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桃,何偉金,鄧錦有 (廣東省廉江市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廣東湛江 524400)
足跟采血是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常用手段,是新生兒病房中最常見的引起新生兒疼痛的操作[1]。疼痛刺激會對新生兒產(chǎn)生一系列不良影響。母乳和蔗糖溶液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可減輕新生兒疼痛[2-3]。本研究比較母乳和蔗糖溶液對新生兒足跟采血疼痛的影響,為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的疼痛提供有效的方法。
選取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愛嬰?yún)^(qū)新生兒135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蔗糖組和母乳組,每組45例。納入標準:(1)擬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足跟采血;(2)孕周為37~42周;(3)產(chǎn)后時間≥60 h;(4)干預前30 min未進行喂養(yǎng);(5)阿氏評分5 min≥7分。排除標準:(1)母親高危妊娠;(2)患有嚴重心肺疾??;(3)全身麻醉下分娩;(4)母親正服用止痛藥物;(5)48 h內(nèi)服用過苯巴比妥;(6)人工喂養(yǎng)。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3組新生兒性別、孕周、產(chǎn)后日齡、出生體質(zhì)量、現(xiàn)體質(zhì)量和剖腹產(chǎn)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所有參與人員均為新生兒病房的醫(yī)護人員,均接受采血和評分等相關培訓。3組新生兒均送至育嬰室進行足跟采血。足跟采血前30 min不對新生兒進行任何會引起疼痛的操作。足跟采血前2 min,通過無菌注射器分別給予對照組、蔗糖組、母乳組新生兒口腔內(nèi)緩慢注射1 mL蒸餾水、25%蔗糖溶液和母乳。所有足跟采血操作均由我科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進行,具體如下:采血人員清洗雙手并佩帶手套,按摩新生兒足跟1 min,并用75%酒精消毒皮膚,用一次性采血針刺足跟內(nèi)側(cè),深度<2 mm,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取第2滴血,將濾紙片接觸血滴,使血自然滲透至濾紙背面,手持消毒棉輕壓取血部位進行止血。
通過脈搏氧飽和度儀記錄新生兒足跟采血前后血氧飽和度和心率。記錄新生兒足跟采血時首次哭泣持續(xù)時間、哭泣發(fā)生率和足跟采血后2 min的哭泣發(fā)生率,其中首次哭泣持續(xù)時間定義為持續(xù)≥5 s的可聽聲音,且安靜間隔<5 s。通過CRIES(crying,requires O2 for SaO2<95%, increased vital signs, expression and sleepless)和早產(chǎn)兒疼痛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評估新生兒的疼痛程度。CRIES和PIPP量表均為常用的嬰兒疼痛評估工具,其中CRIES量表包含哭泣、氧飽和度、生命體征、面部表情和失眠5個項目,每項評分為0~2分,總評分為0~10分,疼痛程度隨著分數(shù)增加而升高。PIPP量表包括孕周、行為狀態(tài)、心率、氧飽和度、前額起皺、眼睛擠壓和鼻翼擴張7個項目,每項評分為0~3分,總評分為0~21分,疼痛程度隨著分數(shù)的增加而升高。
通過SPSS 21.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使用Bonferroni法。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分割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3組新生兒一般資料的比較 (n=45)
3組新生兒足跟采血前心率和氧飽和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新生兒采血后心率顯著高于采血前,氧飽和度顯著低于采血前(P<0.05或0.01)。足跟采血后蔗糖組和母乳組的心率均低于對照組,氧飽和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且母乳組改變更顯著(P<0.01)。詳見表2。
表2 3組足跟采血前后心率和氧飽和度的比較 (±s,n=45)
表2 3組足跟采血前后心率和氧飽和度的比較 (±s,n=45)
與對照組比較:a P<0.01;與蔗糖組比較:b P<0.01;與采血前比較:cP<0.05
images/BZ_98_207_875_2273_1008.png對照組蔗糖組母乳組125.82±13.59 126.13±14.21 125.79±13.84 98.21±1.64 98.25±1.61 98.24±1.62 159.58±15.41c 93.32±3.21c 148.52±14.12ac 95.73±2.07ac 136.71±14.62abc 97.11±1.72abc
母乳組和蔗糖組新生兒足跟采血時首次哭泣持續(xù)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足跟采血時及采血后2 min的哭泣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且母乳組的效果更顯著(P<0.05或0.01)。詳見表3。
表3 3組新生兒足跟采血時哭泣情況的比較 (n=45)
3組新生兒足跟采血前CRIES和PIPP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母乳組和蔗糖組新生兒足跟采血后的CRIES和PIPP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母乳組效果更顯著(P<0.01)。詳見表4。
表4 3組新生兒足跟采血CRIES和PIPP評分的比較(±s,n=45)
表4 3組新生兒足跟采血CRIES和PIPP評分的比較(±s,n=45)
與對照組比較:a P<0.01;與蔗糖組比較:bP<0.01;與采血前比較:cP<0.01
CRIES評分 PIPP評分組別對照組蔗糖組母乳組采血前0.23±0.11 0.21±0.12 0.22±0.11采血后 采血后7.81±0.92c 13.54±3.61c 6.13±0.75ac 9.61±2.42ac 4.72±0.68abc采血前2.41±0.55 2.43±0.61 2.42±0.586.12±1.25abc
足跟采血是新生兒病房中常見的操作,它可通過檢測先天性疾病的生化標志物,從而及早發(fā)現(xiàn)并治療上述疾病。然而,它會因為疼痛刺激給新生兒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其中,短期不良影響包括生理和行為兩方面。生理方面表現(xiàn)為心率和呼吸頻率增加,氧飽和度降低,顱內(nèi)壓升高等。行為方面表現(xiàn)為前額起皺、眼睛擠壓、鼻翼擴張和哭泣等。且疼痛刺激對新生兒可能存在長期影響,早期的疼痛經(jīng)歷或可改變其后期對疼痛刺激的反應。以往研究認為新生兒由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未成熟而感覺不到疼痛,但其傳遞疼痛的解剖、生理和神經(jīng)化學結(jié)構在出生前幾周就已發(fā)育成熟,其疼痛敏感程度甚至可能高于老年人。
通過非藥物形式減輕新生兒疼痛一直是臨床醫(yī)生和新生兒父母所關注的問題,使用奶嘴[4]、多感官刺激[5]、 母嬰皮膚接觸[6],母乳喂養(yǎng)[7-8]和腿部按摩[9]等均能減輕新生兒的疼痛反應。目前,蔗糖溶液是最常用于減輕新生兒疼痛的研究手段。蔗糖溶液鎮(zhèn)痛作用可能與內(nèi)源性阿片類受體通路有關。新生大鼠口服蔗糖溶液可使疼痛閾值提高1倍,而納曲酮可完全阻斷這一作用,說明蔗糖溶液與內(nèi)源性阿片類受體之間可能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研究發(fā)現(xiàn),口服蔗糖溶液可顯著降低新生兒的疼痛評分和綜合性多維度評分[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蔗糖溶液可顯著降低新生兒足跟采血后心率、足跟采血時首次哭泣持續(xù)時間、足跟采血時及采血后2 min的哭泣發(fā)生率,以及足跟采血后CRIES和PIPP評分,顯著提高了新生兒足跟采血后的氧飽和度,說明蔗糖溶液可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的疼痛。盡管目前使用蔗糖溶液似乎是安全有效的,在相關指南中也被推薦用于新生兒鎮(zhèn)痛。但是,蔗糖溶液的有效劑量尚未達成統(tǒng)一標準[11]。Johnston等[12]發(fā)現(xiàn)新生兒服用蔗糖溶液的頻率與新生兒神經(jīng)發(fā)育水平為負相關。因此,尋找一種更加有效及安全的新生兒鎮(zhèn)痛方式尤其重要。
研究發(fā)現(xiàn),母乳能有效減輕新生兒的疼痛[13]。Codipietro等[14]發(fā)現(xiàn)母乳喂養(yǎng)組新生兒的PIPP評分顯著低于蔗糖組,本研究與其結(jié)論相一致。然而,其研究中母乳喂養(yǎng)方式為吸吮新生兒母親乳房。目前,母乳喂養(yǎng)的鎮(zhèn)痛機制尚未明確,通過吸吮母親乳房的母乳喂養(yǎng)方式不能排除母嬰皮膚接觸、母親氣味和握持等因素的干擾,可能會對研究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本研究母乳和蔗糖溶液均通過無菌注射器喂養(yǎng),喂養(yǎng)方式一致,可排除上述干擾因素,減小研究偏倚。本研究發(fā)現(xiàn),足跟采血后蔗糖組和母乳組的心率均低于對照組,氧飽和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母乳組改變更顯著(P<0.05或0.01),母乳組和蔗糖組新生兒足跟采血時首次哭泣持續(xù)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足跟采血時及采血后2 min的哭泣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足跟采血后的CRIES和PIPP評分亦低于對照組,且母乳組效果更顯著(P<0.01),說明母乳對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的疼痛更有效。
綜上所述,母乳和蔗糖溶液喂養(yǎng)均可有效減輕足月新生兒足跟采血的疼痛,且母乳的鎮(zhèn)痛效果優(yōu)于蔗糖,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