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國琳
(棗莊學院, 山東 棗莊 277100)
時代是引領思想的參考坐標。新中國成立71年來,面貌煥然一新,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日漸普及,綜合實力愈加強大,到今天,中國已經向新時代、新征程邁出了更為堅定的步伐。在這一大好前景下,教育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試金石。多年來,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育理念不斷改進,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特點,為教育改革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日益變化以及我國教育資源不斷積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斷擴充,極大拓寬了教育路徑,豐富了學生受教育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隨著政策的變化和教育趨勢的發(fā)展已經在不斷豐富與完善,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之中加入了現代社會的精神及元素。比如將黨的重要方針政策、中華新舊文化對比以及今后改革發(fā)展方向等內容融合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框架中,促使學生能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中感受中國變化、領略中國魅力,從而堅守中國信念、樹立中國風骨。
教育方式靈活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明顯特征。當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大學生提供了靈活生動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多媒體課件放映、視頻影片的觀看以及網絡學習軟件的使用,都極大地吸引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同時,課外實踐活動的增加為大學生提供了踐行理論知識的社會平臺。寒暑假組織學生志愿獻愛心活動、假期勤工儉學、校外文藝表演與文化宣傳活動等,引導學生能夠找到人生價值,在生活體驗中升華思想政治感悟。種種靈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使思想政治內容滲透于高校學生的平時生活中,有助于強化大學生的認同感和責任感[1]。
如今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已經被運用于社會各個方面,由互聯網平臺帶來的各種信息量十分巨大,給高校學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與生活趣事。然而也正是因為網絡空間信息量的龐雜,致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其中的信息,不知不覺受到消極因素的影響,導致在思想政治課堂中養(yǎng)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受到動搖。而且,互聯網具有移動性與便捷性特點,學生更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下降,阻礙思想政治活動的正向運行[2]。
進入新時代,我國高校教育改革進程不斷加快,教育現代化與教育國際化趨勢日漸明顯,大學生群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發(fā)展態(tài)勢。然而,由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化意識較為明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難以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部分學生政治意識較為淡薄,對于國家大事和社會變化等重視程度較低,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叛逆性,缺乏明確的思政觀和價值觀。尤其是在當下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部分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道路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難以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充分聯系,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
新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面臨著機遇與挑戰(zhàn),為學生提供先進的理論知識、創(chuàng)造濃厚的學習環(huán)境成為高校的主要內容。然而,部分高校教師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較為薄弱,一方面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認為學生應將主要精力放到專業(yè)課程學習中,對于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只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即可,致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關注不夠,一定程度阻礙了思想政治工作正常運行;另一方面,部分專業(yè)課教師認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思想政治教師的任務,其他教師忙于教學工作,沒有必要將精力置于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課程存在脫節(jié)現象,難以發(fā)揮其育人價值[3]。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高校要堅持思想政治育人路線,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各個角落,促使其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對學生塑造健康人格、提升道德修養(yǎng)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要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原則,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踐行于整個教育教學流程中。因此,在今后教育改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應當立足學生實際,從教學方式、教學力度以及教學覆蓋面出發(fā),強化思想政治理念引導,提升教師重視程度,幫助大學生自主學習,切實提升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效性。
由于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普及范圍較廣,因而需要高校教師加大網絡監(jiān)管力度,通過網絡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來限制學生課堂上網的頻率。一方面,高校教師可借助網絡教學設備,將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視頻放映、動畫剪輯等方式傳遞給學生。比如在講解傳統(tǒng)文化內容時,教師可消除動畫原聲,配以思想政治內容,利用故事對話形式激發(fā)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還可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碎片化學習,比如要求學生篩選網絡中的有用信息,作為思想政治案例進行摘錄,作為課上素材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提升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4]。
針對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較為薄弱的問題,高校教師須加強學生思想政治觀念引導,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念。首先,高校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想政治實踐機會。比如周末或者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社區(qū)街道、車站公園進行志愿服務活動;到敬老院聽老人講解中國歷史;組織學生到周邊社區(qū)宣傳熱點政策,為社區(qū)群眾普及法律知識等。從這一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理念的認識,從而提升其思想高度。其次,高校教師還可積極開展思想政治主題活動,比如思想政治演講比賽、辯論賽、小品、相聲等活動,要求學生自行分組,自擬題目,以豐富的活動形式體現思想政治主旨精神,進而提升學生思想政治認同感和信任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是啟蒙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水平會影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態(tài)度和效果。因此,教師自身應當不斷學習,平時多多參加校內外舉辦的教學科研活動,學習先進思想政治育人觀點,正確處理思想政治育人以及高校教育工作之間的關系,轉變教育教學方式,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寬度和深度,為學生樹立鮮明的教育旗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推動國家持續(xù)繁榮富強的中堅力量。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應將培養(yǎng)社會人才作為今后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高舉思想政治教育風帆,結合當下高校的優(yōu)勢,立足教育全過程,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教育行業(yè)發(fā)展開辟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