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魏,郭 蒙,李奕衡,孫曉瑩,靳 潔,賈禮伊,曹慧玲1,,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組進行性視神經(jīng)損害,最終損傷視力的疾病,主要與病理性眼壓升高有關。青光眼發(fā)病迅速,是首要不可逆致盲性眼病[1]。青光眼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視野進行性缺損,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死亡可導致視野缺損,機制尚不明確。眼壓病理性升高是青光眼發(fā)病的危險因素,眼壓越高,持續(xù)時間越長,對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損傷越嚴重。但是,眼壓升高并不是青光眼的唯一誘因,臨床上有部分正常眼壓青光眼患者。另外,有些患者雖然眼壓控制較好,但其視神經(jīng)損害卻持續(xù)性加重[2-4]。臨床上青光眼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激光療法、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降眼壓類藥物和保護視神經(jīng)類藥物。降眼壓類藥物如增加房水回流的擬副交感神經(jīng)藥物與前列腺素衍生物,減少房水生成的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碳酸酐酶抑制劑等。保護視神經(jīng)類藥物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抗氧化劑、神經(jīng)保護劑等[5]。由于青光眼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導致臨床藥物治療多以對癥治療為主,療效不理想。我國藥用植物約11146種,是世界上藥用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藥單體是指從中藥中經(jīng)過提取分離的單一有效成分,兼有中藥與化藥的雙重優(yōu)勢。我國傳統(tǒng)中藥與中藥單體在青光眼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在視神經(jīng)保護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可供研發(fā)的空間很大[6]。本文綜述了代表性組方與單味中藥,尤其是代表性中藥單體,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與機制,以期為青光眼的臨床治療與新藥研發(fā)提供參考。
中醫(yī)用“青盲”描述青光眼,該詞最早出現(xiàn)在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中醫(yī)認為青光眼是由性情急躁,肝氣不舒,致使肝火旺盛進而傷及脾腎,郁氣上行而阻滯眼目所致。多種中藥組方、中藥與中藥單體,具有滋養(yǎng)肝腎,清肝明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疏肝理氣等眾多功效,可通過修復RGCs損傷,抑制其凋亡,保護視神經(jīng),改善青光眼患者癥狀[7]。
傳統(tǒng)中藥組方已廣泛用于青光眼臨床實踐中,療效良好。青光安顆粒(黃芪、赤芍、地龍、生地黃、茯苓、紅花、車前子、白術)綜合考慮了青光眼發(fā)病機制和術后青光眼患者的臨床癥狀,已廣泛用于青光眼臨床治療,療效顯著[8]。研究表明,青光安顆??墒剐∈笱蹓合陆?,房水流暢系數(shù)C值增高,流出阻力R值降低,顯著改善小鼠青光眼癥狀[8]。益精補陽還五湯(黃芪、葛根、枸杞子、川芎、菟絲子、赤芍、當歸尾、紅花)對開角型青光眼患者臨床輔助治療具有積極作用,可降低眼壓,改善視網(wǎng)膜動脈血流,減少視野缺損,提高光敏感度。除臨床常見組方外,研究人員還對中藥配伍進行了新探索。楊艷秋[9]采用自擬中藥組方(熟地黃、丹參、黨參、山藥、當歸、葛根、白芍、川芎、茯苓、鱉甲、甘草)研究表明,該組方可改善青光眼患者視神經(jīng)萎縮。宋思祥等[10]采用自擬中藥組方(黃芪、葛根、茯苓、生地黃、玄參、女貞子、丹參、麥冬、郁金、白術、地龍、川芎、石菖蒲、桃仁)研究表明,該中藥組方在青光眼患者術后視神經(jīng)保護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可提高患者光敏感度與視力,減少視野缺損。
單味中藥也廣泛應用于青光眼的臨床治療中,療效良好。燈盞細辛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視網(wǎng)膜血液循環(huán)的功效。研究表明,燈盞細辛注射液可降低青光眼大鼠眼壓,下調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表達,抑制RGCs凋亡,改善大鼠視覺功能。銀杏葉具有降壓、降糖、保護視網(wǎng)膜視神經(jīng)的功效。研究表明,銀杏葉提取物可通過維持大鼠RGCs細胞骨架形態(tài),抑制其凋亡,保護視神經(jīng)。藏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抑制細胞凋亡的功效。研究表明,藏紅花提取液可通過調節(jié)大鼠視網(wǎng)膜氧化應激反應,抑制RGCs凋亡,保護視神經(jīng)。
中藥單體是指從中藥中經(jīng)過提取、分離、精制獲得的有效成分,已測定其化學結構的單一化合物。中藥單體主要有4種來源:(1)直接從藥源植物中分離提取,為其最主要來源;(2)化學與半化學合成;(3)利用植物細胞或組織培養(yǎng);(4)微生物合成等。中藥單體兼有中藥與化藥雙重優(yōu)勢,中藥單體因來源于中藥,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臨床檢驗,具有中藥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中藥單體又具有化藥結構確定的優(yōu)勢,有利于新藥研發(fā)。青蒿素與三氧化二砷是中藥單體類新藥成功的典范。研究表明,多種中藥單體在青光眼治療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5-6,11]。
2.1葛根素葛根素(puerarin)是來源于傳統(tǒng)中藥葛根的一種黃酮類中藥單體,通常采用乙醇沉淀聯(lián)合柱層析分離純化制備。葛根素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12]。氧化應激可損傷RGCs,葛根素為天然抗氧化劑,具有抗氧化能力,可通過調節(jié)氧化應激反應保護RGCs,改善青光眼患者視力,已廣泛用于青光眼的臨床治療[13]。
趙春穎等[12]采用葛根素滴眼液連續(xù)給藥4wk,研究其對60例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療作用。結果表明,與噻嗎洛爾滴眼液相比,葛根素滴眼液可降低患者眼壓,減輕視盤損傷,減少視野缺損,提高視力。其改善作用與上調患者房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過氧化氫酶(CAT)活性與總抗氧化能力(TAC),降低氧化應激損傷有關。目前尚需要積累更多的臨床研究案例,便于客觀準確地評價其臨床療效。
劉海鳳[14]采用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溶液注射構建青光眼家兔模型,葛根素注射液(10mL/kg)腹腔注射給藥4wk治療。檢測各種氧化還原酶的活性與抗氧化物的含量,結果表明,與模型組相比,葛根素治療可上調家兔SOD、GSH-Px和CAT活性,上調還原型谷胱甘肽,下調氧化型谷胱甘肽、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從而減輕由氧化應激導致的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損害。劉蓓等[15]采用鞏膜靜脈燒灼法構建慢性高眼壓SD大鼠模型,葛根素注射液(10mL/kg)腹腔注射給藥4wk治療。采用筆式眼壓儀檢測大鼠實時眼壓,采用HE染色法分析視網(wǎng)膜厚度,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大鼠視神經(jīng)纖維結構,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視網(wǎng)膜中磷酸化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B(p-AKT)與AKT的表達水平。結果表明,與模型組相比,葛根素處理組大鼠眼壓、視網(wǎng)膜厚度與視神經(jīng)有髓神經(jīng)纖維數(shù)量等指標均顯著改善,視網(wǎng)膜中p-AKT與AKT比值明顯升高,抑制RGCs凋亡,保護大鼠視神經(jīng)。雖然研究證實葛根素可通過調節(jié)氧化應激反應保護視神經(jīng),但其具體分子機制尚待進一步探討。
2.2川芎嗪川芎嗪(ligustrazine)是一種來源于川芎的生物堿類中藥單體,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用于青光眼治療。該化合物提取工藝較為復雜,中藥川芎先使用乙醇回流,濃縮后采用大孔樹脂柱(乙醇洗脫)純化,獲得川芎總提取物??偺崛∥锸兔严嗖捎萌趸X層析柱分離純化,即得川芎嗪單體。
在臨床應用中,川芎嗪常與其它藥物配伍用于青光眼治療。曹慧琴[16]隨機將103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分組,研究川芎嗪和吲哚美辛或拉坦前列腺素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效果。采用流體壓力計檢測眼壓,定期檢測評估患者視野與視力。研究發(fā)現(xiàn),與單獨用藥對照組相比,川芎嗪和吲哚美辛或拉坦前列腺素聯(lián)合用藥可顯著改善房水回流,降低眼壓,有效改善患者視力與視野,顯著改善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癥狀。另有研究采用單四唑比色法分析川芎嗪對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影響,結果表明,高濃度川芎嗪(320mg/L)可在體外顯著抑制小梁細胞增殖,提示川芎嗪可能通過影響小梁細胞活性,改善房水循環(huán),降低眼壓[17]。
梁靜等[18]采用鞏膜靜脈燒灼法構建慢性高眼壓大鼠模型,川芎嗪腹腔注射給藥3wk治療。采用筆式眼壓計(Tono-pen AVVI)測定大鼠眼壓,HE染色法觀察視網(wǎng)膜變化,采用TUNEL染色法和免疫組化法分別檢測細胞凋亡程度和B細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達水平。結果表明,與高眼壓模型組相比,川芎嗪處理組大鼠眼壓降低,上調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達,抑制大鼠RGCs凋亡,保護視神經(jīng)。杜紅彥等[19]采用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眼前房注射構建高眼壓SD大鼠模型,鹽酸川芎嗪注射液(7.2mg/kg)腹腔注射給藥2wk治療。采用眼壓計 (Schiotz)檢測大鼠眼壓,采用免疫組化法分析視網(wǎng)膜中的Bcl-2和Bcl-2關聯(lián)X(Bax)蛋白的表達水平,采用TUNEL染色法檢測細胞凋亡。研究表明,與模型組相比,川芎嗪可上調大鼠抗凋亡蛋白Bcl-2表達,下調促凋亡蛋白Bax表達,提高Bcl-2與Bax比值,顯著抑制RGCs凋亡,保護視神經(jīng),改善青光眼癥狀。推測川芎嗪對RGCs的保護作用不涉及眼壓降低效應,在臨床應用川芎嗪治療青光眼時,可同時聯(lián)合應用降低眼壓藥物,改善青光眼患者預后。
2.3花青苷花青苷或花青素(anthocyanin)是一類廣泛存在的黃酮多酚類中藥單體,也是一種水溶性良好的天然食用色素,常用提取方法是采用超臨界—酶解法進行初步提取,隨后采用硅膠層析柱(洗脫液:鹽酸—甲酸—乙酸乙酯)分離純化制備花青素單體。研究表明,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糖和降血脂等活性,可通過抗氧化或抑制核轉錄因子κB(NF-κB)活化下調高眼壓大鼠視網(wǎng)膜內(nèi)MDA和NO,抑制RGCs凋亡,減輕視神經(jīng)損傷,改善青光眼癥狀[20]。
Yoshida等[21]采用隨機雙盲實驗觀察了38例開角型青光眼患者長期口服黑加侖提取物花青苷(50mg/d,2a) 的治療效果。研究過程中定期采集分離患者血清,檢測血清內(nèi)皮素-1(ET-1)、NO、晚期氧化蛋白產(chǎn)物(AOPP) 含量與血清抗氧化活力,研究表明,與安慰劑組相比,患者在服用花青苷6mo后,其血清中ET-1濃度明顯提高至正常水平。提示花青素可通過參與調節(jié)ET-1依賴的眼部血流動力學增加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眼部供血,緩解其眼部疼痛,減輕視功能損傷,延緩青光眼進程。說明對開角型青光眼患者而言,除控制眼壓和抑制視野缺損外,口服花青苷可能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案。然而,患者血清中NO和AOPP含量、血清抗氧化能力未見明顯改變,其原因尚需進一步探討。
2.4芬戈莫德芬戈莫德(fingolimod,F(xiàn)TY720)是一種鞘氨醇類似物,其前體是1995年日本科學家從冬蟲夏草中分離提取的一種抗生素,多球殼菌素,經(jīng)過結構改造和修飾所得。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抑制,視神經(jīng)保護作用,可用于青光眼治療[22-23]。
You等[22]采用眼前房注入微珠方式構建單側慢性高眼壓SD大鼠模型,采用FTY720每周腹腔注射給藥3mo。采用暗視閾值反應(STR)評價內(nèi)層視網(wǎng)膜功能,利用HE染色和Bielschowsky銀染法分別檢測視網(wǎng)膜RGCs層細胞密度與視神經(jīng)軸突數(shù)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檢測AKT和細胞外調節(jié)蛋白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視神經(jīng)乳頭區(qū)域中1-磷酸鞘氨醇(S1P)受體表達。研究表明,F(xiàn)TY720處理組大鼠STR損失幅度顯著降低,視網(wǎng)膜RGCs層細胞與視神經(jīng)軸突數(shù)量明顯增多,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上調,視網(wǎng)膜中S1P受體表達上調。提示FTY720可上調蛋白激酶表達,上調腦源性神經(jīng)保護因子,提高RGCs數(shù)量和生存率,通過非傳統(tǒng)眼壓調節(jié)機制達到保護視神經(jīng)作用。韓冰[23]采用光損傷構建視神經(jīng)損傷大鼠模型,研究FTY720對大鼠視網(wǎng)膜感光細胞與小膠質細胞的作用。采用流式細胞術和ELISA實驗檢測小膠質細胞數(shù)量與白細胞介素-1β(IL-1β)表達,采用TUNEL染色法檢測感光細胞凋亡,采用HE染色法觀察視網(wǎng)膜形態(tài)。研究表明,與模型組相比,F(xiàn)TY720處理組大鼠的視網(wǎng)膜形態(tài)結構正常,小膠質細胞數(shù)量與IL-1β表達顯著下降,感光細胞凋亡數(shù)量明顯降低。提示FTY720可抑制光損傷大鼠視網(wǎng)膜上小膠質細胞活化,下調小膠質細胞中IL-1β,抑制視網(wǎng)膜感光細胞損傷與凋亡,保護視網(wǎng)膜感光細胞,改善青光眼癥狀。然而,F(xiàn)TY720的視神經(jīng)保護作用尚缺乏大量臨床病例驗證。
2.5蒺藜皂苷從刺蒺藜中提取的蒺藜皂苷(tribulus terrestris saponin)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眼科疾病治療,在青光眼治療方面具有較大潛力。一般采用乙醇提取后濃縮方法制備。研究表明,蒺藜皂苷可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損傷,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護RGCs[24]。
李諾等[25]采用20g/L甲基纖維素眼前房注射構建慢性高眼壓新西蘭白兔模型,蒺藜皂苷(5mg/kg)耳緣靜脈注射給藥4wk治療。采用眼壓計(Schiotz)監(jiān)測眼壓,并檢測視網(wǎng)膜中SOD和MDA含量。與模型組相比,蒺藜皂苷處理組的兔眼壓并未發(fā)生明顯改變。但是,蒺藜皂苷治療可顯著增加兔視網(wǎng)膜中SOD含量,顯著減少MDA含量,降低氧化還原反應對眼部組織與RGCs損傷,提示蒺藜皂苷可減輕高眼壓兔視網(wǎng)膜的氧化應激反應損傷,保護RGCs。王璟等[26]采用眼前房加壓法構建缺血再灌注SD大鼠模型,缺血處理前24h,采用蒺藜皂苷(30mg/kg)尾靜脈注射一次性給藥治療。缺血再灌注48h,摘取大鼠眼球,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大鼠視網(wǎng)膜內(nèi)細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4(CDK4)的蛋白表達水平,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結果表明,與模型組相比,蒺藜皂苷可顯著降低大鼠cyclin D1與CDK4表達水平,減少RGCs細胞凋亡數(shù)量。推測蒺藜皂苷可通過調控細胞周期相關蛋白表達,抑制RGCs凋亡,減輕大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視網(wǎng)膜損害。但蒺藜皂苷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損傷,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護RGCs的作用,尚缺乏大量臨床病例驗證。
2.6黃芪多糖黃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se)是傳統(tǒng)中藥黃芪的主要有效活性組分,一般可采用水提法、堿醇或堿水法、超聲波或微波法、纖維素酶法等多種工藝手段從黃芪中提取獲得。
黃芪多糖可通過抑制視網(wǎng)膜中Caspase-3表達水平抑制RGCs凋亡。葛薇等[27]采用甲基纖維素眼前房注射構建急性高眼壓SD大鼠模型,采用黃芪多糖(500、2000mg/kg)灌胃給藥2wk治療。采用眼壓計(Tono-Pen)監(jiān)測大鼠實時眼壓,HE染色法觀察視網(wǎng)膜結構特征,采用免疫組化法測定視網(wǎng)膜內(nèi)Caspase-3蛋白表達水平,采用TUNEL染色法檢測RGCs凋亡。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黃芪多糖可顯著下調視網(wǎng)膜中Caspase-3表達水平,抑制RGCs凋亡,降低視網(wǎng)膜厚度與視神經(jīng)纖維層厚度,減輕大鼠視網(wǎng)膜水腫,改善視網(wǎng)膜形態(tài)。有趣的是,黃芪多糖低劑量改善作用更優(yōu)。說明高劑量黃芪多糖具有RGCs保護效應,同時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黃芪多糖用量并非越高越好,需要摸索合適劑量,才能發(fā)揮良好保護效應。黃芪多糖抑制RGCs活性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號轉導途徑有關。劉昕妍[28]采用橫向定量牽拉法構建視神經(jīng)損傷Wistar大鼠模型,黃芪多糖(20、40、80mg/kg)腹腔注射給藥2wk治療。采用熒光金標記RGCs,采用熒光倒置顯微鏡觀察RGCs凋亡程度,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視網(wǎng)膜中PI3K、AKT與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表達水平。研究表明,與模型組相比,不同濃度黃芪多糖均可上調PI3K、AKT與GSK3β基因表達,上調PI3K、AKT與p-AKT、GSK3β與p-GSK3β蛋白表達,且呈濃度依賴性。中劑量與高劑量黃芪多糖可顯著上調大鼠視網(wǎng)膜中p-AKT和p-GSK3β表達,激活PI3K/AKT信號轉導途徑,抑制RGCs凋亡,保護視神經(jīng)。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熒光金標記RGCs計數(shù)方法檢測其凋亡,可能存在辨識誤差,如果采用免疫熒光雙標記方法或可彌補其不足。該研究初步證實了黃芪多糖通過上調大鼠視網(wǎng)膜中p-AKT和p-GSK3β激活PI3K/AKT信號轉導途徑,抑制RGCs凋亡,保護視神經(jīng),但其具體上下游的調節(jié)關系,尚需深入探討。
姜黃素、金絲桃素、阿魏酸、丁香酚等中藥單體也具有改善青光眼的作用。姜黃素可上調急性高眼壓家兔RGCs中Thy-1抗原(一種RGCs的特異標記物)的表達水平,提高RGCs密度,保護視神經(jīng)[29]。目前關于中藥組方、中藥與中藥單體治療青光眼的研究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1)缺少大樣本的臨床病例研究,無法客觀評價其臨床療效;(2)缺乏深入的作用機制探究。
青光眼是一種眼壓升高,視神經(jīng)損傷,視力下降的疾病。中醫(yī)認為其為“五風內(nèi)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肝氣郁結、氣血失調,最終氣郁不能疏泄導致疾病發(fā)作[7]。目前,臨床上青光眼的治療方案多是以降低眼壓為主,然而降低眼壓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在降低眼壓同時,抑制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細胞凋亡,才能從源頭上解決青光眼致盲的問題。華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中醫(yī)藥文化有著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其中很多中藥或者中藥單體都具有保護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細胞的作用。中藥單體兼有中藥與化藥的雙重優(yōu)勢,在中藥現(xiàn)代化政策鼓舞下,隨著對中藥單體進行深入篩選與研究,以及臨床應用研究數(shù)據(jù)的大量積累與分子作用機制的深入探討,研發(fā)中藥單體類新型青光眼治療藥物亦是必然趨勢,具有較大的研發(fā)空間與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