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靖
(遼東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0)
語言不僅僅是人們交流溝通的必要工具,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基礎,從古至今,語言承載了太多的文化與故事,見證了王朝的衰敗興起,記錄了先哲的思想精髓。在英語文學發(fā)展中,不僅構建了完整的語言體系,也處處彰顯出語言藝術的形式美。使得英語文學豐富生動、內(nèi)涵深刻,散發(fā)出無限的魅力。
在學習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著作時,如果對文言語言沒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將難以體悟文學家的思想情感與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難以解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喜怒哀樂愁。同樣在對英語文學的研究之中,英語作為非本族語言,需要從英文中基礎的英語音標詞匯的學習開始,再到對英語句子的研究,接著進一步對英文文學的整體的表達思路和作品的框架,結(jié)合英語語法知識和對西方社會生活的了解對英文文學展開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
文學藝術作品往往能給人帶來美的感受,更加得到人們的青睞。這主要是因為文學藝術作品所包含的內(nèi)容雖然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是因為對語言藝術的應用,它又能夠超越生活。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可以看出,無論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在常人看來多么的不可思議,具有戲劇化,在文學作品里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是能夠被讀者所接受的。正是因為作者采用夸大的方法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點小事進行描述,給人以無限的想象,從而產(chǎn)生戲劇性的效果,在充分吸引著讀者的眼球。
在英語文學中,通過用英語語言藝術來描述故事所發(fā)生的背景,更加能夠渲染情感,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創(chuàng)造更加鮮明的角色,在文學語言藝術應用的基礎上,簡單的文字能夠把作者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文學語言的意向性是文學語言最基本的特征。在英國文學中也同樣如此。在英語文學中采用語言藝術,就能夠是作品中表達的意象既抽象又具體。簡單地說就是有時候作品中描述的事物雖然真實存在,但讀者卻感覺不到,或者說是讀者能感覺到的事物,但是在作品中卻并不存在。因此,在英國文學中,用意象來表達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是文學作品的重要特點。
文學作品不僅是作者文化內(nèi)涵、思想的向外延伸,也是作者對自身感情的抒發(fā)與寄托。在進行英語文學創(chuàng)作時,作者往往會將自身的情感注入其中,通過悲喜、苦樂、憂愁與喜悅等情感的發(fā)泄,表達出作者當時的心境。因此在閱讀英語文學時,會體會到豐富的情感變化,了解作者的內(nèi)心,這也是英語文學的魅力所在。在感情的共鳴中,將讀者帶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讀者體會、理解文學中的故事或者是深刻的內(nèi)涵,加深文學閱讀的印象。在英語文學的情感流露中,很大程度上是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中感悟的哲理,處世的淡然,這看似枯燥的性質(zhì)卻在英語文學中描寫得突兀有致,活潑有趣。例如:在托馬斯?格雷所著的《鄉(xiāng)村教堂內(nèi)的挽歌》中,運用蒼白無力的文字,通過虛無縹緲的描述,顯得缺失韻味,但正是這樣的手法,會讓讀者想象出作者內(nèi)心的虛無空洞,這正是情感寄托在文字上深刻的體現(xiàn);在狄更斯所著的《霧都孤兒》中,通過豐富的想象對角色情感的刻畫,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幻想凸顯得淋漓盡致。閱讀時,將自己投入于主人公所處的環(huán)境中,體會周遭萬物眾生百態(tài),就會發(fā)覺各角色的不同情感便是作者的心境變化。主角奧利弗的心境亦為作者的情感外露,也隱晦的表露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抨擊與嘲諷。在安德森所著的《小鎮(zhèn)畸人》中,作者通過無序的思緒,不區(qū)分大小寫的字母,不加標點的獨特形式,在以精神病人的視角下描繪出了一個混亂無序、世俗混濁的小鎮(zhèn),不僅僅是小鎮(zhèn)居民對愛的追求,也是作者對愛的渴望。在英語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大多作者并不能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得到有效的回饋,或者是并不能宣泄自己強烈的情感得到理解與安慰,只能將自己的情感通過溫潤的筆尖刻畫在文字里、鐫刻于各個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主角的情感流露亦或是角色的行為特征,體現(xiàn)出作者本身的情感,與讀者在不同時空中進行思想的交流,達到情感的共鳴。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僅使讀者愛上了這篇作者,也使得作者的思想能得到傳播與繼承。
在文學作品中應用語言文學,除了能夠讓作品更加生動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作用就是能給作品帶來含蓄的效果。什么是含蓄性,通俗的來講就是在進行語言表達的時候,并不直接把要說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出來,這樣就能夠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在英語文學中,通過語言藝術的應用,作者要能夠用少量有限的語言充分的表達出豐富的,無限的內(nèi)涵。文學作品的作者追求的是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所以說,語言藝術帶來的含蓄性,是作者通過短短的幾句話,來引發(fā)讀者無限的想象和思考,讓讀者能夠長時間回味無窮,意猶未盡。這樣往往比那些把話說得清清楚楚,把情節(jié)背景人物交代的明明白白的文學作品更受到讀者的歡迎。
文學語言的生動性特征就是作者通過對語言的熟練運用賦予文字生命力,使其在文學作品中給予人物鮮明且獨特的生命特征。生動的語言特征可以極大提升文學作品的質(zhì)量,使所塑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讀者可以通過文字看到生動的人物和動人的情節(jié),了解人物形象特征、外貌特點、性格表現(xiàn)以及所生活的時代和背景。不僅如此,生動的文字可以使讀者透過文字表象了解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動態(tài)。優(yōu)秀的生動性語言應用能力可以讓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提升讀者在文學審美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生動的文學語言也是文學作品自身獨有的特征,可以為讀者塑造獨特的文學世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
在英語文學作品閱讀和研究中,讀者可能會在其中發(fā)現(xiàn)自己不熟悉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句式運用習慣,這是因為作者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語言進行了進一步的美化處理,使其立足于現(xiàn)實實際而又高于生活。對語言的處理與日常使用習慣不同即所謂的陌生化處理。陌生化的文學語言會給文學作品賦予神秘力量,加深讀者對于作品的印象,同時也通過陌生化的表達帶給讀者新鮮體驗。
綜上所述,英語文學作品是文學家在通過對自己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的觀察和思考結(jié)合文學藝術進行加工和升華成果的具體展現(xiàn)。其中的語言藝術如同天上懸掛的繁星一樣多彩斑斕,如英語文學語言內(nèi)涵展現(xiàn)的含蓄性,語言表現(xiàn)特征的意象性,語言表達的生動活躍性,語言極其富有深情實感等等,使英語文學作品能夠更加準確清晰地表達所思所想,在這些高超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中使作品的主體思想得到 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