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雙
(東港市中醫(yī)院婦產科,遼寧 東港 118300)
前置胎盤是導致妊娠晚期出血的一個重要原因,若處理不當,極易威脅產婦及嬰兒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lián)合宮腔填紗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療效,以期為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治療提供實踐指導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隨機將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行剖宮產的80例前置胎盤患者分到觀察組(n=40例)和對照組(n=4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前置胎盤的診斷標準,且均在本院行剖宮產分娩,均無縮宮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禁忌證。排除胎位不正、產道異常怨婦,同時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肝、肺、腎等臟器性疾病者。觀察組年齡24~38歲,平均(29.36±3.35)歲;孕周35~41周,平均(38.18±1.04)周;初產婦23例,經產婦17例。對照組年齡24~38歲,平均(29.39±3.31)歲;孕周35~41周,平均(38.15±1.09)周;初產婦22例,經產婦18例。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統(tǒng)計結果均顯示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縮宮素聯(lián)合宮腔填紗治療,胎兒娩出后,在產婦子宮壁注射縮宮素(規(guī)格為1 mL∶10 U,國藥準字號為H34020474,由安徽豐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0 U,同時將20 U縮宮素加入500 mL 5%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宮腔填紗:紗條由子宮角、子宮底處開始,先對子宮下段切口上緣以上部分進行填塞,使用卵圓鉗夾持紗布的另一端由宮頸口進入到陰道,對宮頸口、子宮下段及子宮切口周圍依次進行填塞,待出血停止后將子宮進行縫合。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待產婦分娩結束后立即于產婦子宮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批準文號為H20120388,由美國法瑪西亞普強制藥公司生產)250 μg治療,若病情比較危急,可于宮體上用藥。
1.3 觀察指標: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產后2 h出血量及產后24 h出血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均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產后2 h出血量及產后24 h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產后2 h出血量及產后24 h出血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產后2 h出血量及產后24 h出血量比較(±s)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前置胎盤的發(fā)病率為0.25%~1.58%,是威脅產婦及嬰兒生命安全的一種常見產科疾病。前置胎盤孕婦妊娠晚期主要表現(xiàn)為無誘因、無痛性、反復陰道出血,由于出血量較多,患者可出現(xiàn)貧血,若不及時止血可誘發(fā)胎兒窘迫、胎兒缺氧等,嚴重者甚至會誘發(fā)胎兒的死亡。
當前臨床關于前置胎盤的治療主要根據(jù)妊娠周數(shù)、產婦的出血量、產次、胎位、臨產與否、休克與否、胎兒存活情況等采取針對性的止血、補血治療。動脈結扎術、縮宮素是當前臨床治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一種常用方法,若患者病情兇險,還可行子宮切除術,需要注意的是,子宮切除術的創(chuàng)傷比較大,且有可能影響產婦日后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妊娠功能,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切除子宮??s宮素注射是臨床治療子宮出血的常用方式,雖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縮宮素的半衰期比較短,代謝時間短,因此止血作用持續(xù)時間也較短。此外,有研究顯示[1],縮宮素僅僅對子宮上段的作用比較顯著,且部分產婦對縮宮素存在過敏反應,導致部分產婦無法使用縮宮素止血。單純使用子宮動脈結扎術的止血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且髂內動脈結扎及子宮動脈結扎雖然能起到止血作用,但髂內動脈結扎及子宮動脈結扎止血法對產婦機體創(chuàng)傷比較大,且髂內動脈結扎及子宮動脈結扎的操作難度較大,應用受限??ㄇ傲兴匕倍∪紝儆诩谆傲邢偎氐囊环N,相較于傳統(tǒng)的前列腺素類藥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半衰期更長,止血效果強,需要更小的劑量即可達到相同的止血效果,且藥物不良反應更少??ㄇ傲兴匕倍∪嫉淖饔脵C制主要是通過對血管產生強收縮作用,從而改善內膜供血,促進子宮血竇的閉合,并能促進術后子宮內膜的恢復[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產后2 h出血量及產后24 h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劑量縮宮素可促進子宮持續(xù)性收縮,對子宮肌層血管造成壓迫,從而發(fā)揮止血作用;同時利用宮腔填紗的壓迫止血效果,并配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促進妊娠子宮肌層的收縮,從而有效發(fā)揮止血作用[3]。綜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lián)合宮腔填紗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確切,安全性高,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