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明
(福建省邵武市衛(wèi)閩中學 福建 邵武 354000)
隨時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初中生群體各種各樣漠視生命事件和傷害事件時有發(fā)生。對此,學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而且被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除了可以為學生道德品質發(fā)展和法治素養(yǎng)提高提供平臺之外,也能成為生命教育的有力載體,抓住初中生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實施生命教育觀,推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學生的生命價值得到升華。
1.1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主要課程,要想充分發(fā)揮其育人作用,就要將生命教育的理念滲透進學生的內心之中,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融入生命意識,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生存和發(fā)展的方向,從而獲得生命健康成長。
1.2 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要手段。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目前,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生存。為了延年益壽,他們絞盡腦汁,特別是對一些老年人來說,談論死亡都是很忌諱的。在道德與法律課堂上,通過滲透生命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生命觀,學會珍愛生命、敬畏生命,從而更好地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精彩,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2.1 運用多元,樹立生命意識。生命教育關系學生個體生命的發(fā)展。將生命教育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可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體現學科育人的強大功能。為了保證生命教育的滲透質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生命教育中的突出價值,就必須選擇高質量的教學方法。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力求最大化的契合學生的生命特征與學習需求,來促進教育的改革,體現對學生生命個體的重視和尊重。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實踐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與以往單純的理論教學模式相比,創(chuàng)設情景是幫助學生樹立生命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探問生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導入新課環(huán)境引用電視劇《西游記》中很多妖怪想吃唐僧肉的片段,提出疑問:在現實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嗎?隨后引入本課,讓學生懂得生命來之不易,樹立珍惜生命意識。此外,也可以選擇知識競賽法,通過組織競賽活動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促使學生在競賽中發(fā)展自身思維,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2.2 引用法律,培養(yǎng)生命意識。對于生命教育的實施來說,選取合適的介入角度是至關重要的,這關系到生命教育的方向問題,也關乎到學生是否可以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和學習規(guī)律。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可以引用法律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的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同步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的第九課《珍視生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遇到生命安全問題時,如:交通、意外、搶劫等,學習用法律保護自己,珍愛生命,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今日說法》等節(jié)目片段,讓學生對一些簡單的案例展開分析、討論。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提高學生的理念意識,樹立法不可違的觀念,清晰認識生命的珍貴性、生命不可侵犯的意識,進而更好地尊重和熱愛每一個人的生命。
2.3 結合熱點,滲透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時政熱點滲透生命教育,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原則,賦予課程教學的生命力。為此,教師必須重視對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搜集相關熱點新聞內容,為生命教育的滲透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視頻、圖片等資源,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求生欲,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例如:2020年伊始迅速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感染患病和面對生死的問題陡然出現在全國十幾億乃至地球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民眾的生活當中。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敬畏生命。通過此方式,加強生命教育的滲透,增強教學效果,實現學生對生命價值的升華。
總而言之,生命教育的實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德育課程,以一種直面生命、提升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使學生真正理解生命的內涵,提高對生命意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