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準確的閱讀方法,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實效,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理解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途徑? 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064-01
語文理解力有不同的指向,包括針對文本的狹義理解,針對語篇外的廣義理解等。教師要盡可能地促使學生達成理解的較高水平。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和“這一篇”課文之間的鏈接。通過喚醒生活經驗,指導掌握點劃評注等閱讀方法,鼓勵學生交流互動,碰撞思維火花等方法,都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力,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1? ?聯系生活經驗,喚醒
如果學生不能理解文章中的生活經驗或者百科知識,又或者因為過于在意“我向思維”而不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文本內容聯系起來理解,則學生無法深入體會并理解文章的內容。針對這個問題,我采用背景介紹、物品展示、互動體驗、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呼喚學生的語文意識,讓學生和作者嘗試共鳴,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必修二《阿房宮賦》一文所闡述的內容和學生有較大的距離,所以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容。我在教學中嘗試運用背景介紹、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促使學生更好的感受文本。首先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阿房宮賦》的背景信息,如介紹秦朝的歷史,還可以介紹唐敬宗時期的歷史情況,讓學生了解作者為何創(chuàng)作這樣的文章。在多媒體展示中,還可以展示一下阿房宮的建造規(guī)模,并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結合課文思考作品分哪幾個層次寫阿房宮。最后還可以結合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近現代歷史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如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圓明園的建造和焚毀,說說慈禧太后的奢侈享樂和秦始皇是否有相似之處,從圓明園的焚毀中能否讓人收獲一些人生啟迪。在運用了這些方法聯系生活經驗后,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時再來分析課文的主旨,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在探究閱讀路徑的時候,首先要促使學生找到閱讀的方向。聯系生活經驗的方式能喚醒學生的閱讀體會。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作品中陌生化的部分,并通過聯系生活經驗的方式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作品的內容。
2? ?嘗試點劃評注,清晰
有的學生無法理解作品的內容,是因為缺乏閱讀經驗,沒有掌握和特定文本相互呼應的閱讀方法,缺乏相應的圖式。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鼓勵學生嘗試運用點劃評注等方法輔助閱讀。這樣能更清晰明了地挖掘文章中的關鍵信息,促使學生提煉總結,掌握閱讀的方法。
必修二《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篇幅較長,要學生在初讀中就掌握其中的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我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運用點劃評注的方式進行輔助閱讀,并在閱讀后嘗試提取信息,總結文章的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更清晰地看到文章的主旨。如可以讓學生分別從語言、服飾、肖像等角度對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主要的人物做出點評,然后整理成表格,并在分析表格填寫的內容后總結人物的特點。如有學生提出:“作者在寫王熙鳳和寫賈寶玉的時候,用的方法似乎有所不同。在描寫賈寶玉的時候多加了一些鋪墊。先說了其他人對賈寶玉的評價,然后又說了黛玉眼中的賈寶玉和他人截然不同?!痹搶W生還總結認為這可能是為后文進行鋪墊,通過強烈對比能更好地展現人物形象。在運用了點劃評注后,學生能更清楚地看到作品對人物形象的處理。
在嘗試運用點劃評注輔助閱讀后,學生能更清楚地看到文章的思路,了解話題是如何發(fā)展的,明白其如何連成整體。學生能靠近文章,品味原文的語言,搞清楚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找到閱讀文章的途徑。
3? ?碰撞思維火花,分享
組織學生分享交流閱讀經驗,交流思想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路徑。有的課文距離學生的語文經驗比較近,學生容易產生個性化見解,還有的文章多元理解的空間比較大,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這些課文都適合用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可以讓學生形成學習共同體,老師則在旁邊相機點撥,促使學生獲得更多感受。
必修一《致橡樹》是一首朦朧詩,朦朧詩的特點是描述精神世界,喜歡用整體形象進行象征,在文字的選擇時也力求在表現內心和隱藏內心之間進行詞句選擇,因此詩歌的意境比較模糊,意思比較含蓄。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詩歌進行討論,嘗試從多重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分析。如有學生嘗試從詩歌的意象入手進行分析,認為“木棉”、“橡樹”等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似乎是展現出了某一種人格。還有的學生嘗試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認為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入手展現了木棉的品格,體現了木棉對于橡樹的愛情。還有的學生認為:“作品運用了比興的手法,和平鋪直敘的詩歌不同,能更好地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在這樣的探究中,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手進行分析,交流了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并嘗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個性化感悟。
在組織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在擴展閱讀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并在交流中和同學進行分享,既讓學生感受了分享自己學習所得的成就感,更為其他同學的學習提供了借鑒,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好方法,助推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要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就要找到合適的閱讀途徑。閱讀研究專家詹森認為閱讀和理解的區(qū)別在于,如果沒有理解,閱讀就只是在追隨書頁上的記號。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運用各種方法促使學生加深理解。也就是說,閱讀的實質就是學習如何理解文本,如何和文本進行對話。
參考文獻:
[1] 阿拉坦烏拉.探究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新課程,2016.
[2] 陳德慧.探究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讀與寫,2014.
[3] 顧娟.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談高中語文文言句讀解題方法[J].考試周刊,2009(12).
[4] 王永心.淺談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