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妍
【摘 要】本文主要是為了研析輸血不良反應從而提升輸血安全性。方法:隨機選擇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輸血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有5例患者出現了輸血不良反應,然后探討輸血不良反應對輸血安全性提升的影響。結果:輸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逐年增加,大量輸血患者出現發(fā)熱或者過敏反應的也不少,不同血液成分、不同性別、年齡的患者出現輸血不良反應的概率也各不相同。
【關鍵詞】輸血不良反應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study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Five patients had adverse reactions to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n the effect of adverse reactions on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was discuss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fever or allergic reactions occurred in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blood components, gender and age was also different.
Keywords: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中圖分類號】R457.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2
我們都知道,患者輸血過程中容易出現輸血不良反應,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輸血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特別是在急診患者的搶救過程中,輸血工作至關重要,能夠及時補充患者流失的血,提升患者的血氧能力。輸血醫(y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了我國輸血治療的安全性,然而依然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輸血不良反應。輸血不良反應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輸血危害項目,得到了人們的重點關注,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我院的輸血不良反應患者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提出相應的預防方案,從而推動我國輸血安全工作的發(fā)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輸血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的年齡在20-80歲之間,所有輸血不良反應患者的病例都有較為詳細的匯報表。
1.2 方法
1.2.1 認真落實輸血患者的統(tǒng)計工作 采用科學統(tǒng)一的輸血管理系統(tǒng)及時對輸血患者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內容包括輸血人的數量以及輸血不良反應的人數。并按照性別、年齡、輸血史、血型、輸注成分進行分組比較。
1.2.2 輸血不良反應統(tǒng)計 嚴格按照我國輸血技術準則落實統(tǒng)計工作,如果出現輸血不良反應,臨床醫(yī)生應該及時上報,并如實統(tǒng)計好輸血不良反應的相關信息,患者的年齡、性別、血型、是否輸過血、是否發(fā)生過輸血不良反應等,然后進行研究分析。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發(fā)生不良反應病例數/輸血總人數×100%。
1.2.3 常見輸血不良反應診斷標準 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標準來判斷患者輸血過程中或者輸血之后出現的臨床癥狀,進一步判斷輸血不良反應的種類。一般情況下,患者的輸血不良反應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第一種是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患者輸血前的體溫正常,輸血中或輸血后2小時內的體溫升高1℃以上,可能會出現寒戰(zhàn),排除一些溶血、細菌感染等問題導致的發(fā)熱;第二中是過敏反應,患者輸血中或輸血后出現皮膚瘙癢、腹痛等癥狀,或者引發(fā)哮喘、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等問題;第三種是溶血反應,受到身體免疫因素的影響,輸入的紅細胞可能會在受血者體內受到破壞導致溶血反應;第四種是其他輸血不良反應,主要包含一些輸血傳染病、細菌污染問題、輸血相關并發(fā)癥以及輸血導致的急性肺損傷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不同血液成分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情況
2.1.1 對比不同血液成分輸注造成的輸血不良反應 輸血不良反應有很多,其中主要以發(fā)熱和過敏反應為主,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的是輸注手工濃縮血小板,然后是單采血小板,懸浮紅細胞(0.52%),冷沉淀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低。輸注各種血液成分引起的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2.677,P<0.05)。
2.1.2 對比懸浮紅細胞與血漿發(fā)生不良反應類型 在臨床輸血過程中,懸浮紅細胞及血漿的輸注較為常見,因此輸血不良反應的血液成分也大多以懸浮紅細胞和血漿為主。通過對比不難看出,輸注懸浮紅細胞極有可能導致發(fā)熱問題,輸注病毒滅活血漿極有可能導致過敏反應。輸注懸浮紅細胞總的輸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0.41%)高于病毒滅活血漿(0.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輸血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治療方式,大部分的輸血操作安全性較為理想,但是也存在一些輸血不良反應,輕一點的反應主要是發(fā)熱、打寒戰(zhàn)、出疹子等,嚴重的將會威脅患者生命?;诖耍t(yī)護工作人員應該全面了解輸血不良反應的引發(fā)原因及種類,并結合實際需求制定科學的預防、診療方案,這樣能夠進一步預防輸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升輸血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武楊屏,戚少蘭,王有芬,等.61例輸血不良反應病例的回顧性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4,16(2):166-167.
2]15594例受血者中輸血不良反應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J]. 羅冰,李曉丹.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7(01)
臨床輸血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對策[J]. 常洪勁,許靜靜,李巖. 濟寧醫(yī)學院學報. 2016(04)
關于輸血不良反應的臨床特點及影響因素探析[J]. 章愛華,章愛梅.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6(15)
150例臨床輸血不良反應情況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 余紅亞,付謙.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