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教育現(xiàn)場,追尋智慧生活。
每周三,我們會借由“教師手記”這個欄目,回到教育發(fā)生的現(xiàn)場,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和真實的態(tài)度去“看”、去“聽”、去“感受”……
我們發(fā)現(xiàn),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論、抽象的概念,而是實踐著的、正在發(fā)生的、鮮活生動的過程。
進入12月,小班的孩子們迎來了“媽媽的味道”主題學(xué)習(xí)。在上一周“小時候的美味”學(xué)習(xí)中,孩子們傾聽媽媽講述母乳的故事,分享自己小時候吃到的輔食,了解自己成長過程中食物的變化規(guī)律,感受成長的喜悅。
周五的暢游日,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穿越”到了嬰兒時期,體驗嬰兒是如何游戲的。
嬰兒時期,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撕紙。當(dāng)他們撕紙時,或者聽到紙張撕開的聲音時,就會感到非常開心,意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也能讓他們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他們的自我意識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了發(fā)展。于是,我們?yōu)楹⒆觽冊O(shè)計了這樣一場“撕紙大戰(zhàn)”。
游戲開始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拿到了一張報紙。結(jié)果還沒等我們開口,有幾個孩子就已經(jīng)撕起了報紙,其他孩子一看,也紛紛仿效撕了起來。不一會兒,厚厚的一沓報紙就被孩子們撕完了。從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燦爛笑容,能發(fā)現(xiàn)他們是真的喜歡并享受這個游戲。
看著滿地的碎紙,孩子們更興奮了,尖叫著、大笑著、跳躍著……
祥祥、和和、毛毛、小北撲進了報紙堆里,滾來滾去,身上沾滿了報紙屑。他們站起來拍一拍,待紙屑掉得差不多了,又鉆進紙堆中,不斷重復(fù)著這樣的游戲。到最后,他們幾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契地趴在地上閉著眼睛,滿足得“睡著了”。
榮榮完全沉浸在撕報紙的游戲中,將大的報紙撕小,小的撕得更碎,碎的紙屑捧在手心里,向空中一撒,“紙屑雨”就落了下來。動作不斷重復(fù),也吸引了更多孩子加入其中,他們邊撒邊說:“哇,冬天到了,下雪啦!”
這時,康康將一筐拼插區(qū)的玩具倒進了碎紙堆里。孩子們發(fā)現(xiàn),康康倒玩具時,老師并沒有阻止,他們像得到了某種“通行許可”,又將幾筐玩具倒了進去。一時間,分不清哪是報紙,哪是玩具。
奇怪的是,坐在紙堆里玩玩具的孩子們出奇得和諧,沒有搶玩具的爭吵聲,沒有大聲說話的聲音,他們“咿呀咿呀”地交流著。如果要交換玩具,孩子們就連比帶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只見不停比畫來比畫去的手,卻不明白他們想表達什么,但是孩子們明白彼此,并且順利地完成了玩具的交換。
看著孩子們沉浸在游戲的世界中,我們也不忍心打擾他們,但午餐時間快到了。
當(dāng)收玩具的音樂響起時,孩子們自覺地收起了碎紙和玩具。小北從地上撿起比較大塊的報紙遞給我說:“這個報紙還可以再撕,收起來吧,我們下次還可以玩,不然太浪費了?!?/p>
祺格邊收邊說:“哇,我剛才睡了一個很香的覺,現(xiàn)在有滿滿的力量收拾‘戰(zhàn)場’啦!”
孩子們用1 分鐘將教室變得一片“狼藉”,又用10分鐘將教室里的東西全部歸位,收拾得干干凈凈。
看著整潔的教室,我問孩子們:“玩撕紙的游戲,你們感覺怎么樣?”
苗苗:“媽媽說我小時候最喜歡玩撕紙的游戲了,但是奶奶覺得那樣很浪費紙,不讓我玩。今天玩的時候,我開心得想要飛?!?/p>
康康:“我們簡直就是‘破壞大王’,報紙一下子就被我們?nèi)克和炅?,我太開心啦!”
恩和:“收拾玩具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是,是我們把玩具弄亂的,必須收拾?!?/p>
小暖:“我們用了很長時間收拾弄亂的教室,我們很厲害。”
祺格:“這是我最喜歡的暢游日,我想每天都過這樣的暢游日。”
祎朗:“這么多紙都在地上,好難收拾呀!我可不想每天都玩,要不太累了。”
瑤瑤:“這個游戲是小朋友小時候玩的,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就不能總玩了,我們又不是小嬰兒?!?/p>
毛毛:“這個游戲不能每天都玩,太浪費紙了,我們班都沒有報紙了。”
暖暖:“可以等我們攢一些報紙再玩。”
“破壞”原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在嬰兒期,孩子們的“破壞”行為只是他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之一。但在成人看來,這就是“破壞”。成人總是制止孩子,讓他們錯過了表現(xiàn)自己“破壞力”的關(guān)鍵時期。
當(dāng)我們允許孩子們玩這種帶有“破壞性”的游戲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自主意識更強大了。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客觀、全面的認(rèn)識,知道如何在“想要”和“被允許”之間找到合適的邊界。
這一點,對孩子們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