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慶玲,隋馨,高雅松,孫長春
吉林省醫(yī)療器械檢驗所,吉林 長春 130000
溶血試驗方法,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篩選試驗,在試驗操作規(guī)范的情況下,血漿血紅蛋白量升高指示溶血并反映出在與材料和器械接觸中紅細胞膜的易破裂性[1-3]。紅細胞因藥物或毒性物質作用可發(fā)生溶解,本試驗系將醫(yī)療器械或注射器的供試液與血液或血液稀釋液直接接觸,通過測定紅細胞溶解后釋放的血紅蛋白量,來判定或檢驗供試品的體外溶血程度。本試驗不適用于評價帶藥劑的器械。輸液器和注射器是在醫(yī)院和診所中使用廣泛,且與人體血液直接接觸的醫(yī)療器械,因此溶血試驗方法在檢測醫(y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中顯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兩種溶血試驗方法分別對二者進行檢測,現將檢測過程結果報道如下。
1.1.1 儀器 紫外分光光度計、電子天平、生化培養(yǎng)箱、水浴鍋、離心機。
1.1.2 材料 蒸餾水;0.9%氯化鈉溶液;新鮮抗凝兔血;新鮮稀釋抗凝兔血:取新鮮抗凝兔血8 mL,加0.9%氯化鈉注射液10 mL,即得;2%全血稀釋液:取新鮮抗凝兔血2 mL,加0.9%氯化鈉注射液至100 mL,即得;1%全血稀釋液:取部分2%全血稀釋液,加入等容積的0.9%氯化鈉注射液即得。
1.2.1 一次性使用輸液器溶血試驗
a.供試品的制備:稱取各部件15 g,切成0.5 cm小段或約0.5 cm×2 cm大小塊狀。
b.供試液分組:試驗組(A):取3支試管,每支各加5 g供試品和0.9%氯化鈉注射液10 mL;陰性對照組(B):取3支試管,每支試管各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 mL;陽性對照組(C):取3支試管,每支試管各加入蒸餾水10 mL。
c.按GB/T 14233.2中方法進行試驗,將上述各組置(37±1)℃水浴中保溫30 min,每管加入0.2 mL稀釋兔血,混勻,置(37±1)℃水浴中保溫60 min。倒出試管中液體,以800 g離心5 min。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545 nm處測定吸光度。
1.2.2 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10 mL)溶血試驗
a.供試液的制備:試驗組(A):取該批注射器3支,各加入1%的全血稀釋液至全刻度容量;陰性對照組(B):取3支試管,每管各加入1%的全血稀釋液10 mL;陽性對照組(C):取3支試管,每管各加入蒸餾水5 mL,2%的全血稀釋液5 mL。
b.按GB 15810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將上述三組試驗液同時置于(37±1)℃恒溫箱中,保持60 min+5 min。把供試液A分別裝入3支試管中,每管各10 mL,以15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545 nm處測定吸光度。
注1:陰性對照管的吸光度應不大于0.03,陽性對照管的吸光度應為(0.8±0.3),否則應重新試驗。
注2:按GB/T 14233.2中7.8規(guī)定,按本試驗檢驗時,合格判定指標一般規(guī)定為溶血率應小于5%[1];按GB 15810中5.12.3中規(guī)定注射器應無溶血反應(溶血率≤5%)[2]。
2.2.1 一次性使用輸液器溶血檢測結果:溶血率為0.2%。
陰性對照組(B)吸光度值分別為:0.104、0.108、0.110;
試驗組(A)吸光度值分別為:0.125、0.101、0.101;
陽性對照組(C)吸光度值分別為:1.006、0.984、0.822。
2.2.2 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溶血檢測結果:溶血率為0.7%。
陰性對照組(B)吸光度值分別為:0.102、0.131、0.140;
試驗組(A)吸光度值分別為:0.126、0.113、0.149;
陽性對照組(C)吸光度值分別為:0.936、0.809、0.890。
根據GB/T 16886.1標準中附錄A中表A.1要考慮的評價試驗[4]中與血間血路、循環(huán)血液接觸的外部接入器械和與血液接觸的植入器械需要進行血液相容性的評價試驗。故以最常用的輸液器和注射器為代表進行溶血檢驗,暫未發(fā)現二者產生溶血反應,結果表明,二者的溶血風險相對較低,但不代表所有醫(yī)療器械產品不存在溶血風險。該試驗方法相對操作簡便快捷,能快速準確的檢測醫(yī)療器械產品的體外溶血程度,但不排除人為因素會影響試驗結果。因此,在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細節(jié),如采血時,容易導致破壞血細胞的動作要輕,以免破壞血細胞,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同時注意確保試驗中所用的儀器均應該為檢定合格的儀器,避免因儀器的因素,如離心機轉速不夠,影響試驗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