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yè)的學生具有個性化、多樣化的心理特征,心理教師要做好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時,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還要掌握他們的心理規(guī)律,進而創(chuàng)新工作的內容,建立出自助、互助、他助的心理教育模式,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藝術設計;高職學生;心理健康
引言:高職藝術設計類的學生和當代的大學生有著共同的特點,但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質。在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心理健康工作人員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規(guī)律,從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出發(fā),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高職學習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1 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心理特點
1.1學生性格敏感自卑
高職學生會因為高考失利產生具有矛盾性的自卑感。一方面表現為他們勇于做出挑戰(zhàn),充滿自信,另一方面當他們受到挫折后,對失敗的承受能力較差,出現一蹶不振的現象。學生這種自卑和敏感的心理往往不會表露在外,但這些學生在生活中不喜歡與他人交流。
1.2學生的個性鮮明、自我張揚
藝術設計類高職的學生想展現出自己的不同之處,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這種特點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思維活躍、長遠的理想,關注新鮮事物上,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藝術敏感性,并且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不同,這些學生有更高的創(chuàng)意性和自我表達意識。
1.3學生過度依賴網絡,充滿表達欲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逐漸普及,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增強,網絡已經逐漸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通過網絡能夠獲得信息、交流情感、豐富生活。網絡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給藝術設計的學生提供了情感宣泄、自我表達的出口,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求。
1.4學生情緒波動較大、穩(wěn)定性較差
高職藝術設計類的學生往往比較感性,在生活中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環(huán)境、人際交往、情感情緒等問題出現兩極化的心理狀態(tài),容易特別興奮或是特別傷感,這種心理發(fā)展不平衡的狀態(tài)極容易在校園生活中出現突發(fā)事件。
2 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2.1學生對病理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接受程度較低
目前高職心理教育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服務障礙類學生,而忽視對大部分普通學生做好預防和引導潛在的心理健康危機,應用病理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拒斥感,在進行心理健康的教學中、日常心理咨詢、活動參與、等工作上學生都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讓其產生抵制、觀望的心理,不能有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的益處。
2.2單一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較為突出的心理特點是適應調試和尋求發(fā)展?,F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心理教育上只是片面地強調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單向進行心理教育和知識宣傳,沒有重視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能力,無法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需求。
2.3心理教育教師資源短缺無法實現全員育人
教育部頒布的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指出,高校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比例為1:3000,學校至少配備兩名心理健康教育人員。但目前部分高職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是心理咨詢師,不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過于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壓力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學校無法實現全員育人和健康教育的目標[]。
3 解決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3.1自助、他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論基礎
這種模式是將人本主義作為基礎,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將個體的獨特性和自主能力凸顯出來,在實際的交互關系中構建自己的心理結構。因此,高職學校要對個體做好賦能,利用自助、他助、互助的方式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全方面發(fā)展。
3.2應用自助、他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2.1學生自助強調個體機能的開掘
經過研究表明學生在心理求助時的行為通常是先求助于自己然后再求助于他人。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向外界求助時,首先求助的是家人和朋友,只有出現較為嚴重的情緒障礙時才會選擇求助于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強烈的情感表達,學??梢岳眠@些特點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學生都存在來自生活、學習、情感等方面的壓力以及問題,這些問題大都由于適應性和發(fā)展性產生,并非心理障礙問題,當學生在掌握一定心理健康知識后能夠自行調節(jié)壓力和情緒。
3.2.2心理互助方式符合學生求助的目的
社會學習理論表明,人類在行為、心理和環(huán)境之間存在交互的關系,人行為可以通過角色的示范來展現。個體產生行為變化并非科學依據,而是受到親人、朋友的意見做出的改變,朋友家人出現的行為變化給個體提供了轉變的依據。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有著熱情開朗、渴望交流的性格特征,同伴的關系滿足了學生互助的心理需求。
3.2.3教師在他助的過程中發(fā)揮專業(yè)能力
高職心理教師可以發(fā)揮其職業(yè)能力,將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宣傳、心理咨詢等方面,還需要做好學生危機心理的排查工作、定期組織心理教育活動等,確保學校實現全員心育目標。
3.3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路徑
3.3.1開展陽光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可以發(fā)揮校園廣播、???、板報方式等有效作用,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例如移動終端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傳,將心理問題的標簽弱化,投放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引導。學校要注意在心理知識傳播中做好多元交互,讓學生逐漸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再產生抵觸心理,做到讓學生能自主學習心理知識,提高自身心理保健意識[2]。
3.3.2提高互助群體的素養(yǎng)
為了做到及時疏導學生出現的心理應激現象,可以完善互助群體的組成和管理方式,一方面健全互助組織的體系,體系內包括:學校、學院、班級、寢室,從這四個層面建立學生心理互助組織。另一方面,對互助群體進行規(guī)范的管理,通過培訓、考核的方式提升互助者的意識和能力。
3.3.3提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整合校內心理健康資源,在網絡上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構建集合教育、咨詢、預防以及干預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讓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且給學生提供集約化心理教育學習系統(tǒng),結合網絡提供的便利組成虛擬的學習群體,實現平臺上的自主、互助和他助行為。這種方式能及時疏導學生出現心理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
3.3.4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內容
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藝術設計類學生感性、開放的性格特點,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活動內容,創(chuàng)建出具有獨特性質的心理項目。學??梢远ㄆ陂_展學生心理交流的心理沙龍、賞析心理電影、觀看心理劇、心理素質拓展等活動,學生可以在活動過程中展開交流和探討,最后由心理老師進行開導,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
3.3.5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成功教育是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功觀念。高職院校學生有較強的自卑感,這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學校應結合入校教育、校史教育等探索出成功教育的形式。學校要對學生做好思想工作,請校外心理專業(yè)的專家進行講座,讓高職心理教師明確成功教育也是工作的重要內容。還要有效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成功教育,做好新生心理的適應工作,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專業(yè)素質共同發(fā)展[3]。
3.3.6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
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又不能明確專業(yè)內容、職業(yè)能力不足,因為在學校的時間沒有空余的時間,三年內完成的任務和本科四年完成的任務量相似,不能有效利用所學技能。學生會因為這些問題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會出現厭學、自暴自棄的現象。這就需要學校創(chuàng)新自己的辦學特色,同外界建立良好的關系,課程上與校外的企業(yè)建立聯系,引進企業(yè)人才來進行授課,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藝術設計類工作需要的技能,降低學生對職業(yè)的焦慮。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yǎng),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要認識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做好疏通引導工作。此外,學校還應不斷完善心理教育的體系,結合多種方式開展心理教育活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李春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實施策略探究[J].國際公關,2020(11):59-60.
[2]金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成因與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20(19):241.
[3]岳吉方.關注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長效監(jiān)控機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62.
作者簡介:
邱學文(1977—),男,漢族,湖南益陽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