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曉春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中醫(yī)院肝病科,遼寧 丹東 118300)
肝硬化指的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慢性彌漫性肝病,肝硬化病程長,且呈進行性進展,并發(fā)癥多,預后較差。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高血糖、肝腎綜合征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關鍵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保護肝功能、控制血糖等。研究顯示[1],優(yōu)質護理干預在提高治療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對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施以優(yōu)質護理干預,取得不錯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n=33例)和對照組(n=33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55~70歲,平均(62.23±3.16)歲;乙型肝炎病程5~30年,平均(15.16±2.58)年;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5.42±1.49)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55~70歲,平均(62.21±3.19)歲;乙型肝炎病程5~30年,平均(15.12±2.54)年;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5.45±1.42)年。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乙型肝炎病程、糖尿病病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統(tǒng)計結果均顯示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觀察、用藥指導、血糖監(jiān)測等。
觀察組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干預。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情常反復發(fā)作,需進行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因此大部分患者極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這種不良心理不但會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痛苦,還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顧慮,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從而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將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詳細的講解給患者,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②用藥護理干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情比較特殊,乙型肝炎肝硬化與糖尿病在用藥上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在患者用藥期間應加強監(jiān)護,例如對于服用降糖藥物的患者,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肝功能,一旦患者的肝功能出現(xiàn)異?;驉夯?,則及時告知主管醫(yī)師進行對癥處置;又如對于使用利尿劑治療者,在患者用藥前應先檢查患者是否合并有低鉀或低血糖正想著,避免加重肝功能損傷。③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飲食習慣及飲食愛好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告知患者飲食應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并注意戒煙戒酒,避免攝入辛辣刺激的食品。同時嚴格限制每日患者的鹽、水攝入量,避免進一步加重肝臟負擔。④感染防護。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低下,發(fā)生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指導患者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潔,并定期消毒病房,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同時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從而有效減少患者發(fā)生感染的風險。
表1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情況比較(±s)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1.3 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處理均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球蛋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有P<0.05,見表1。
研究顯示[2],乙型肝炎肝硬化繼發(fā)糖尿病的概率高達17.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極易合并多種疾病,且病情復雜、病程長,治療起來比較棘手。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優(yōu)質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球蛋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肝功能的恢復,延緩病情的進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優(yōu)質護理干預從心理、用藥、飲食、感染防護等出發(fā),能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治療配合度,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3]。綜上所述,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施以優(yōu)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