,都要保留關鍵點吸引觀眾的眼球;二是因為忠于原著的“原著粉”是重要的觀眾基礎,他們能不能對改編后的影視劇產生認同感極其重要。比如在電視劇《大江大河》中,“萍萍的死”即是一個戲劇點的保留。這一集播出后,許多觀眾在微博上自發(fā)形成話題“不舍萍萍”“萍萍你快回來”“你留下東寶一個人怎么辦”……“萍萍”這個人物太完美了,讓觀眾不由把萍萍前期為家庭辛苦操持的畫面和后期萍萍“意外之死”的畫面形成對比。她的死讓觀眾痛,導演就是用這個痛來反襯小雷家村經濟遲早會“翻車”的殘酷。她的死也是一個完美的留白,留給丈夫的是失去愛情的悲痛;留給父母的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傷;留給弟弟的是還未回報姐姐的無限悔恨。通過“毀掉”劇中最完美的人物,然后再呈現接下來的故事,從而讓觀眾刻骨銘心。
3.對原著內容的二次創(chuàng)作。在電視劇《大江大河》中,前三集描寫的內容在原著《大河東去》中只言片語就描寫完了。編劇為了讓情節(jié)更富有影像化,就添加了許多原著中沒有的細節(jié)。在電視劇開篇我們看到了弟弟小輝頂著烈日喂豬的場景;姐姐萍萍顫抖著在放棄上大學名額申請書上簽字;姐姐去學??吹艿埽胂蟮艿茉谥v臺上演講的情景,這些都是原著中沒有的情節(jié)。關于小輝讀大學的內容,原著中也只有簡單概括,連對室友的描寫都沒有。在小說中,這些故事內容可以略過,留給讀者想象空間。但是在電視劇的可視化呈現中,一筆帶過的內容會讓觀眾無法感受到人物的經歷和背景,所以電視劇要利用其先天優(yōu)勢讓80后、90后,甚至是00后都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故事。改編后的《大江大河》增加了室友“大叔”“二叔”的劇情,那時候國家剛剛恢復高考,四十多歲的“大叔”“二叔”成為十七歲小輝的室友也是正常的。這樣的改編更加深化了原著的思想內涵,讓每個年齡段的受眾都能感受到時代氣息。
(四)對細節(jié)的良心還原與把握
《大江大河》一經開播,就得到了“處女座良心劇組”的高度贊譽。編劇通過道具、構圖、背景來展現小說中的伏筆、細節(jié)、懸念。比如有一個細節(jié),小輝第一次去上課,當時上課鈴聲響起,班里的同學都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小輝在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從隔壁班傳來整齊的聲音“老師好”,這個細節(jié)打動了許多觀眾,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真實的學校,而不是鴉雀無聲的“假學校”。劇中還有一個鏡頭是萍萍在給東寶熨衣服,熨衣服的工具是盛滿開水的搪瓷缸,這一幕掀起了許多觀眾的回憶,觀眾直呼“當時我們就是這么熨衣服的”。在那個年代,商店的門口張貼著“顧客至上”的廣告語,來買東西的顧客要先在柜臺前選好自己看中的商品,然后到收款處排隊付款;小輝和室友去打飯的時候,飯盒上面有劃痕和洗不掉的油漬……這些場景讓觀眾仿佛穿越到了20世紀80年代。細節(jié)決定成敗,電視劇《大江大河》憑借對細節(jié)的充分把握,贏得了觀眾的口碑。
三、結語
如今,網絡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浪潮,如何改編出質量上乘的影視作品需要全方面的探索。2018年播出的《大江大河》作為一部獻禮劇, 因其良好的口碑,觀眾已經開始企盼《大江大河2》的播出。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能夠取得佳績,歸根結底在于該劇在視覺效果、演員表現、原著改編、細節(jié)把握四個方面獲得了大眾的認可。改編后的電視劇不僅使原著的精髓得以保留,還充分發(fā)揮了影視作品視聽結合的優(yōu)勢,更具歷史真實性和藝術真實性,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盛大的視聽盛宴。
參考文獻:
[1]李嘉慧,趙霖琳.淺析網絡文學改編劇《瑯琊榜》的成功因素[J].視聽,2015,(12):12-13.
[2]謝宏娟.中國網絡小說影像改編作品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
[3]周心.“青春校園”題材網絡小說電影改編圖景[D].陜西師范大學,2016.
[4]鄒佩耘.網絡小說《花千骨》影視劇改編的成功之道[J].出版廣角,2015(13).
[5]張勁雨.以《甄嬛傳》為例分析網絡小說的電視劇改編.文學教育,2018(05).
[6]陳琪.論網絡小說IP改編影視劇的現狀與發(fā)展[J].戲劇之家,2017(5).
[7]彭玲.網絡小說改編影視熱的原因分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