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柏
近年來,高中物理教學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物理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驗探究能力,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和責任,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評價標準.而在科學思維和實驗探究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問題意識便成為提高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讓問題意識走進課堂已成為必然趨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問題意識的應用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學質量,使學生各項能力都得到明顯增強.
物理概念學習是物理知識理解的重要一環(huán).但經過調查發(fā)現,自身元認知能力不足、問題意識薄弱,導致他們在物理概念的掌握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課堂中,教師對概念知識的教學力度不大,大多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通過機械訓練強化概念認知,學生處于被動識記概念的狀態(tài),導致他們排斥枯燥的物理概念.為改變這一狀況,新版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概念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在探究中完成概念的認知、實現自己學習能力的提升.在物理概念教學中以問題引出概念,或在學生有疑惑時以問題的形式展開教學,更容易幫助學生完成物理概念的認知,學生在思考、分析、猜想、驗證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實現知識的深化和鞏固,保證了學生物理概念學習的高效性.由此可見,問題意識在物理概念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授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物理概念時,教師可用遞進式的問題進行導入:讓一張紙和一塊石頭同時從高處下落,觀察誰先落地.將紙揉成團再和石頭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觀察誰先落地.展開的紙和揉成團的紙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揉成團的紙可以和石頭同時落地?物體在下落過程中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在真空中,展開的紙和石頭同時下落的現象是否和在空氣中的一樣?為什么?物體在下落過程中其速度是如何變化的?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時便可完成對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描述,讓學生親身感受“問題”在概念學習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中運用問題意識.
物理是研究物體的相互作用和運動的一門自然科學,而實驗則是物理學研究的主要方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物理教學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作為承載大部分物理知識的物理實驗是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的內容.物理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為了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果,問題意識的滲透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多思.在物理實驗開展前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明確實驗的原理和目的,提高實驗操作的目的性;在物理實驗過程中提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少走彎路,明確每一步驟的目的及所要達成的目標;在物理實驗結束后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重溫實驗過程,復習實驗原理,適當的問題引導還有助于引發(fā)學生進行新的思考,深化物理實驗價值,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解題是高中物理教學中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解題的過程是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此過程中產生的思維障礙便是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在輔導學生解題時,可引導學生領會打破思維障礙的方法,即解決試題中存在的問題,使思維順暢.首先,學生要對物理試題做到認真閱讀,知道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其次,了解題干中給出了哪些信息,分析信息是否有用,又該如何應用;再次,思考應用所學知識和題設信息需要什么解題方法;最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完成試題的解答.在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問題細分為一個個小的、簡單的問題,這不但可以降低試題的難度,還可以保證解題的正確率.
物理知識是由一個個問題組成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便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把問題意識滲透到高中物理課堂中,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提升學生運用問題意識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也會在此過程中悄然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