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趙龍濤,楊 柳,呂名秀
(河南工程學院化工與印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根據2014年國務院召開的關于部署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會議精神,國家將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河南工程學院在2016年被列為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之一,這標志著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實質性的轉型已經提上日程。與“211”、“985”等高等院校相比,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水準相對較低,一味的沿用之前的教學體系,對教學活動極為不利[1-4]。因此,我們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吸收優(yōu)質課教學資源,積極建設在線課程,為學生們提供更加輕松、更加科學的教學氛圍。通過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更輕松學習的前提下,提升其綜合實踐應用能力,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有機化學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工程、輕化工程、環(huán)境工程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是以有機反應和實驗技術為指導,建立有機化學中一些基本規(guī)律和重要理論的學科,為相關專業(yè)今后從事專業(yè)研究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礎[5-9]。有機化學在線課程的建設、運用,要想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既要嚴格遵循在線課程的建設原則,又要有建設方向及特色。通過在線課程的建設,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整合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師們也能提升自我追求。
本論文以實用化、系統(tǒng)化、前言化和國際化為原則,從教學定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要素入手,全面革新教學思路,有針對性地將在線課程引入《有機化學》課程教學體系,初步開展有機化學在線課程的建設與探索實踐,為《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以學定教,圍繞課堂教學四要素(學生、教師、內容、媒介)構建教學理論框架,制定更有實用性、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有機化學線上課程體系。首先,以實用性為目標,無論是基本知識概念,還是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加工及應用,都要以具體應用實例為先導,遵循實例、理論、應用的原則,令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目標,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其次,線上課程內容建設應堅持系統(tǒng)性原則,應全面覆蓋有機化學課程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點,課程體系結構上要設計合理,難易要適中。另外,課程內容安排上要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拓展性,使學生更科學地理解基本知識,從而有效地進行相關學科前沿應用的拓展。最后,要增加與專業(yè)特色相關的一些基本知識及其應用,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yè)后能盡快適應實際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記憶有機化學中基本概念,描述典型有機化學反應機理及其證據,歸納含不同化學鍵有機化合物的典型有機化學反應及其區(qū)別和聯(lián)系。學會運用有機化學理論解決有機化學反應中的問題揭示并剖析現(xiàn)實生活中隱藏的有機化學問題評價有機化學領域研究成果的意義,針對有機化學問題設計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機化學》在線課程以超星學習通為基礎教學平臺,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任務點、完成作業(yè)與章節(jié)測試;以釘釘、QQ、微信等為輔助教學平臺,進行重難點解析、答疑及討論;通過直播回看,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內容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溝通等方面進行檢視,及時糾正并完善,積極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案例教學,領會生活中存在有機化學知識。利用動畫和球棍模型演示教學,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通過引入前沿知識和人名反應最新進展,濃厚學生學習興趣。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在線課程幾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能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完成教學目標;授課課時常常會受到其它課程的影響而被壓縮,這些都不利于有機化學課程更科學、合理的安排授課進程。而且,學生對有機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等因素,無形中加大了有機化學課堂教學的難度。因此,基于應用型本科背景下,要想深度拓展有機化學教學資源,打破傳統(tǒng)課程授課模式時空的限制,可以利用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開展有機化學線上課程。
感知有機化學發(fā)展曲折性,培育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和生態(tài)安全意識,認同有機化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培育學生職業(yè)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實現(xiàn)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教學組織上要充分使學生體會到主動研究的過程與樂趣,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學會自主學習。
每一章課程資源中,根據內容需要插入幾個10分鐘左右的相關知識點視頻,通過課程任務點的設置與發(fā)放,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安排預習相關章節(jié)的知識點視頻。通過后臺數(shù)據監(jiān)測,掌握學生預習完成率,并設置發(fā)放提醒,督促未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有效提高直播課中“教”與“學”的效率。尤其是對一些重難點,比如《立體化學》、《有機化合物結構解析》等章節(jié),爭取每一位同學都能完成課前預習,既完成課程對應章節(jié)中的視頻任務點的觀看。
根據學生預習情況,比如任務點視頻的觀看時長、觀看次數(shù)等,總結哪些知識點對學生而言是難點。對于難點部分,在直播課堂中一定要講清楚、講透徹。比如,有機化學中的電子理論(誘導效應、共軛效應和場效應)和空間效應,歷來都是難點,在課堂上要多舉例子,教會學生如何透過現(xiàn)象,認清本質,從而為學習親核、親電等不同反應類型奠定基礎。
在線課程學習過程中,面對電腦屏幕學習,與老師的授課行為存在距離感,特別是面對相對枯燥無味的理工科科目學習中,久而久之難免會有走神分心的時候,因此,在線授課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充分運用flash動畫、3D模型等多種教學手段,滿足學生各種感官的需求,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情緒中,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課程的網絡直播課中;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互動面板、設置搶答題、討論等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互動,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還能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酚的化學性質這一章節(jié)中,從酚的結構特點出發(fā),通過苯酚結構的分析,讓學生預測其化學性質,比如苯酚的酸性、苯酚的親電取代反應。然后通過反應實例或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充分體現(xiàn)了有機化學中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特點。在掌握有機化學基本結構理論和化學性質的基礎上,學會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因(結構)果(化學性質)關系引入“一份耕耘一分收獲”,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每次課結束后都會有自測題或作業(yè)。通過自測題和作業(yè),學生能夠自檢學習效果如何,老師也能根據自測題和作業(yè)的成績,看出學生哪些知識點掌握的牢固,哪些知識點還需加強。另外,雖然在線課程老師與學生見面的次數(shù)減少了,但是溝通方式、溝通次數(shù)卻多了很多。不單單有學習通學習平臺,還有QQ、釘釘、微信群等通訊方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不受任何限制地提出疑問,通過學生提的問題,折射出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從而使“教”與“學”之間的紐帶更加牢固。
雖然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線課程是大勢所趨,但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在線課程建設認知程度明顯不如“985”“211”高校。就有機化學課程而言,通過超星學習平臺建設在線課程,主要由授課教師制作速課、錄課等視頻文件,再傳輸?shù)皆诰€課程平臺供學生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推進在線課程教學,但課程內容相對分散,不夠系統(tǒng)。但是面對著新的時代、新的形勢,作為教師的我們,本就應該以自我更新的態(tài)度去面對,以師之擔當鼓舞學生學習的熱忱,以師之責任完成新型的授課任務,從而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