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均生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
為了普及報告文學常識?!吨袊骷摇肺⑿殴娞栭_辟了全新欄目《寫作課》。約請報告文學大家360度剖析“報告文學”。(見《中國作家》微信公眾號)這不能不能不說是一個良好的愿望。以期讓報告文學這一概念,這一文體,再次走進廣大青年的心目中,推動全社會更加重視報告文學,讓報告文學在新時代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本課目第一講(2019年10月18日)就是由報告文學著名作家何建民同志講“什么才是真正的報告文學”,讀后頗多收益。然而,對其中個別問題的闡述也還是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
報告文學是怎么產(chǎn)生的?是不是由捷克作家基希所首創(chuàng)?是不是由于有了基希的作品,“報告文學由此誕生”?何建民同志是這樣寫的:
現(xiàn)代報告文學文體,是20世紀初由一個叫基希的猶太作家創(chuàng)立的,這位生活在歐洲的新聞記者出身的作家,在經(jīng)歷法國大革命運動和俄國“十月”革命過程之后,“時常被有限的版面新聞影響,以至發(fā)誓要隨心所欲地寫”(基希語),因此他把深入革命現(xiàn)場的所見所聞,通過比新聞報道和通訊特寫更有藝術化的手法,完成了他的一篇又一篇“文學特寫體文章”——這就是報告文學最初的萌芽?;5倪@種文體后來在報紙上發(fā)表后,比任何新聞報導更受讀者歡迎,由此慢慢地誕生了一種介于新聞與文學之間的新文體。報告文學由此誕生。
誠然,基希是活躍在20世紀初的著名報告文學家,他的足跡遍及全世界五大洲。他的作品既寫了資本主義統(tǒng)治下工人、農(nóng)民的苦難。也寫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他寫的都是重大題材,而且大都篇幅短小,觸及社會的神經(jīng)。
基希1932年來到中國,寫了《秘密的中國》,對于中國人民充滿充滿了同情,但是還沒有公開發(fā)行,就被希特勒列為禁書,付之一炬。此書英文版1933年被周立波譯出,在我國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據(jù)馮牧等回憶,在抗日前線,周立波、卞之琳、馮牧、黃鋼等等都在行軍的背包中,帶著《秘密的中國》,作為寫作的范本。連魯迅也對基希加以贊揚。尤其是1935年,基希在巴黎保衛(wèi)文化大會上作了《報告文學——一個危險的文學樣式》的演講,率先為報告文學的地位吶喊,抨擊資產(chǎn)階級的所謂“高尚文學”“不過是荒唐滿紙”。對時新的報告文學這一“特殊的文學樣式”“資產(chǎn)階級美學家對它嗤之以鼻”?;a樹h相對地指出:“人和生活是至高無上的,我們的文學應當為他們,為他們的存在和意識服務。”他自豪地說,報告文學就是要“面向勞碌奔波、讀書不多的讀者層”。雖然報告文學被資產(chǎn)階級污蔑為“危險的文學樣式”,他也絕不后退。這篇演講后來成為報告文學早期的宣言書。因此,中國人民和中國報告文學家,對他懷著深深的敬意,因為他不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戰(zhàn)士、一位社會活動家、一位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者。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說是基希創(chuàng)造了報告文學這一種文體,在基希的作品發(fā)表以后,“報告文學由此誕生”。這個結論既沒有從歷史背景上考察,也不符合事實。在這里有兩點要講清楚:第一、報告文學是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下產(chǎn)生的?第二、報告文學是在什么時候命名的?第三、報告文學的要素和特征是什么?怎么樣以此來衡量什么是報告文學。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產(chǎn)生,都是同歷史時代的經(jīng)濟、政治因素密切聯(lián)系,是社會需要的必然產(chǎn)物。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這個總原則的。最早的報告文學理論家。一直認為報告文學是“近代工業(yè)社會的產(chǎn)物”,(川口浩《報告文學論》,見王榮剛主編:《報告文學資料選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P1184)當然是對的。工業(yè)社會是什么呢?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造成的社會最本質(zhì)的東西就是“它使兩個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互相對立的階級: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擠在工廠里的工人群眾,首先是受各個工廠主資產(chǎn)者本人的奴役,”“在當前同資產(chǎn)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chǎn)階級是真正的革命階級,”而“無產(chǎn)階級卻是大工業(yè)本身的產(chǎn)物?!?馬克思《共產(chǎn)黨宣言》)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馬克思、恩格斯是最早發(fā)現(xiàn)工業(yè)資本主義社會本質(zhì)的人。在19世紀上半葉即1848年發(fā)表《共產(chǎn)黨宣言》之前,恩格斯在18歲那年(1839年)深入倫敦,調(diào)查由工業(yè)化流入城市而陷入極端貧困的工人生活狀況,目睹工人們因失業(yè)而饑餓、患病,居住條件十分惡劣,妻子兒女被迫賣淫,身染梅毒,許多人陷入絕境。這位年輕的社會主義者,奮筆直書寫下了皇皇數(shù)十萬字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年出版。列寧稱贊說,這“一部寫得很動人,充滿了關于英國無產(chǎn)階級窮苦狀況的最確實最驚人的情景,”“這部著作是對資本主義和資產(chǎn)階級的極嚴厲的控訴,他給人的印象是很深的,從此到處都有人援引恩格斯的這部著作,認為是對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狀況的最好描述。不論在1845年以前和以后,都沒有出現(xiàn)過一部書,把工人階級的窮苦狀況描寫的這么鮮明、逼真”。[1]當然,在此以前1840年,法國女作家弗羅拉·特里斯坦寫了《倫敦漫步》,在此后的1848年,德國詩人格奧爾格·維爾特寫了《英國人的社會和政治生活速寫》,都曾暴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初期英國工人的悲苦生活。為什么歐美作家先后都把目光投向英國呢?因為英國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源頭,是最先把工人階級推進深淵的發(fā)源地,所以英國工人生活的狀況和命運自然會引起有良知的作家們的關注。在這些作品中,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后來杰克·倫敦的《深淵中的人們》可以說是代表。那么他們當時是怎么進行采訪和寫作的呢?恩格斯說:
“我拋棄了社交活動和宴會,拋棄了資產(chǎn)階級和葡萄牙紅葡萄酒,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幾乎都用在和普通工人交往?!薄斑@樣以來,我就有機會為這個受壓迫、受誹謗的階級做一件事情?!?《致大不列顛工人階級》)
他就這樣在工人區(qū)居住了近兩年時間,寫成了這部幾十萬字的著作。半個世紀后的1902年,美國作家杰克·倫敦(1879-1916)依照恩格斯的足跡也到了倫敦,這時的倫敦已經(jīng)變成了近千萬人的大都會,表面繁華、熱鬧。杰克·倫敦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貧窮的流浪水手,租下兩間破棚屋,進行了三個月的實地調(diào)查,歸國后寫出了一部早期的經(jīng)典報告文學《深淵中的人們》。在他的筆下,工人們無家可歸,婦女為三個便士、兩個便士,甚至一塊發(fā)霉的面包出賣肉體,兒童們像蒼蠅一樣死去。杰克·倫敦寫道:
“本卷所敘述的一切經(jīng)驗,都是我在1902年夏季身受了的?!抑覍嵉叵嘈诺脑?,全是靠我的一雙眼睛所目擊的真憑實據(jù)而來。”
恩格斯和杰克·倫敦的寫作實踐,體現(xiàn)出他們鮮明的寫作目的,嚴格自律的吃苦精神和嚴謹求實的寫作態(tài)度。他們這些寶貴的創(chuàng)作品格,堪作我們今天報告文學家的典范。
在這一歷史時期,描寫歐美工人生活狀況的書層出不窮。1824到1828年,德國詩人海涅寫了四本旅行記,包括《英國片段》,明顯地表現(xiàn)出社會批判色彩;1840年,法國女作家弗洛拉·特里斯坦寫出了《倫敦漫步》;1842年,英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狄更斯來到美國,寫了《美國雜記》;1848年,德國詩人、革命家格奧爾格·維爾特寫了《饑餓之歌》《英國人的社會和政治生活速寫》;1825年到1868年,俄國作家赫爾岑寫了《往事與隨想》,講述了俄國當時的政治風云,描寫了俄羅斯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1883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文寫了《密西西比河上》,反映了美國工人早期覺醒和初期的工會活動;1890年,俄國作家契科夫用三個月時間調(diào)查了沙俄統(tǒng)治下,政治犯的悲慘境遇,寫出了《薩哈林旅行記》。
當然,這不是當時紀實作品的全部,但已經(jīng)展現(xiàn)了寫紀實報告的作家林林總總,作品琳瑯滿目。尤其是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的紀實作品,如巴黎公社女戰(zhàn)士洛易斯·米歇爾的《公社》和《回憶錄》,馬克思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新聞記者、巴黎公社親歷者利沙加勒的《一八七一年公社史》等,更是具有報告文學的主要特征。在風云激蕩的十九世紀,無論是社會活動家、新聞記者、詩人、文學家都以目擊者、親歷者、調(diào)查者的身份,用紀實的筆法真實地反映、刻畫了歐美工人群眾和底層人民的辛酸悲慘生活,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初期人民的苦難。這些作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虛構的小說,而且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潮流,當時還沒有“報告文學”這個名稱,而是名曰旅行記、隨筆、報告、調(diào)查、回憶錄等等。但是在我們后人看來,這些作品完全具備了后來稱之為報告文學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如事實的真實、嚴肅地調(diào)查、細節(jié)的具體、文筆的優(yōu)美等。特別是鞭辟入里的政論,是確切意義上的報告文學,是時代的真實記錄,是當時社會需要的文學形式,有的已經(jīng)成為報告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
經(jīng)過19世紀的大動蕩之后,到20世紀初世界更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更多的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投入這類作品的寫作。高爾基于1905年寫出特寫《一月九日》,控訴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血腥屠殺工人和平請愿的事件。這一作品后來被魯迅推薦,稱之為“脫出了書齋,開始與大眾相見”的文學“先進的范本”。其后是十月革命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更是吸引了諸多新聞記者和作家,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新聞報道,熱情從事報告文學形式的寫作,從而形成了一個大的文學潮流,由此開始被命名為“報告文學”。
1917年,美國新聞記者約翰·里德(1887-1920)在彼得堡直擊十月革命的過程,寫出了《震撼世界的十天》,描述了十月革命曲折復雜而又驚天動地的斗爭。美國新聞泰斗李普曼1924年認為,約翰·里德創(chuàng)作《震撼世界的十天》是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始者,因而他說“報告文學始于里德”。塞爾維亞評論家T·巴克,1935年也說,約翰·里德的《十天》是“古典報告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
和里德同時的捷克作家基希(1885-1948)也是這一時期嶄露頭角的報告文學作家。他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他曾被希特勒逮捕,參加過西班牙國際縱隊,探訪過墨西哥,又到了中國上海,幾乎走遍世界五大洲。基希用他的筆寫下了幾百萬字的報告文學。1908年-1907年相繼出版了《布拉格街頭拾零》《布拉格的冒險》兩部通訊報告集。尤其是1932年寫出《秘密的中國》,在我國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是20世紀作品最多、社會批判最深刻、勇敢揭露資本主義潰瘍的報告文學作家,而且他對報告文學的形式做了積極地探索。1935年他在巴黎“國際作家擁護文化大會”上的演講《報告文學——危險的文學樣式》是一篇劃時代的報告文學家宣言書。塞爾維亞文學評論家巴克稱基?!霸谏鐣髁x的領域里,把報告文學正確地發(fā)展到了它的最高形式,”“是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的報告文學家的控訴人”。 我們當然毫無疑義地尊崇他是20世紀報告文學開拓者和貢獻者之一,但是我們不能由此斷言,“基希的這種文體在報紙上發(fā)表后,報告文學由此誕生”。這個結論既不符合歷史,也不符合文學自身發(fā)展的軌跡。
20世紀初,高爾基于1924年寫出著名人物特寫《列寧》,生動地展現(xiàn)了創(chuàng)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領袖的光輝形象?!读袑帯泛汀墩鸷呈澜绲氖臁芬粯映蔀橹幐枋赂锩慕?jīng)典報告文學作品。高爾基此后在蘇聯(lián)大力提倡報告文學寫作,使得當時蘇聯(lián)成為報告文學繁榮的國度。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看到, 從19世紀到20世紀洶涌澎湃的歷史長河中,從文學歷史的漸進過程中,早在基希之前,紀實性寫作的報告文學已經(jīng)大量出現(xiàn),它是19世紀社會歷史大背景下的必然產(chǎn)物。正如恩格斯所說:“從1830年起,在這兩個國家里(指英國和法國,筆者注),工人階級即無產(chǎn)階級,已被承認為爭奪統(tǒng)治而斗爭的第三個戰(zhàn)士。當時關系已經(jīng)非常簡單化,只有故意閉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見?!盵2]P24這正是為什么在無產(chǎn)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之后,歐美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和新聞記者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工人的生活狀況,寫出了許多不同于聚焦上流社會的虛構小說的紀實性報告文學的社會原因。
19世紀由于資本主義大工業(yè)生產(chǎn)方式的確立,資產(chǎn)階級和工人階級矛盾的尖銳化,社會歷史變動速度在加快,社會政治、經(jīng)濟生活更加動蕩的現(xiàn)實,為報告文學提供了歷史舞臺和大量素材,這無疑成為報告文學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同時,由于社會民主思想的傳播,人民群眾自主意識的加強,加之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通訊手段大大改善,于是整個社會要求文字信息對重大事件作出迅速、詳盡、生動而且具有揭示性的反映,并形成某種是非輿論,這是社會需要方面的因素。所有這些,為報告文學的產(chǎn)生發(fā)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魏螘r代, 經(jīng)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寫照,都是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彼从沉四莻€特定的社會下的歷史面貌,是那個時代的鏡子和人文記錄。所以,任何一種文學體裁、文學形式、文學潮流都是受那個時代的歷史結構,政治、經(jīng)濟狀況和歷史主角所制約的?!队と穗A級狀況》《法蘭西內(nèi)戰(zhàn)》《一八七一年公社史》《深淵中的人們》《美國雜記》《薩哈林旅行記》《密西西比河上》……都是這一大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他們奠定了近代新興文學體裁——報告文學的堅實基礎。
報告文學起源于19世紀工業(yè)社會,緣于一個新生的無產(chǎn)階級的出現(xiàn),緣于資產(chǎn)階級對工人階級大面積的殘酷剝削與掠奪,成為全社會注意的焦點。馬克思、恩格斯、利沙加勒、杰克·倫敦、契科夫、狄更斯、海涅、赫爾岑……通過他們對社會的觀察和感受,“敏銳把握時代變化的趨勢,最先感知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最先踏響時代進步的蹄聲,最先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和先倡者”(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所以我認為報告文學最早應該是出現(xiàn)在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初期。
到了20世紀,以十月革命為代表,世界進入新紀元,有更多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自覺投入了為新的世界、新的斗爭、新的生活的寫作,“報告文學”這個名稱也自然被公認了。后來的繼承者,如約翰·里德、高爾基、基希、埃德加·斯諾等以他們劃時代的作品成為我們今天公認的報告文學大師。所以,報告文學這一新的文學體裁不可能是由基希一個人單打獨斗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是因為基希的作品一出現(xiàn)“報告文學由此誕生”。正如早期報告文學理論家、法國作家皮埃爾·梅林所說:“19世紀的技術方面、科學方面、社會生活方面的種種大變動,一定能夠在報告文學的方法中找到他們的表現(xiàn)”,“一定改變了世界上藝術家的觀念”,“有許多小說家也接受報告文學的元素而加以利用”。(見王榮剛主編《報告文學研究資料選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97頁)所以,我們把報告文學的產(chǎn)生或誕生,定于19世紀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新時期,而不是20世紀30年代國際報告文學的鼎盛時期。至于上述19世紀那些作品文體的界定,就不再贅述論證了。因為俄國著名批評家別林斯基早就指出:藝術上的邊界不是地圖上國家的邊界,絲毫不能逾越。誰也“不能夠用手指頭像在地圖上指點國家一樣把它們指點出來”。
有人會提出疑問,你把恩格斯的《工人階級狀況》和馬克思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這兩部經(jīng)典作品說成是報告文學,是否有些牽強附會,降低了他們的社會價值?這是出于對革命導師及其經(jīng)典作品的尊崇,所提出的善意質(zhì)疑。這里我們也要用事實加以論證。
根據(jù)何建民同志那篇文章,他對報告文學提出了三個特征。他說,“真正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作品,必須具備‘報告性’‘新聞性’和‘文學性’這三個關鍵點,”“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作為尺子,用文學手法寫的新聞報告?;蛘吣苷嬲鸷衬愕男撵`世界,能真正燃燒你的情感火焰,……才是真正地報告文學”。何建明同志這個概括應該說是很好的。我們就據(jù)此來分析一下《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吧。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恩格斯深入倫敦工人生活區(qū),實地觀察21個月之后才寫的調(diào)查報告。他到貧民窟,進入工人家中,同工人交談,聽他們訴求,看他們穿些什么?摸摸他們床板上蓋的什么?(有的竟是麻袋片),作者分享著工人們的痛苦。僅此還不夠。他說,因為有幸在英國本土——在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地倫敦,這個有250萬人口的大都會,在工業(yè)發(fā)達的英國。他才可能收集到當?shù)貓蠹埳弦磺嘘P于工人生活的災難、疾病和死亡的報道,考察工人們的覺醒和斗爭。因此,他了解到的無產(chǎn)階級境況才如此的完備和典型。他堅持說:“這本書所敘述的,都是我看到、聽到或讀到的。我的觀點和我所引用的事實,都將遭到各方面的攻擊和否定?!薄暗俏乙敛贿t疑地向英國資產(chǎn)階級挑戰(zhàn)。讓他們根據(jù)我所引用的這樣可靠的證據(jù),指出哪怕是一件多少能影響到我的整個觀點的不確切的事實吧?!?《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序言)請看,如此嚴謹、嚴肅、求實的鐵一樣報告,直到170多年后的今天,也是最真實、最完美、最科學的,這應該符合報告文學的“報告性”吧。
再看馬克思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從巴黎公社起義到巴黎公社被梯也爾鎮(zhèn)壓下去,馬克思一直關注公社的每一場戰(zhàn)斗,每一個文告,公社時期巴黎的每一點變化他都了然于胸。在公社失敗后,他又親自聽取了公社成員的匯報,收集了有關公社的一切資料,包括反動派報紙的攻擊,奮然執(zhí)筆寫出了巴黎公社的全方位的全景式報告。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是普法戰(zhàn)爭后法國的政局,這也是公社起義的原因之一,第二章是巴黎公社起義的經(jīng)過,第三章是總結巴黎公社政權建設的經(jīng)驗以及公社建立后巴黎的新面貌,第四章深刻揭露梯也爾反動派如何血腥鎮(zhèn)壓公社的罪行。全書構成了巴黎公社的百科全書式的調(diào)查、分析和總結。在今天,也是一部無可替代的完美、準確、充滿理性思考的莊嚴報告和證詞。由此看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兩部作品,以報告文學的“報告性”來檢視,即使在報告文學產(chǎn)生100多年之后,也是極佳的范本。
恩格斯寫《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于1843年到1844年,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查21個月,收集了各種報刊資料才寫成。1845年在英國正式出版。當時。英國工人在萬般苦難中掙扎,正需要讓世人知道他們的狀況。這本書就是以新聞的時效性來說也正當其時,出版后這本書迅速在世界傳播,到處被人引用。這種“新聞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樣,馬克思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也是經(jīng)過觀察思考,收集資料,當最后一批戰(zhàn)士倒在梯也爾的槍彈下,在巴黎公社失敗僅僅兩天之后,馬克思受“國際總委員會”之托在會議上宣讀了這部著作的全文,這種快速反應能力在近代200多年的新聞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馬克思報告半個月之后,“國際總委員會”就以書面形式公開發(fā)表。正如恩格斯所說,公社失敗后,“在整個歐洲掀起了一個誹謗運動,而且誹謗的矛頭針對著所有的流亡者(指公社戰(zhàn)士—筆者注),特別是國際委員會”?!斗ㄌm西內(nèi)戰(zhàn)》的發(fā)表給了資產(chǎn)階級及其喉舌以粉碎性的打擊,伸張了巴黎公社的正義性,歌頌了公社戰(zhàn)士的不朽功勛,同時也成為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的珍貴歷史文獻。綜上所述,這兩部經(jīng)典著作的“新聞性”當然無可置疑,完全符合報告文學對“新聞性”的要求。
何建民同志在談到報告文學的文學性時,做了這樣的闡釋:“那些真正能震撼你的心靈世界,能真正燃燒你的感情,能真正擁有愉悅你的閱讀觀感的報告文學,才是真正的報告文學。”說得好極了,讓我們以此來對照馬恩這兩部著作。
說文學性當然離不開描寫和抒情,文字要有文采,生動、具體、形象,可讀性強。我們首先來看看恩格斯怎樣寫倫敦這個繁華大都市的
“這個全世界的商業(yè)首都,有著巨大的船塢,成千的船只,泰晤士河上美麗的景色,一切都是這樣的雄偉,這樣壯麗,簡直令人陶醉?!薄霸诩辛素敻?,歡樂和光彩的臨近圣詹姆斯王府、緊靠著華麗的貝斯華特宮的地區(qū),現(xiàn)代精美的建筑藝術消滅了一切窮人的茅屋地區(qū),在似乎是專門給闊佬們享受的地方”,從“財富輝煌的客廳”,不時傳出“歡樂的笑聲,輕率而粗暴地笑聲”。
請看這些描寫何等清晰,而在敘述中流露出對資本家的鄙棄和和冷嘲,何等嚴厲冷峻。即使挑剔的語文教師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多么美妙的散文描寫。還有:
“在世界上最富庶地城市,最華麗的街區(qū),每一年,每一個冬天,都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年紀很輕,但染上惡習的受過折磨而顯得衰老的女人,他們被社會唾棄,因饑餓、骯臟和疾病而活活的腐爛著?!?/p>
這樣的描述和細節(jié)還有很多,整個的描寫非常形象,但又充滿了同情和憤怒。恩格斯寫紀實報告好像一位記者背負著攝像機,一會兒把鏡頭對著富麗堂皇、燈紅酒綠的倫敦大都會,一會兒對著破敗窮困、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工人群眾。你能說這些描寫遜色于哪一部暴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報告文學?這些筆墨和基希描寫的中國上海女工、童工的作品簡直是異曲同工。
有人反對把恩格斯的這部作品說成是報告文學,他認為只不過是一個“調(diào)查報告”,沒有他說的那種“文學性語言”。他說:“報告文學有自己獨特的語境,文字應當富有彈性、色彩和溫度,充滿生動、形象、意象和詩性感?!蔽覀兛吹蕉鞲袼刮墓P的“詩性感”就是他對工人群眾的關愛、同情,對資本主義的鄙視和憤怒。請認真讀完這部偉大著作,你就自然會心服口服,你也會像列寧一樣,稱贊這部作品“寫的很動人”,“描寫得這么鮮明、逼真”。
我們還可以看一看馬克思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馬克思不僅用滾燙的語言,贊揚了公社戰(zhàn)士的英勇頑強、大公無私、敢于獻身、非凡創(chuàng)造,而且刻畫了一個資產(chǎn)階級政客的典型——鎮(zhèn)壓巴黎公社的劊子手梯也爾。馬克思以其深邃的觀察分析和杰出的寫作才能,對梯也爾這個屠夫的描述,既有對他奸詐、媚態(tài)的形象勾勒,又有切膚剔骨的心理剖析,既有鞭辟入里的無情嘲諷,又有蓋棺論定的深刻概括。馬克思是這樣描寫梯也爾們屠殺公社戰(zhàn)士的兇殘和無恥:
“梯也爾先生們的巴黎并不是‘賤民’的真正的巴黎,而是幽靈的巴黎,是francs -fileurs的巴黎,富人的、資本家的、花花公子的、游手好閑者的巴黎。這個巴黎帶著它的奴仆、騙子、文丐、蕩婦目前正麇集在凡爾賽、圭丹尼、呂埃伊和圣熱爾門;這個巴黎認為內(nèi)戰(zhàn)不過是愜意消遣, 它從望遠鏡中欣賞戰(zhàn)斗的進行,計算放炮的次數(shù),用自己的以及娼婦的名譽賭咒發(fā)誓說,這里演的戲要比圣馬爾丁劇場中的好得多。被打死者真的被打死了,傷者的呼聲也不是假裝的,而且在他們面前演著的這場戲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p>
在無比憤怒地揭露了資本家及其政客的嘴臉之后,馬克思最后代表無產(chǎn)階級宣判:
“那些殺害她的劊子手。已經(jīng)被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無論他們的教士怎樣禱告,也不能把他們解脫?!?/p>
這響亮的鋼鐵般的對資產(chǎn)階級劊子手的判詞,鼓勵著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進行了100多年的戰(zhàn)斗,成為對無產(chǎn)階級敵人永恒的詛咒,這是馬克思語言特有的藝術魅力。上世紀80年代初,在武漢中國寫作學會成立大會上,我聆聽到徐遲先生講他寫《哥德巴赫猜想》時的一個秘密。他說:《哥德巴赫猜想》有許多句子就是抄的馬克思《路易·波拿巴政變記》的原文。他故意沒有加上引號,體現(xiàn)了他當時不得不采用的政治智慧。他深情地告訴我們,他是“文崇馬克思,詩拜毛主席”。為什么我們讀《哥德巴赫猜想》這部報告文學時,可以慷慨高歌,感到回腸蕩氣、一詠三嘆、痛快淋漓。因為這是徐遲精心學習、傳承了馬克思寫作《法蘭西內(nèi)戰(zhàn)》的潑辣文風。從19世紀馬克思《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到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正是革命報告文學的血脈聯(lián)系。
在100多年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革命導師親自寫作和特別鐘愛報告文學的事例不勝枚舉。除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讀了約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后,熱情地寫道:“我以極大的興趣和不懈的注意力讀完了約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書,我衷心地把這部著作推薦給各國工人。我希望這本書能發(fā)行千百萬冊,譯成各種文字(發(fā)行)”。斯大林曾寫過列寧的特寫、周恩來寫過《旅歐通信》、瞿秋白寫過文藝報告《餓鄉(xiāng)記程》《赤都心史》、陳云(化名廉臣)寫過紅軍長征紀實。馬克思還花了好幾年時間,向出版商推薦利沙加勒的《一八七一年公社史》,毛澤東對斯諾的《西行漫記》稱贊有加,深表感謝。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特別肯定了報告文學的社會戰(zhàn)斗作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報告文學體裁是一個新鮮事物。它出現(xiàn)在19世紀無產(chǎn)階級大步登上歷史舞臺,并顯現(xiàn)出它不只是一個受苦難的階級,而是“現(xiàn)代歷史的動力”。他不僅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類。這樣一個歷史巨人的出現(xiàn),不只是社會主義者,還一定會吸引社會學家、新聞記者,特別是敏感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F(xiàn)實生活要求他們沖破虛構文學的樊籬,投入大歷史、大事件紀實文學的寫作。那時候還沒有“報告文學”這個名稱,但在歷史的大潮流中,通過他們紀實性文學的寫作,為我們留下了一批經(jīng)典之作,成為報告文學的奠基之作。這是我們后來者的幸運。恩格斯說:“歷史發(fā)展像自然的發(fā)展一樣,有它自己的內(nèi)在規(guī)律?!盵2]P261(見《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美國版序言)。文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是一樣,它是當時的經(jīng)濟和政治的產(chǎn)物,是由社會和時代需要所決定的。這就是19世紀國際報告文學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
由此之后,我們看到國際報告文學史上聳立著三座里程碑。馬克思的《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全景式的描寫和論述了無產(chǎn)階級建立第一個政權的英勇壯舉;約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描述了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生動而震人心魄地記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大革命到抗日戰(zhàn)爭這一時期英勇奮斗的光輝歷程,特別是書寫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英勇長征的故事,被稱為“人類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跡”。這三部報告文學記錄了一百多年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最偉大的事件,展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以后改變世界的偉大成果,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恢弘的歷史畫卷。雖然總是有人企圖否認這些作品的歷史意義,但是全世界的學術界卻給了它們很高的重視和評價?!墩鸷呈澜绲氖臁吩谏鲜兰o末被美國20所大學學者評為“20世紀最優(yōu)秀的百部”作品之一;《十天》和《西行漫記》是麻省理工學院新聞系作為必修教材的經(jīng)典報告文學作品;《十天》還被墨西哥搬上銀幕;《西行漫記》1938年出版當年就發(fā)行10萬冊,此后風行世界近一個世紀。在中國出版80多年后,近年又印行了800萬冊。何謂經(jīng)典作品?英國《大百科全書》主編丁納·杰·阿德說過:“偉大的作品是最廣泛流傳的作品”,只有能夠在歷史上傳播最廣泛的、能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的就是經(jīng)典文學作品。事實勝于雄辯,我們切不要被固有的、“純文學觀念”束縛,始終把報告文學看做文學異類而加以輕視。
就像中國的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一樣,其出現(xiàn)都是由當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需要所決定的。報告文學的產(chǎn)生也是一樣,只有從其時代背景上、歷史淵源上考察,才能得出科學的認識和結論。
報告文學今天已是莽莽林原,尤其是在中國,報告文學已經(jīng)落地生根,枝葉繁茂,成為文學殿堂的一座座豐碑。中國報告文學百年來的綿延不絕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獨特景象之一。無論誰怎么否定,也否定不了它已有的文學地位,否定不了它對社會所做的巨大貢獻。中國現(xiàn)代報告文學也是青少年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鮮活教材。
恩格斯在1844年寫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48年之后的1892年,他已經(jīng)72歲。當這本書在德國再版時,他說:”這本書無論在優(yōu)點方面和缺點方面,都帶有作者青年時代的痕跡。那時我是24歲,現(xiàn)在我的年齡比那時大了兩倍。但是當我重讀這本青年時期的著作時,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什么使我臉紅的地方?!椰F(xiàn)在原封不動地把它重新獻給讀者?!盵2]P27希望中國所有寫作真實而非虛構的報告文學的作家們都應當學習恩格斯這種嚴肅的寫作態(tài)度,學習他忠于現(xiàn)實、報告現(xiàn)實的精神,創(chuàng)作出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而又歷久彌新的見證我們新時代的報告文學作品。
報告文學記錄了人類前進的腳步,它的崛起是同國際共產(chǎn)主義同步的。20世紀任何一種文學體裁都沒有像報告文學那樣,用如椽大筆,描繪了這一百多年非凡的大事件、大變革、大歷史,報道了人類邁向光明的愿景。中國大批的報告文學家們正沿著先行者的足跡,書寫著中國深刻的巨變,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新崛起和偉大夢想。19世紀到20世紀國際報告文學的恢弘敘事將永載史冊,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