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穎,李 江,雷小林,,黃 瞇
(1.江西省林業(yè)科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2.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云南 昆明 650000; 3.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胡頹子Elaeagnus pungens是胡頹子科Elaeagnaceae 胡頹子屬Elaeagnus植物,其根系發(fā)達,耐澇、耐旱、耐貧瘠,適應能力強,具有根瘤,對土壤有改良作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qū)[1-3]。根系分泌物通過影響根際微生物過程在根際區(qū)域與外界進行物質(zhì)、能量、信息交流過程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根系分泌物中有部分物質(zhì)具有潛在的化感作用[4-7]。目前關于胡頹子屬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其生態(tài)和藥用價值方面。對胡頹子的根系分泌物的相關研究較少,胡頹子化感物質(zhì)的研究更是鮮見報道,而化感物質(zhì)成分分析是胡頹子化感作用機理研究的前提。胡頹子的生態(tài)效益顯著,主要表現(xiàn)在對土壤結構和肥力的改善上,而江西胡頹子植物資源豐富且多分布在疏林中,是否存在較強化感作用?為此,本研究以3年生胡頹子根系為試驗材料,通過GC-MS分析其根系分泌物組分和潛在化感物質(zhì)成分,以期為胡頹子化感物質(zhì)研究與生態(tài)應用提供依據(jù)。
試驗地設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林業(yè)科學院院內(nèi)科研基地,地理坐標為28°44′41″N,115°48′47″E,屬東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濕潤溫和,日照充足,降雨充沛,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年平均氣溫17.1~17.8 ℃,年均降水量1 600~ 1 700 mm,降水日為147~157 d,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5%,年日照時間1 723~1 820 h,日照率為40%,無霜期251~272 d。
試驗林為3年生的胡頹子幼齡林,林分株行距為2 m×3 m,采用常規(guī)撫育措施,樹體長勢健壯,無病蟲害。
在樣地以“S”型各選定5 株長勢基本一致的樣樹,于夏季采集其根際土壤,即在樣樹的4個方向挖取40 cm 的剖面,取部分根系和根際表面0~3 mm 的土壤作用于測根系分泌物,裝入無菌袋,帶回實驗室,4 ℃下保存。
參照李江《胡頹子根系分泌物組成及其對根際土壤影響研究》測定方法進行[8]。
采用Excel 2010 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GC/MS 分析結果表明,胡頹子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的有機成分33 種,分屬酸、酯、醇、烴、酰胺、胡頹子堿和其他共7 大類,總相對含量(指各組分在GC-MS 分析中出峰面積占總峰面積的比例)約占總峰面積的95%以上(圖1、表1)。其中,8 種成分中相對分量大于3%的成分依次是:胡頹子堿的相對含量(32.68%)>鄰苯二甲酸的相對含量(7.92%)>苯氧基-4,4’-亞甲基[2-(1,1-二甲基乙基-6-甲基]的相對含量(5.22%)>9,12-十八碳二烯酸的相對含量(4.78%)>三十烷醇的相對含量(4.32%)>呋喃-2,5-雙(3,4-二甲氧基)的相對含量(3.21%)>苯甲酸的相對含量 (3.20%)>丙烯酸的相對含量(3.17%),共占到總組分的64.5%。在組分中相對分量介于3%~1%的有12 種化合物,其中酸類物質(zhì)占41.67%(5 種);烴類物質(zhì)占41.67%(5 種);酯類物質(zhì)占16.66%(5種)。在組分中相對分量小于1%的有13 種化合物,多為酯類、烴類、酰胺類。
圖1 根系分泌物相對含量Fig.1 Relative content map of root exudates
依據(jù)化感物質(zhì)14 類的劃分標準[9-10],胡頹子根系分泌物中潛在的化感物質(zhì)有21 種分屬10 大類,分別是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復合醌、簡單的不飽和內(nèi)酯、簡單的水溶性有機酸、芥子油苷、肉桂酸、生物堿、香豆素類、長鏈脂肪酸、脂肪醇??傁鄬考s占總峰面積的78.47%(圖2、表2)。其中,相對分量大于3%的成分與根系分泌物中相同為8種化合物,分屬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復合醌、簡單的水溶性有機酸、生物堿、香豆素類、長鏈脂肪酸、脂肪醇7 類,分別是胡頹子堿、鄰苯二甲酸、苯氧基-4,4’-亞甲基[2-(1,1-二甲基乙基-6-甲基]、9,12-十八碳二烯酸、三十烷醇、呋喃-2,5-雙(3,4-二甲氧基)、苯甲酸、丙烯酸,占潛在化感物質(zhì)的比例為82.20%。組分中相對分量介于1%~3%的有6 種化合物,分屬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簡單的水溶性有機酸、肉桂酸、長鏈脂肪酸4 類分別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相對含量(2.36%)>棕櫚酸的相對含量(2.13%)>肉桂酸的相對含量(1.83%)>二氯乙酸的相對含量(1.63%)>苯醋酸的相對含量(1.25%)>正十六烷酸的相對含量(1.03%),占潛在化感物質(zhì)的比例為13.04%;在組分中相對分量小于1%的有7 種化合物,分屬多苯甲酸及其衍生物、簡單的不飽和內(nèi)脂、芥子油苷、長鏈脂肪酸、脂肪醇5類。
表1 根系分泌物的GC/MS 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root exudates by GC/MS
研究結果表明,胡頹子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的有機成分有33 種,分屬酸、酯、醇、烴、酰胺、胡頹子堿和其他共7 大類,總相對含量約占總峰面積的95%以上。
董哲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同科沙棘樹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也有33 種化合物,但組分構成比例不同。胡頹子屬植物根系分泌物的酸性物質(zhì)含量較沙棘根系分泌物中少,且含有成分不同。影響沙棘生長較大的根系分泌物組分(組分比例是47.56%)是苯甲酸、肉桂酸、二苯胺[12],而影響胡頹子屬植物生長較大的根系分泌物組分(組分比例是40.6%)是胡頹子堿、鄰苯二甲酸。
根系分泌物組分中的胡頹子堿、鄰苯二甲酸、苯氧基-4,4’-亞甲基[2-(1,1-二甲基乙基-6-甲基]、9,12-十八碳二烯酸、三十烷醇、呋喃-2,5-雙(3,4-二甲氧基)、苯甲酸、丙烯酸共8 種成分中相對分量大于3%;組分中相對分量介于1%~3%的有12 種化合物,而相對分量小于1%的有13 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中有21 種化合物已經(jīng)被證實是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質(zhì)[13-15],在其他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物種中起到化感作用[16-18]。如簡單的有機酸類物質(zhì)可以抑制某些藻類的生長[19-21];如香豆素類物質(zh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黑麥草的生長等等[22,23]??梢?,胡頹子確實是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質(zhì)對其周邊的植物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等可能存在抑制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試驗證實。
圖2 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質(zhì)相對含量Fig.2 Relative content of allelochemicals in root exudates
表2 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質(zhì)Table 2 Allelochemicals in root exudates
董哲等[11]對胡頹子科沙棘屬植物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生長狀況下的的根系分泌物進行分析研究時發(fā)現(xiàn),生長良好的沙棘根系分泌物有33 種,主要為酸、胺、醛、酮和醇類化合物,生長較差的沙棘根系分泌物有28 種,主要為酸、胺、酯和醛類物質(zhì),主要是土壤養(yǎng)分差異造成成分差異。植物根系分泌與土壤養(yǎng)分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氮、磷或鉀缺失,能改變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和含量,而根系分泌物含量增加也會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的含量。
另外,植物化感作用的另一重要來源是植物枯落物,有對胡頹子屬植物葉片化學成分分析[24,25]結果表明,葉片中含有生物堿、揮發(fā)油、脂肪酸、黃酮、氨基酸等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中有部分化合物存在化感效應。自然生長條件下,胡頹子的化感效應不僅僅是根系分泌物或枯落物的中的化感物質(zhì)的單一效應,而且是多種化感物質(zhì)的共同作用,存在一定的疊加效應。胡頹子主要的化感物質(zhì)是什么?相互作用的機理是怎樣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來逐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