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芳
(蓬萊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蓬萊 265600)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現(xiàn)代社會中的常見婦科疾病。慢性盆腔炎通常是因為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療或者患者抵抗力下降而引發(fā),病情極易反復發(fā)作、病程遷延且不易治愈。 慢性盆腔炎患者通常會感到下腹部墜痛、腰酸等,嚴重者可能導致月經(jīng)紊亂、不孕不育、異位妊娠等后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通過多年的臨床治療發(fā)現(xiàn),單一的抗炎治療效果有限,而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因其操作較方便、副作用少等優(yōu)勢在臨床治療上更具優(yōu)勢[1]。 但是由于中醫(yī)灌腸是一種其辱性操作,對患者而言有體力和心理的雙重負擔,除了掌握有效的灌腸方式和做好慢性盆腔炎的基礎護理之外,還需要掌握藥物灌腸的護理細節(jié),包括灌腸體位、時間、深度、速度等,從而為提高療效提供幫助。 為了進一步分析和探討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護理方法,該研究以自2018 年1—12 月該院收治的56 例慢性盆腔炎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常規(guī)基礎護理與綜合護理方案的臨床護理效果。
該研究選取該院收治的56 例慢性盆腔炎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 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31~57 歲,平均(43.8±4.4)歲,病程2 個月~6 年,平均病程(2.8±1.2)年。 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9~55 歲,平均(42.9±4.2)歲,病程6 個月~5 年,平均病程(3.1±1.1)年。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基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甲硝唑(國藥準字H37021903)、氨芐青霉素(國藥準字H19993033)聯(lián)合治療1 周,對于癥狀較嚴重的患者加用氧氟沙星(國藥準字H2005 1084)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灌腸治療,中藥配方包括紫花地丁、蒲公英、連翹、雞血藤、莪術、三萘、敗醬草、紅藤、香附子、金銀花,煎煮之后制成。 在患者月經(jīng)結束3~5 天之后進行中藥灌腸治療。 治療前患者先將大便排空,然后取左側屈膝臥位。 肛管前端擦有潤滑油,插入患者肛門內20~25 cm處,20 min 內緩慢推注藥物,用紗布按住肛門處后,患者適當抬高臀部后休息1~2 h,每天灌腸治療1 次,連續(xù)治療2 周為1 個療程。
對照組患者采用基礎護理方案,護理人員詳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及時與患者溝通,向患者介紹慢性盆腔炎的致病機理和誘病因素、治療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個人衛(wèi)生注意事項等,并按照治療方案提醒和引導患者進行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基礎護理方案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方案,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心理護理方面,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并詳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與病因,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和家屬解釋疾病的致病原因、治療方法等,以便有效地緩解患者焦躁和憂慮的情緒; 通過了解患者家庭、經(jīng)濟和人際關系情況等,從心理護理的角度進行疏導,避免消極情緒和語言的刺激,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壓力;其次,在健康教育方面,護理人員通過有關盆腔炎致病機制的健康宣傳材料等,向患者和家屬詳細、耐心地講解治療的過程、預期治療效果、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做好個人衛(wèi)生等,以便于患者和家屬配合治療護理,減少復發(fā)的可能性;在飲食方面,叮囑患者調整飲食結構,避免刺激、生冷和辛辣的食物,避免腹瀉,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包括新鮮的水果、蔬菜等,以增強營養(yǎng),提高免疫力;然后,在環(huán)境護理方面,嚴格控制病房的溫濕度,并定時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最后,灌腸操作方面,在灌腸治療之前進行相關器具的準備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護理人員及時向患者詳細講解中藥灌腸治療的治療過程及不同治療過程中的有效配合方式,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中藥灌腸治療過程中動作輕柔,選在患者睡前進行,藥液溫度保持在40℃左右,指導患者放松,嚴格無菌操作,并全程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在患者出現(xiàn)腹痛、心慌等不適時及時作出相應處理,并通知主治醫(yī)生調整治療方案;在灌腸操作時用屏風遮擋,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安全,操作完成后叮囑患者抬高臀部,藥液保持時間大于1 h。
當患者盆腔炎的臨床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且未出現(xiàn)復發(fā),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即視為痊愈;當患者的盆腔炎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可能出現(xiàn)輕微的不良反應且未出現(xiàn)復發(fā)則視為有效;當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有好轉或進一步加重,且病情出現(xiàn)反復則視為無效。 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人數(shù)]×100%。
該院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中包括護理人員的儀表、護理態(tài)度,患者的舒適度和疼痛感等,總分為100分, 如果分數(shù)≥85 分則視為非常滿意,60~84 分則視為滿意,分數(shù)≤59 分則視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文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使用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通過治療和綜合護理后痊愈的有21例(75.0%),有效的有6 例(21.4%),無效的有1 例(3.6%),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3%。 對照組患者通過治療和基礎護理后痊愈的有17 例(60.7%),有效的有6 例(21.4%),無效的有5 例(17.9%),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1%。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痊愈率和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5,P<0.05)。
研究組患者對綜合護理的滿意情況為非常滿意的有21 例(75.0%),滿意的有7 例(25.0%),無不滿意的患者,滿意率為100%。 對照組患者對基礎護理的滿意情況為非常滿意的為17 例(60.7%),滿意的有8 例(28.6%),不滿意的患者有3 例(10.7%),滿意率為89.3%。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4,P<0.05)。
研究組患者中病情復發(fā)的有1 例,復發(fā)率為3.6%,對照組患者中病情復發(fā)的有4 例,復發(fā)率為14.3%。研究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8,P<0.05)。
盆腔炎是一種婦科常見疾病, 高發(fā)人群是30~50歲的女性,多發(fā)生于經(jīng)期、產(chǎn)后、人流、上環(huán)、剖宮產(chǎn)或者婦科手術后,細菌進入創(chuàng)面感染而發(fā)生,是臨床上婦科治療和護理的難題。 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和誘因不同等,臨床上盆腔炎表現(xiàn)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一些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如果沒有徹底治療或者忽視治療,會慢慢轉變?yōu)槁耘枨谎住?盆腔炎患者由胞脈阻滯,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月經(jīng)不調等癥狀。一般情況下,針對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靜滴或口服等治療可以產(chǎn)生顯著的治療效果。 而對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來說,一般的抗炎治療效果不佳,而且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易產(chǎn)生耐藥性,并影響機體免疫力,而且經(jīng)濟負擔較重,尤其是對抑制復發(fā)的效果不甚理想[2]。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角度來講, 慢性盆腔炎多為外感邪毒、濕熱入侵、氣血運行阻滯,沖任損傷,臟腑功能失調而致,其表現(xiàn)為腰腹墜痛、帶下量多、色黃、質稠,陰部灼熱或尿黃便干等。 中醫(yī)根據(jù)不同的證型辯證施治,經(jīng)過研究與多年實踐發(fā)現(xiàn),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泄?jié)?、活血散瘀的中藥材,如丹參、地丁、金銀花、蒲公英等可活血化瘀、促血管擴張和行氣止痛,通過改善盆腔組織血液循環(huán),增強機體免疫機制,促進粘連組織的松解,可以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3]。 通過中藥灌腸的方式可以將中藥成分直達病灶,藥物可以通過直腸子宮壁吸收,延長了藥液滯留的時間,通過局部升溫,充分發(fā)揮藥效,快速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腫抗炎,促進增厚的附件組織消退、縮小包塊,有利于炎癥組織的修復與再生、疏解粘連的組織,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4]。 研究表明,將藥液溫度控制在40℃左右,可起到局部熱敷,利于炎癥消退,最后達到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的目的,使盆腔炎得以痊愈,減少該病的復發(fā)率,臨床治療效果顯著[5]。 文獻顯示,睡前灌腸是臨床最有效的灌腸時間,藥液保留1 h以上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灌腸的藥液100~200 mL 為宜[6]。
研究表明,在中藥灌腸治療過程中,綜合護理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7]。 慢性盆腔炎的誘發(fā)因素十分復雜,臨床護理中不僅需要加強基礎護理,而且還要從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護理、灌腸操作幾個方面提高疾病的治療和預后。 通過幫助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為患者提供有一個安靜、穩(wěn)定的病房環(huán)境,保護患者的隱私安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更利于患者減少負面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加強患者的營養(yǎng),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復發(fā);護理人員灌腸操作時動作輕柔、保證每一個步驟細節(jié),才能確保灌腸治療的效果[8]。 因此只有在明確中藥灌腸作用機制的基礎上,了解最新的臨床應用及護理應用的情況,才能正確的指導臨床護理,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的身心負擔,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該研究在抗炎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灌腸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同時采用綜合護理方案輔助治療,從患者的心理、情緒,治療和護理環(huán)境及中藥灌腸過程進行全面、綜合的護理,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不僅可顯著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和患者的滿意率還減少了病情復發(fā),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