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交流是增進文明互學互鑒,推動國家間互通互聯的重要方式。分析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系列活動的活動安排和活動內容,能夠總結出本次活動充分發(fā)揮孔院資源優(yōu)勢;著眼當地民眾實際需求;多方聯動實現優(yōu)勢互補;經驗互通助力協同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并為其他孔院同類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總結出有益參考:“名人效應”助力中國文學走出國門,“精準服務”推動孔院當地化發(fā)展進程,“資源共享”實現各孔院共同受益,“榜樣作用”推進文化活動多元發(fā)展。
關鍵詞:余華 文學活動 孔子學院 特點 啟示
一、引言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中的一種審美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交流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孔子學院建設由規(guī)模擴張轉向內涵與特色發(fā)展的新時期,分析本次“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活動的組織安排和合作方式,能夠歸納出活動的主要特點,進而為之后進行的打造文學特色品牌項目和其他孔院同類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提供參考。
二、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系列活動”概述
此次“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活動是多方孔子學院協同組織,中國作家在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國家范圍內時間跨度、活動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活動。
(一)活動背景
文學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因此,文學作品國際化的趨勢愈發(fā)強烈。孔子學院作為世界橋梁,理應為世界文學的畫板上增添濃烈色彩。
(二)作者簡介
余華是中國最著名的先鋒派小說家之一,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在語言、結構、敘述方面為中國當代文學做出過杰出的貢獻。余華的作品在意大利多個城市、多家出版社翻譯出版,《活著》等作品在意大利廣為流傳,受到了意大利廣大讀者的喜愛。
(三)活動簡介
2018年10月18日,歷時近一個月的時間,“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系列活動在孔子學院總部文化處的大力支持下,由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策劃主辦,以及其他9所意大利孔子學院協辦,共開展講座16場,翻譯課程1場,觀眾累計超過五千人,在意大利掀起了一場“中國文學風潮”。
三、“文學之旅”系列活動的特點
本次活動不僅給意大利各地的文學愛好者帶去自己的作品,也推動了中國文學在意大利的發(fā)展和傳播。本次系列活動無論是促進文學之間的溝通,還是在深入文化交流方面,都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一)著眼當地民眾實際需求
“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系列活動”高度重視并尊重受眾的文化心理特征和敘事方式,以意大利人習慣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文化編碼轉換,講述中國故事,是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旗艦項目和成功案例。
意大利民眾期望有更多的中文書籍被翻譯成意大利語,意譯版的中文書籍不應該只是單一的以詞譯詞,而是應達到“信、達、雅”,既保留原文的美感,在翻譯的過程中又融入新的美感。本次“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活動”中的翻譯課程關注民眾需求,通過高質量的課程培養(yǎng)和儲備更多的中意高級翻譯人才,為高層次、高水平的中意文學以及中意文化交流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多方聯動實現優(yōu)勢互補
本次活動所產生的費用由米蘭格林扎納·卡佛(Bottari Lattes Grinzane)文學獎組委會和意大利各個孔院共同承擔。多方合作出資的方式為每一個活動節(jié)省預算,且未減弱活動原本達到的效果。充分發(fā)揮了孔子學院的全球網絡布局優(yōu)勢,攜手合作伙伴,實現協同發(fā)展。意大利的各孔院通力合作、資源共享,實現了區(qū)域孔院間的優(yōu)勢互補,確保活動更加順利且有效展開的同時,將活動影響力擴大到整個意大利,乃至全歐洲。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舞臺邁出堅實的一步。
(三)經驗互通,助力協同發(fā)展
意大利各個孔院之間互相參考余華在當地的活動信息和內容,加強各地活動的豐富性和可行性,活動結束后將活動進展和心得相互交流,互通活動經驗,去粗取精,為以后的活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單憑一家孔院的“單打獨斗”無法開展如此大規(guī)模的系列活動,意大利各個“兄弟”孔院同心同力,合力拓展活動范圍,共同打造文學傳播優(yōu)質平臺。
意大利的孔子學院在推動語言和文化傳播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與這些孔子學院國際化的眼光是分不開的。通過本次活動,為世界孔子學院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鑒,并以此推動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占據一席之地。
四、“文學之旅”活動的意義
本次“余華意大利文學之旅系列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其余熱仍在繼續(xù)。這次活動帶給意大利民眾的不單是中國作家的到訪,還是中國文化的融入,也為今后同類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總結了有效經驗。
(一)“名人效應”助力中國文學走出國門
“名人效應”,即名人出現所達成的引人注意、強化事務、擴大影響的效應,或人們模仿名人的心理現象的統(tǒng)稱。近年來,意大利各個孔子學院都曾邀請知名作家進行文學活動,以增進當地民眾對中國文學的了解,使當地讀者更加貼近和了解中國文學,這不僅是面向意大利文學愛好者的文化傳播,更是中國文學發(fā)展更加國際化的一步,是推動中意文學、世界文學交流的有效方式。
本次活動不再局限于學校內部,而是走出了校門,為意大利文學愛好者提供了與余華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中意文學的距離,使意大利文學愛好者深入了解中國文學的內涵,近距離接觸中國當代文學,思考中國文學不同于世界文學的閃光點,為世界文學交流搭建更加廣闊的平臺,推動了中國文學走向世界。
(二)“精準服務”推動孔院當地化發(fā)展進程
意大利讀者渴望走進中國文學,了解中國文化,更希望了解中國知名作家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本次活動面向當地讀者的實際需求,為意大利讀者與中國作家的互動交流搭建平臺,滿足意大利文學愛好者對中國文學的好奇??鬃訉W院的文化項目由簡單單一轉化為多元豐富,由硬性傳播轉為軟性深入傳播,由單向推動轉為多方互動,是孔子學院文化活動的創(chuàng)新進展。為孔子學院繼續(xù)以多渠道、新形式和當地化的方式促進中意文學的雙向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做好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資源共享”,實現各孔院共同受益
本次活動多機構共同參與,實現了各機構間的資源共享,助推中國文學在意大利進一步普及。同時,意大利各個孔院之間協同發(fā)展、共同進步,在活動過程中深入交流,使各個“兄弟”孔院齊頭并進。
本次活動通過及時的溝通和完美的協作,合理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不僅增加了孔子學院在意大利的知名度,更推動了意大利孔子學院漢語傳播和文化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四)“榜樣作用”推進文化活動多元發(fā)展
本次活動反響巨大,不僅為同類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樹立了成功典范,還推動了多個新項目的衍生。一方面,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羅馬大學孔子學院、圣馬力諾大學孔子學院計劃再次邀請余華與廣大意大利讀者進行交流。另一方面,國家漢辦漢學工作處受到本次活動啟發(fā),計劃以意大利各孔子學院及其合作大學為依托,開展新的語言和文化項目,在意大利學習中國語言文學的青年中選拔優(yōu)秀人才,赴中國北京外國語大學參加為期兩周的高級研修班,培養(yǎng)高水平的意大利青年人才,為有志于文學翻譯的意大利青年提供學習、交流與施展才華的平臺,增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加深他們對中國的感情,同時為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域外傳播培養(yǎng)生力軍。
五、活動反思
意大利的各孔院通力合作、資源共享,實現了區(qū)域孔院間的優(yōu)勢互補,確?;顒痈禹樌矣行д归_的同時,將活動影響力擴大到整個意大利。但活動中仍然存在溝通的不及時,以及突發(fā)狀況的及時應對。對此,策劃活動前期應同時做出兩份計劃,以使活動可以更加完美地進行。
六、結語
在全球孔子學院建設進入由規(guī)模擴張轉向內涵與特色發(fā)展的新時期,不同孔院之間的通力合作,有利于提高孔子學院的凝聚力,以及各孔子學院間經驗互鑒、資源共享,同心協力助推文化交融、民心互通,不斷推進孔子學院辦學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整體提升。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本就是一項艱巨繁雜的歷史任務,每一次的進程都是推動世界在歷史長流中進展的一小步。而這在世界進程中的一小步,都是中國文化走向國際化的推動力,看似微不足道,卻也掀起了一片漣漪。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應該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傳承,一個民族的強盛,都是以文化興盛作為支撐點的,文化的繁榮,是推進中國夢實現的重要一筆。
參考文獻:
[1]鄭才華.加大文化傳播力度促進孔子學院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J].新聞傳播,2013(12).
[2]郭薇.意大利聲樂藝術作品分類及其演繹技巧[J].歌海,2013(04).
[3]周延松.基于孔子學院的中醫(yī)文化海外傳播[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05).
[4]鄭靜芝.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8(24).
(作者簡介:楊迎,女,碩士研究生在讀,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7級,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