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第八師一四九團中學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古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民族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在課程標準里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美學大師李澤厚曾建議我們的中小學生多讀一些古詩詞。一首《春曉》,四五歲的孩童就已經(jīng)朗朗上口了,可見古詩詞的魅力是無窮的。小學階段古詩的學習,將為學生以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和繼承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重視對學生學習古詩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學生預習古詩,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學生主動接近古詩,了解古詩的過程。教學《宿新市徐公店》前,學生通過預習,借助各種學習工具,主動查找相關(guān)的資料,了解了詩的字數(shù)、行數(shù),詩的背景,詩句所傳達出的一些信息——春天的生機盎然,從而對詩有了大體的了解、感受。學生主動觸摸了詩的氣息,為學習古詩做好了情感的準備。在預習中,學生會生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促使學生想了解,求解答,又為古詩學習的引導做好了充分心理準備。通過預習,既豐富學生對古詩的感受,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梢姡首x對于理解古詩是很有幫助的。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詩的韻味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一方面反映出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程度。但古詩字數(shù)少,包含的感情又富有變化,要準確有感情朗讀一首詩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漸漸理解詩意,讀出詩的韻味?!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富有感情變化的詩。前后兩句寫春景,作者心情愉快、舒暢,后兩句寫送別的情景,作者流露了對老友依依不舍之情。
我先指名幾位學生朗讀,讓其他學生比較著聽。通過聽,通過比較,學生對詩的停頓、重點字詞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分小組比賽朗讀,并要求試著想象一下。學生又聽了幾遍,展開了想象,詩描寫的情景在學生的頭腦中慢慢清晰了起來,學生的情感積蓄了起來。這是在創(chuàng)設(shè)一個情境:假如你是詩人李白,望著好友和自己依依惜別,你要讀這首詩來表達這份情意。學生都試著讀給了同學聽,最后全班齊讀,學生用逐漸積蓄的情感,在那種氛圍中,用富有感情的聲音讀出了詩的韻味。重視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可讓學生逐漸積淀下文化底蘊。
古詩用字精煉,內(nèi)涵豐富,這是造成學生理解古詩難的一大原因。有些教師也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在教學中,習慣于把詩句的意思直接說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去接受古詩,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對古詩的厭煩感。其實,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推敲詩句的意思,主動品一品古詩用字的精煉和豐富的內(nèi)涵?!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苯虒W時,我先讓學生試著解釋單字的意思,再讓學生把句子的意思說一說,再進行比較。“孤帆遠影碧空盡”有的說是“單獨的一只帆的遠遠的影子在晴朗的天空里消失了”;有的說“單獨的一只船的影子遠遠地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也有的說是“孤孤單單的船只,越走越遠,影子越來越小,最后消失在天邊”。學生的說法都反映了他們對詩句的理解,是他們自己嘗試推敲的結(jié)果。再借助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再推敲對詩句的理解,琢磨出哪種說法較好地表現(xiàn)了詩的意蘊。詩的意境也可以引導學生推敲推敲。
在現(xiàn)行的教材里,古詩一學期才兩三篇,最多也只有六篇,這對于學生了解古詩,了解民族文化,力量是較薄弱的。所以,我們應當注重課外延伸,讓學生走進更廣闊的詩的世界里。我結(jié)合語文活動課,舉行古詩朗誦會、背詩擂臺賽等活動,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要求學生把在課外報刊上讀到的、電視上聽到的古詩整理出來,增加積累量,定期展示?!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lǐng)悟。在不同學段,可在誦讀材料的內(nèi)容、范圍、數(shù)量、篇幅、類型等方面逐漸增加難度?!蔽以囍压旁娬b記列入測試內(nèi)容,每單元測試要求學生至少默寫二至三首古詩,建立起對古詩學習的評價、激勵機制。實踐證明,學生完成每學年背誦古詩的要求,困難是不大的,有的則提前超量完成。而且,默寫也關(guān)注到學生書寫的正確性。古詩文的用字是很講究的,但實際學習中,學生常會寫錯字,這必然影響了學生對詩的感受理解。這樣,通過課外延伸,增加學生古詩的積累,大大豐富了學生對古詩的認識,增強了對古詩的感受力。
出于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在我的語文課上常有品味語言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習杜甫的《絕句》一詩時,我和學生說對仗的有關(guān)知識,而且也和學生對了幾對簡單的對子。開展班級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積累的有關(guān)節(jié)日的古詩文,交流、誦讀,活動過程中充滿了古詩韻味,學生切身感受到古詩文大有用武之地,自然喜歡積累古詩文。定期收看領(lǐng)導、名人的演講,引導學生感受古詩文在講話、演講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是習主席2014年7月4日在韓國首爾大學發(fā)表演講時引用的古詩詞,比喻中韓關(guān)系發(fā)展會有新機遇、新境界?!安晃犯≡普谕郏痪壣碓谧罡邔印?。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主席引用了這句詩,闡述中法兩國要有長遠的眼光發(fā)展兩國的關(guān)系。學生在運用中體味了古詩文的魅力,也充分體會到了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之,重視學生古詩學習的引導,豐富古詩學習的內(nèi)涵,學生將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